这两个月,有两个方面特别“热”。一个是南方地区的天气特别热,40℃高温都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人的命是空调给的,大家直呼热麻了;另一个就是手机圈特别热,7月、8月两个月国产手机圈连续发布了一堆新品,5000元+的旗舰、3000元档钢炮、折叠屏新品应有尽有。
但是在热的另一面,手机行业本身却很冷。多个统计机构的数据都显示,2022年中国手机市场的持续走低,并且未来的低迷情况很可能不会有所缓解。其中,IDC在今年第一季度时就预测,如果没有积极刺激因素出现,2022年国内市场的容量可能会跌破3亿台的大关,对比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容量巅峰的5.22亿台,直接就是个腰斩。
抨击了这么多年的同质化,其实从根本上将还是没变。各家品牌一直不断的推出新技术、新玩法,但仅仅新鲜了一阵子,友商们马上就会疯狂上马相同的东西。玩家们刚刚眼前一亮,紧接着就是眼前一黑。面部识别、大底镜头、超高像素、高刷屏幕、大功率快充.....你有我有大家都有,所以的“差异化”其实从来都是空谈。
而更加现实的一点就是,人们手里没钱了,或者更精确的说,年轻人手里没钱了。疫情持续不断,各行各业受到冲击,降薪、裁员、倒闭潮一波接一波,即便是跟“躺平”坚决划清界限的996、007一族,恐怕也难以对未来的经济形势抱有积极的心态。
预期差了,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手机?谁说三年陈的OPPO、四年陈的华为、六年陈的小米就不能用了?手机是生活必需品,但换机需求不是刚需,能凑合用就凑合用,相机能扫码,聊微信不卡,玩消消乐别掉帧,这就是很多人对手机性能要求的真实写照。
在这种大环境与心态的裹挟下,人们开始对手机圈的“内卷”真的躺平了。任你手机品牌怎么夸耀新功能、新玩法,我压根就不听你那一套,因为我知道你们只是在创造伪需求,你们最终只是方案整合商,我追求的是“够用、堪用、能用”,你们花言巧语包装出来的体验最多也只是锦上添花。
饥荒年代能让人产生安全感的只有馒头米饭烙饼,没有谁奢望拿山珍海味充饥。国产手机在配置上的疯狂内卷,看似是接连不断的技术突破,实际上是对拿捏用户越来越力不从心。而越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越能看出谁是那个笑到最后的人。没错,9月某天的凌晨,到时候大家肯定能看到抢购热潮——“以前没钱买苹果,现在没钱买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