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豆瓣,针对近期豆瓣网及其账号屡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责令其立即整改,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豆瓣被通报处理后,有一篇题为《豆瓣是中国互联网的骄傲》的文章在社交网络传播,有人问我怎么看待。
我接受《环球时报·英文版》等媒体采访,谈了我的一些看法。
一、今天的豆瓣不是行业骄傲,而是反面教材
若说豆瓣是互联网行业骄傲,放在十年前或许成立,当时豆瓣是一个同好社区,汇聚了大量愿意输出优质内容的用户群体。
而今天的豆瓣,为了追求眼球经济,早已丧失初心。在豆瓣平台,贩卖焦虑情绪、二元对立、畸形女权等内容和讨论比比皆是。当下的豆瓣不但不是互联网骄傲,反而是互联网行业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如果还要强说豆瓣是中国互联网骄傲,就是对那些正道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的不公。
当然,豆瓣的这些问题,知乎、小红书等平台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都应该积极整改。
二、屡教不改,建议从重处罚
豆瓣不是初犯,而是视法规如无物,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相关法律法规底线。
公开消息显示,2021年1月至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豆瓣网实施20次处置处罚,多次予以顶格50万元罚款,共累计罚款900万元。
一家互联网企业,一年内被处罚几十次,给予了多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说明有关部门在对待豆瓣问题上,秉承了“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的态度,也就是我们近期常说的“扯袖子式的爱护”。
然而此番被有关部门和媒体报道批评后,豆瓣依然我行我素,为了流量生意推荐吸引眼球的虚假内容。2021年12月6日上午,我打开豆瓣平台,就看到首页推荐了“(天津麻
花)听说很多都是人贩子”的虚假内容。
总而言之,保证平台传播内容的合法合规性,这既是平台的法律责任,同时也是其社会责任。对于这种为了流量利益忽视了内容合规的平台,该罚就罚,该关就关。
三:“内容由用户发布”不是挡箭牌
过去数年,豆瓣为了扩大影响力,逐步地放宽了门槛,各类形形色色的内容充斥其中。
有人说豆瓣只是一个平台,这些内容是网友发的,又不是豆瓣发的,批评豆瓣干嘛。
违规内容,出现在平台,平台就得负责。《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说明,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加强本平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也提到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违规信息,明确了违法处罚规定。
都已经2021年了,还想“一手享受流量红利,一手却不想为内容问题负责”,不厚道,也是法盲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