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微信推出了视频号,在微信的“发现”页面中,视频号紧邻“朋友圈”功能,位置甚至还高于常用于支付场景的“扫一扫”功能,可见微信官方对于视频号的重视。
腾讯自2013年推出微视开始,在这些年通过内部孵化和收购,陆续推出了微视、下饭视频、闪咖、时光小视频、速看、DOV、MOKA、猫饼、MO声、有视频等十余款短视频App,不过其中大部分项目均宣告折戟,一度被砍掉后再次重启的微视,也无法冲击抖音、快手占据的短视频第一阵营。虽然腾讯曾投资快手、小象互娱等短视频公司,但自家推出的短视频项目依然不温不火。
面对携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的短视频矩阵,已经在短视频市场逐渐站稳脚跟的字节跳动,这一次微信视频号能给腾讯带来打开市场局面的机会吗?
多次折戟的短视频梦
腾讯算得上是早期在国内布局短视频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在2013年推出微视时,短视频这一形式在国内尚未引起重视,对标的也是当时新浪微博投资、并与之捆绑的秒拍。在明星牵头带动粉丝流量的思路和巨额营销成本的推动下,微视曾在2014年春节期间进入到App Store 免费榜前五,但没能抵住秒拍、美拍的冲击。
当时,微视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微视的前员工向媒体表示,一开始高层对于微视的发展方向很少表态,更像是试水的心态。有媒体指出,微视在当年在春晚投放上带来的亏损,也让腾讯高层误认为短视频的变现能力有限,前景堪忧。从2015年开始腾讯仅对微视作简单维护,直至2017年3月微视被彻底停止运营。
从2015年微视淡出市场开始,腾讯也推出了一系列短视频应用,尝试面向不同用户群体,推出更具针对性的产品,但这些产品更多的是靠腾讯的内部团队各自为政、自己摸索,大多在推出之后就渐渐没了音量,鲜为大众所知。
在2018年春节期间抖音强势崛起后,腾讯也意识到了短视频是个不可错过的机会。用户的时间是确定的,那么分配给抖音等短视频App的时间越多,就越会侵蚀掉原本用户使用微信、QQ的时间。
2018年4月,腾讯将微视复活,并动用QQ、QQ浏览器、QQ看点、腾讯视频、腾讯新闻等资源为其导量。不过在经过了两年后,微视的表现也很难称得上出色。根据Quest Mobile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抖音、快手分别借助对多家卫视春晚和央视春晚的赞助,获得了3.18亿、2.27亿的日均DAU,微视虽然在今年春节期间达到3612万日均DAU,相比去年6月750万DAU已大幅增长,但仍被抖音、快手远远甩在身后,也不及字节跳动旗下另一款短视频App西瓜视频的数据表现。
微视这次所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减,除了如何在抖音已逐渐形成气候的情况下,引入MCN机构和头部KOL外,腾讯内部也需要为微视进行跨部门的资源调遣,想形成合力似乎并不简单。在腾讯2018年9月的组织架构调整(以下简称“腾讯930改革”)前,SNG事业群的VP梁柱分管微视,OMG事业群的VP林松涛分管天天快报和企鹅号,企鹅号是天天快报、微视、QQ浏览器和QQ看点的内容分发中台,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微视在当时想出的一些对策往往最终由企鹅号拍板。腾讯930改革后,SNG、OMG并入PCG事业群,林松涛同时分管微视和企鹅号,天天快报、QQ看点和QQ浏览器则由殷宇负责,但考虑到企鹅号在PCG事业群中对于其它信息流产品的重要作用,如果流转到其它部门,很难说会不会对未来微视的资源投入力度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
在腾讯重视短视频领域,重新启用微视之时,微视之外的短视频项目并没有换来理想的结果。2018年11月,前身为MOKA的短视频App Yoo视频在一年一度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亮相,目标用户定位在“注重个性与自我表达的年轻人群”,彼时腾讯副总裁林松涛曾用长达10分钟介绍这款产品。只不过,这个短视频项目在寥寥数月内就销声匿迹,2019年3月不仅视频团队被裁撤,并入微视和腾讯视频,目前这款App的官方页面、官方微博也被媒体爆出更名为“火锅短视频”,在负责长视频业务的孙怀忠麾下,内容方面也更侧重追星、剧集、游戏和动画等泛娱乐内容。
微信视频号是腾讯最可能成功的一次尝试
与微视所处的环境不同,微信事业群是腾讯庞大组织架构之下的六大事业群之一,在腾讯内部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腾讯近期发布的2019年Q4财报中,披露了微信及WeChat合并MAU达到11.65亿,巨大的用户基数,也让微信的每一个新动作,比其它社交产品更容易获得关注度。倘若微信对短视频的发展抱有信心和足够的耐心,那么在资源投入方面的协调效率可能会更高。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分析人士相比以往,更看好微信视频号布局短视频市场。
随着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不少人认为用户对于微信订阅号的关注度在不断下滑。近几年,微信在内容分发上做出了诸多调整,比如在微信手机端的订阅号目录增加了信息流展示的形式,添加赞赏和看一看功能,转载未授权内容时文章界面会变成引用来源部分内容的形式,以此来保护原创作者的利益,提高对优质内容的曝光度,同时也是为了强化内容对于用户的黏性。
以图文内容为主的微信推出视频号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短视频补足自己在视频内容方面的空白,虽然微信订阅号此前已经推出了视频发布的功能,但其使用频率远没有图文内容广泛。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曾在今年的微信公开课PRO上,宣告微信将推出短视频内容,表示短内容是微信要一直发力的方向。他指出群发的内容并不是重点,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类形式的内容都是可行的。“但我们一不小心把它做成了文章作为内容的载体,使得其他的短内容的形式没有呈现出来,那使得我们在短内容方面有一定的缺失。”
有分析人士认为,相比抖音,微信视频号在消费端、生产端、运营端等方面不占先发优势,向原创作者开放权限的过程较慢,也会影响其产品的整体运营节奏。不过视频号目前仍属于灰度测试阶段,尚处于发展初期,从内容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其前景不容忽视。与抖音的上下切换、快手的双列信息流不同,视频号采用的是单列信息流的形式,展示短视频内容外,也可以展示图片,文字部分可以嵌入链接,能够在提高容错率的同时,促进用户交互。
相比抖音等短视频App,微信的应用场景倾向于熟人社交,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获取到自己圈子内的人所关注的视频号内容,也可以在视频号主页面的右上角找到自己关注的视频号和点赞过的单条视频内容。与腾讯其它短视频项目不同的是,微信视频号可以借助微信极高的活跃用户量,在用户和创作者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不过如果简单地将微信视频号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放在一起比较,可能并不妥当。微信视频号的推出,目的是补足微信内容生态的短板,假若微信能够通过视频号击中活跃用户对于短视频内容的需求,其内容生态也将趋于完善,内容优势将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