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可以说是近两年最火爆的热词之一。它在百度百科上的释义为:舍舟登陆,比喻弃邪归正。在当代年轻人眼中,它则有着另一层美好定义,代表着生活的光明与希望——考编成功。拿到公务员、事业编铁饭碗,意味着生活的稳定和保障。
伴随考编热,让这一赛道越发拥挤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辅导课程的火爆,职位解读、报名指导、笔试辅导、面试技巧等课程每每都是座无虚席,而公考机构也在这样的热烈氛围中水涨船高,赚的盆满钵满。如中公教育就是这股热潮中的受益者之一,其在2019年2月登陆A股成功上市。
中公教育为何“内忧外患”?
然而,被誉为“公考第一股”的中公教育,近来的日子却并不好过。接连被爆出对内拖欠员工工资、对外学员退费难等问题。有员工控诉称,中公教育在10月份才发了8月份的工资,而此前,就曾延发过一次工资。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其“逾期未退款”、“一拖再拖”、“退费进程慢”等投诉比比皆是。
而此前,中公教育公布了其2022年前三季财务报告,报告显示,中公教育实现营业收入16.67亿元,同比增长15.36%,并在连续五个季度亏损后,终于实现了业绩的扭亏为盈,扣非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824万元,同比增长108.6%。
那么,为什么“看上去很美”的中公教育陷入了“内忧外患”呢?
“主要原因在于中公教育揽收的培训人次减少,经营营收不足以覆盖该部分的成本支出。”中研普华研究员张星对E侠君分析说,作为公考培训的龙头,中公教育出现这一情况昭示了整个公考培训退出跑马圈地的扩张模式,行业正面临着深度的震荡和重整。
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刘春花也告诉E侠君,疫情的影响,导致多人无法正常现场教学上课,而线上教学竞争优势无法体现,从而影响到公司学员报名,联动影响到公司营业收入,“在营收业绩不理想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生存,便出现很多短视行为,譬如拖欠员工工资、学员退费难问题。”
关于学员退费难问题,中公教育近日也给出了解决方案,有学员反馈说中公教育表示会“分期退费”。对此,一些学员称“为以防万一,能收到一笔退款是一笔”,所以不得不选择同意;也有学员称“本来就已经逾期了,现在还要求分期,不想一再退让”,因此坚决要求一次性付清退款。
其实,“不过包退”不仅是中公教育打出的承诺,也是其他很多公考机构做出的承诺,这对消费者来说,的确是个有着完美退路的服务保障,一方面,可以免除消费者对昂贵学费的心里负担,另一方面,也从侧面体现了公考机构的师资实力与底气。然而,一旦出现难以退费问题,则会造成信任的适得其反,让原本用以吸引客户的手段变成了劝退客户的方式。
刘春花坦言,“不过包退”显然是一种很好的服务承诺,也是彰显企业真的责任,本身并没有毛病。但企业不应该过于一直宣传“不过包退”承诺,而是应该开发更多附加值高的课程,同时提升企业自身教育实力,让实力说话,而不是让“承诺”说话。
张星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不过包退”在行业发展处于顺境时是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当下业绩的,近年来公考的招录比例一直维持高位,高退费率难以避免,加上疫情的影响下,线下经营环境改变,“不过包退”已对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形成压力,并非是具有扎实基础的盈利模式。
宇宙的尽头是考编?
曾几何时,互联网大厂一直是备受年轻人青睐的向往之地,但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失速”,裁员不断,“35岁天花板”成为大厂员工的“魔咒”,年轻人求稳心态越发凸显。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民企热度降低、考公潮升温,2022届毕业生中,17.4%的人选择民营企业,比2021年的19%继续下降。“宇宙的尽头是考编”不再是一句调侃的话。
“其实刚毕业那会我爸妈就让我考公务员来着,但那会觉得互联网是朝阳行业,工资也高,工作氛围也更年轻、时尚,更适合自己。”从某大厂被优化的33岁的小周对E侠君说,去年我们组的项目被砍掉了,我们整组也都被裁员了,现在再找互联网的工作其实挺难的,主要是年龄摆在那,“互联网永远年轻,但我们对于互联网来说却不再年轻了。所以我今年也报了公考班,事实证明爸妈的话总是对的。”
像小周这样“不得不”改变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上岸”已成为当代年轻人首选的工作之一。数据显示,2019-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分别为137.93万人、143.7万人、157.6万人、212.3万人,而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中,报考人数为259.77万人,竞争比达70:1,双双刷新记录。
报考人数的逐年攀升,也让公考培训市场进入红海。QYResearch发布的《2022-2028中国公考培训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国考笔试参培率从2018年的31%提高到2020年的34%,面试参培率稳定在50%左右。预计2025年公考培训市场规模有望超280亿元。
然而,公考培训市场在日渐火爆的同时,也开始暴雷。如前文提及的中公教育的“内忧外患”、又如因对赌失败小麦公考易主、粉笔裁员等,公考市场似乎风波不断。对此,张星谈到,虽然公考培训需求依然旺盛,不过疫情以来,年轻群体的消费支出能力和意愿均较弱不少,且受限于疫情防控政策,线下培训无法稳定、持续及大规模的展开,对于行业发展的整体恢复形成不利影响。
那么,公考机构该如何改变、探索,才能更好地发展呢?刘春花说,未来公考持续火热,持续拓深公考业务顺理成章,但公考毕竟是局部人群的选择,随着未来我们经济的深度发展,我们职业技能人才总体是紧缺性的,也是结构性的问题,“因此,公考教培机构可以布局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培训,适应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譬如养老服务的人才,人工智能人才,制造业高端技能人才等等,这些都充满着巨大机会。”张星提到,在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下,应开发更优质的教学产品,融合信息智能化技术,规避不同讲授模式的制约,打造适应性强且高效的教学体系,这些都是公考机构可探索的新方向。
写到最后,E侠君也祝无论是在“上岸”道路上、还是不想“上岸”的求职者们,都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都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