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关于“京团大战”8个焦点问题的看法

丁道师 2025-04-24 阅读: 617 次

近期京东与美团的全面竞争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相关话题持续霸榜微博热搜,热度甚至盖过了同期召开的互联网企业家座谈会。

我们姑且把这场如火如荼的行业大战称之为“京团大战”。

纵观此次“京团大战”的战略布局、战术执行及落地细节,处处体现出古典互联网竞争的典型特征——无论是核心战略的资源整合逻辑,还是拉踩公关、补贴大战等操作手法,都让人回想起互联网上半场的经典战役:去哪儿与携程的“去携大战”、今日头条与腾讯的“头腾大战”、以及2010年震动行业的“3Q大战”。

很显然,此番战斗,京东和美团双方核心操盘手均为互联网行业资深从业者,具备丰富的竞争经验。

作为互联网行业第三方观察人士,我从本周一到周三,先后接受了北京新闻广播、吴晓波频道、环球时报、路透、红星新闻等10余家主流媒体采访,围绕此次竞争涉及的八大核心问题分享了观点和看法。

现将核心思考整理如下,为行业研究者、从业者及关注者提供参考维度。

  1、京东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进入外卖行业?

这个话题,可以从两个层面解读,一个是大环境的需要,一个是京东自身的业务突破需求。

从大环境层面来看,今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由于国际大环境突然巨变,主流平台就要承担起更多“拉动内需”“增加就业”的社会责任,京东自然责无旁贷。

从京东自身来说,早已经过了最快速增长的阶段,这些年不断寻求新的增量蛋糕。比如我之前提到过的线下京东家电和综合mall门店,以及专注下沉市场的京喜,实体超市京东七鲜等等,现在正式进入外卖行业,也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在线外卖,是一个年规模超过万亿的超级大市场,蕴含巨大增量空间。

另外还有一个被业界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刘强东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情怀。刘强东出身农村,吃过生活的苦头,“淋过雨的孩子更愿意为别人撑伞”。所以,京东进入外卖行业,强调最多的话题就是给外卖小哥的各种福利保障和切身获得感。

2、怎么看待京东外卖这个新玩家?会重蹈滴滴和百度当年覆辙吗?

在外卖这个行业,京东可不是新玩家。

早在2015年,京东便推出“京东到家”,涉足即时零售领域,将超市便利、生鲜果蔬、医药健康等作为核心服务内容,迈出了即时配送的关键一步。2016年,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为达达-京东到家,自此京东开始深度布局即时配送体系,不断打磨配送能力。

经过多年发展,达达集团搭建起了由即时配、落地配和拣货构成的全场景服务体系,旗下拥有超百万骑士 。到了2024年5月,达达集团全面融入京东生态,整合原即时零售品牌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以全新品牌形象“京东秒送”为京东数亿用户和广大消费者提供“好物立享”、最快9分钟送达的即时购物体验。

去年,京东就已试水餐饮外卖业务,以瑞幸等咖啡奶茶品牌为首批“试点”,如今“外卖(秒送)”单独成为入口。这些前期的探索和布局,让京东在供应链管理、配送体系建设、用户运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外卖业务的正式开展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所以京东绝不是外卖行业的“新手”。

京东外卖入局一个多月,日单量已突破 500 万单,虽与美团(日订单5000 万-6000多万单)、饿了么(估算2000万单左右)仍有差距,但作为 “后起之秀”,成绩远超预期。

当然,外卖行业创业要想成功是一个极小概率。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了30年,在线外卖平台,敢于称之为成功的平台只有一个半,一个是公认为成功的美团,另外的饿了么只能算半个。

外卖行业烧钱且充满不确定性,此前百度、滴滴入局失败便是前车之鉴。若持续亏损,京东能否长期投入也要打个问号(比如,当年百度信誓旦旦持续投入,后来也按下了停止键)。此外,如果美团等巨头快速反应,用京东的策略对抗京东,也会给京东带来不小的压力。

  3、双方的优势分别是什么?

总体来说,京东外卖采用典型的品质商家+骑手自营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服务有保障、品质可靠,就像京东商城的自营商品一样,我们可以闭着眼睛放心无忧去购买。

而美团则以平台模式为主,近年来通过多元化改革,形成了多种服务结合的新模式,灵活性较高。这种模式,规模和体量可以做得更大,灵活解决更多社会就业。

  4、美团会干掉京东or京东会干掉美团

这两天有很多吃瓜群众,看热闹不嫌事大,坐等一方把一方干倒下。

我以为,美团和京东都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优秀企业,它们直接或间接解决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就业问题。我们无需在两者之间“站队”,因为二者的运营模式截然不同,各有优势。

《2024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占餐饮收入的比重为22.6%。这意味着还有7成以上的增量市场,可供各方争夺。如此大的市场,美团外卖和京东外卖谁也不会把谁干掉,至少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二者会同台竞技。

总之,餐饮外卖背后是民生基本盘,这个基本盘不会消失,行业就会持续发展。

我们的这个行业也不是零和博弈和你死我活,而是你中有我、你追我赶、相互促进,最后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5、关于行业二选一

二选一这是互联网行业的老话题,也是老黄历了。

2021年,那两次震惊业界的处罚过后,几乎没有哪个平台敢二选一了。

这两次处罚,分别是2020年底对阿里巴巴182亿的处罚,以及2021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美团处罚34亿。当时的官方通报显示,2018年以来,美团通过收取独家合作保证金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惩罚性措施,保障“二选一”行为实施,排除、限制了相关市场竞争,损害平台内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但是现在都已经2025年了,二选一的违法成本过高,而收益太少,大平台会这么傻吗?

回到美团这次具体二选一案例,已经辟谣。背后是有安徽的一位骑手,觉得好玩,就发布了一个谣言,说不要去跑某平台,查到就是永久封号。

总之,我们不能把过去的问题套在今天的互联网企业身上,这是完全错误的。

  6、品质外卖时代到来?

外卖行业并非只能与低价挂钩,外卖也可以是品质代名词。过去多年,因为各种原因,“垃圾外卖”“幽灵外卖”横行四方,消费者看起来捡到便宜,其实身心受到损害。

这几年我在全国各地走访时,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在地下停车场的地下二层,或是非常幽暗的小巷子里,分布着几十个小窗口、小档口。美团和饿了么的配送员频繁进出,而这些场所的卫生环境十分恶劣。这些档口没有桌椅,不提供堂食服务,仅做外卖业务,并且大多使用预制菜,一切以节省成本为首要考量。这类餐饮创业者数量众多,虽然他们降低了菜品价格,但对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极为严重。

我曾与一些正规餐饮从业者交流,他们坦言,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若想做一个有良心的餐饮老板,根本赚不到钱。

经济学的朴素原理告诉我们,更多企业竞争,市场才会更健康,最终惠及所有参与者。京东的入场,对于美团和饿了么来说,未尝不是坏事,可以倒逼他们变得更好。各方你追我赶,在良性竞争中进步,是市场之幸。

  7、对象找工作提供帮助

京东外卖公开信发布后,“为骑手对象优先安排工作” 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在我印象里,互联网巨头大规模为劳动者的对象提供工作支持,这是头一遭。纵观社交网络观点,京东这一系列动作收获诸多积极评价。

确实,有了稳定的“大后方”,男性便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因为无论是京东还是美团,其骑手群体中 90%以上都是男性。

京东面向骑手家属提供就业岗位,以家庭为单位绑定劳动力,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企业与求职者双方的就业搜寻成本,还有效打破了女性再就业时面临的学历与年龄限制,为解决就业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种模式有助于稳定骑手队伍,降低人员流失率,对整个外卖行业的人力资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它还有可能引发其他行业对家庭协作模式的借鉴,进而对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形态与结构产生影响,推动形成更加灵活多样的就业模式 。

8、京东外卖会一直低价吗?

不会,京东的补贴和让利只是前期开拓市场的一种手段,不是京东的主要策略。

京东前期通过补贴、让利,花钱买时间加速打开市场,但随着行业发展,外卖价格终将回归合理水平,实现平台、骑手、商家、消费者四方利益的平衡,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丁道师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媒体专栏作家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