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从“新四大发明”到“AI三叉戟”,中国科技创新开始引领全球潮流

丁道师 2025-02-05 阅读: 187 次

大概在十年前,中国的无人机以技术领先、性能优良、极低价格开启席卷全球市场时,西方的科技界和资本界还可以拍拍胸脯自我安慰--这只是个案,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现在,他们发现,仅仅在过去的2024年,就有多股神秘的东方力量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各方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个问题:未来全球的科技潮流和话语权,到底在谁手里?

在游戏领域,游戏科学做出了全世界最顶级的3A游戏《黑神话·悟空》,无数国际友人沉浸于中国文化之中;在机器人领域,宇树科技产品的四足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点亮CES,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相比之下黯然失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年销量突破427万辆,中国走通了新能源产业之路。

至于,在当下最受关注的AI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领域,中国也不落人后,从模型到AI应用落地,出现了一批全球领先的产品和服务,频频引爆媒体关注,甚至有些产品一度破圈出圈,成为公众层面热议的社会话题。

2025年春节期间,DeepSeek爆火全球,登顶苹果应用商店榜单。DeepSeek多个指标优于或者接近美国OpenAI的同类产品,但训练价格仅为OpenAI零头,英伟达由此大跌,市值单日蒸发超5000亿美元,创美股纪录。

更早之前,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击败谷歌Waymo,自动驾驶订单量全球第一。在2024年,萝卜快跑更是发布了全球第一个自动驾驶大模型,用大模型的力量处理更复杂的上路问题。萝卜快跑入选《全球自动驾驶十大里程碑》及MIT2025十大突破性进展,为全球自动驾驶产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新标杆。

无独有偶,百度文库因为推出智能PPT、AI全网搜、AI有声画本、智能小说等100余项功能,一口气干到4000多万付费用户。让微软感到了危机,Copilot的全球第一位置,还能保多久?须知,微软的Copilot是内嵌进去Windows操作系统的,消费者往往无意中成为产品体验用户。而百度文库的4000万付费用户,那是实打实的有用户知情权的消费者,二者含金量自然不一样。

仿佛一夜之间,中国的科技创新支棱起来了。一股股神秘的东方力量,震撼着全球,频频刷新各方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新认知。

01

从“新四大发明”到“AI三叉戟”

中国科技创新全面崛起

这段时间,有人把DeepSeek、萝卜快跑、百度文库这些当红炸子鸡放到一起,组合成了中国“AI三叉戟”。

我觉得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说法,这不免让人想起了几年前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也就是“高速铁路、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络购物”。

相比几年前的“新四大发明”,那时候我们的创新更多地还是依靠大制造优势、工业规模优势以及人力成本优势,通过这些优势,我们迅速在全球市场中崭露头角,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和力量。而如今的“AI三叉戟”,则妥妥的是全球科技皇冠上的那一颗明珠,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前沿探索,更彰显了我们在科技创新上的无限可能。毫不夸张地讲,现在的“AI三叉戟”技术含量更足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更强了。

DeepSeek最大的优势就是深度推理能力,让机器在理解、生成等复杂任务上愈发逼近甚至超越人类水平,无论是文本创作、知识问答还是复杂逻辑推理,都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与准确性,我周围有资深媒体人说“很快,DeepSeek就可以替代专业媒体人了。”相比之下,OpenAI的GPT生成的文章,虽然足够好,但总有一股“AI味”,我们这些媒体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至于萝卜快跑,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在过去撰文10多篇系统性阐述萝卜快跑的进化历程。这是第一款让我觉得中国科技创新有望取代美国塑造全球规则的产品。它所代表的自动驾驶领域,是融合多学科高精尖技术的集大成者,通过传感器、算法与高精度地图协同,车辆能在复杂路况下精准决策、安全行驶。萝卜快跑已经跑了1亿多公里没出事故了,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奇迹,未来更能释放巨大经济潜能。

百度文库有了AI赋能之后,就不再是个文库类产品了。而是从学术研究、职业技能提升到日常求知解惑,都可以来利用。未来,百度文库要做的事情,就是打破知识获取的时空限制,让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以更低门槛的形式服务到我们每个人。我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定义百度文库,我想到的是“人·机器·知识”的高效融合器。

以上这些产品,每一个都在特定领域,走出了超越预期的发展之路,进而成为引领未来发展潮流的标志性产品。

02

“突然爆火”是假象,

背后都有历史沉淀

这几天,有很多人找我讨论,说像DeepSeek、宇树机器人、百度文库这些产品怎么突然就爆火了?他们爆火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我要纠正一个错误的认知。这些产品,它们的爆火并不是突然的,爆火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实际上,在他们背后,是深厚的历史沉淀与技术积累。

以百度为例,早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概念火爆之前,百度就已在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布局了超过10年。多年来,百度不断投入研发,推出了多款产品。早在截至2022年4月,百度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就超过2.2万件。

请注意,彼时各类大模型产品还没出现呢。可见百度的历史积累之深厚!这就像练习乾坤大挪移的张无忌一样,为啥他练习效率比别人快,是因为他早前就有更深厚的内功积累。

耕耘和积累有多重要?就拿自动驾驶来说,百度从2013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到2024年底完成超800万次的出行服务。这背后是无数次的算法优化、测试验证以及技术迭代,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当年,百度搞自动驾驶,上来就是瞄准了最复杂最困难的L4,研发了10年,不断克服自动驾驶的一个个问题和堵点,一点一点扩大服务的地理范围和时间范围,才有今年频频在外网刷爆的一个个“中国的自动驾驶太厉害了”的短视频,才有了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全球领跑。

百度的文心大模型同样如此,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启研发,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算法、扩充数据,才达到如今的技术水平。

另外,别看百度文库最近几个月大火出圈,它其实是一款成立超过15年的产品。过去多年,百度文库在内容索引和内容创作领域不断挖掘用户实际需求,历经了多次升级,在过去一年又持续推出超过100项AI功能更新,超越其擅长的诸多领域,开启了灵感创作阶段,才有了如今AI功能月活跃用户突破9000万,付费用户达4000万的成绩。

而被很多人认为是近期才出现的DeepSeek,其背后是一支精英化团队,成员多为高科技人才,他们拥有丰富的市场化经验,在技术研发、市场运作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绝非短期就能组建和形成这样的成果。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企业能突破技术封锁,打造出现象级产品,是偶然的突发因素。这些产品的成功,我觉得不是突然,而是一种必然。

事实上,科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个成功的产品背后,都是长期的技术钻研、经验积累以及团队的不懈努力。只有重视这些看不见的积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科技创新的本质,也更能明白中国这批科技产品的厚积薄发。

这就好比打网球的郑钦文一样,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个突然崛起的小姑娘,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在奥运会夺冠之前,郑钦文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磨砺之路,从踏上网球之路起,她便日复一日地投入高强度训练,锤炼技术十多年了。正是有了这无数年的厚积薄发,才有了如今的奥运光环。

03

中国创新优势:

有成本优势,但重在场景落地

一直有人说,中国的这批当红科技产品能火爆出圈,靠的就是中国特有的成本优势--不管什么产品只有中国人进入,就会把价格卷下来,进而被更多人使用!

比如,萝卜第六代车的成本只有谷歌Waymo车的1/7,而DeepSeek训练成本只是OpenAI的N分之一。有了成本优势,自然可以规模化落地,进而席卷全球。

这种观点只说对了一半,我们有成本优势,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迅速落地应用,服务于具体的工作、生活、生产中来。也就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不是为了炫技而为,真正目的在于解决用户痛点和需求,这才是根本破局之道。

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在于落地,而非炫技或者做估值管理,中国的科技产品,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一通百通,万法归一。

举个例子,我是百度网盘的资深用户,过去十几年来我在百度网盘存放了几十万张照片。几十万张照片如何寻找?这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后来百度的文心大模型赋能给百度网盘,只需要动动嘴,就可以找到想要的图片。比如我说了一句“帮我找出2017年在承德的草原上拍的图片”,百度网盘就迅速地给我找了出来。

再举个例子,现在的百度文库有个“灵感激发”功能,它能把百度多年来积累的能力应用于我们的创作灵感获取,当你在写作、做策划或者进行其他创作时,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或者感觉思路很局限,这个时候,“灵感激发” 功能就可以帮你打开思路,提供一些创意的方向、主题的点子、内容的框架等,让你能够顺利地开始创作。再配合百度其他AI产品,基本上就可以完成内容从选题设定到创作执行,再到发布的全流程了。

我还是同意李彦宏之前的观点“应用驱动了技术创新,一切都始于同一起点,技术的进步或改进是由应用场景驱动的。”确实,当下我们需要的是基于大模型智能涌现后产生的理解、生成、逻辑和记忆能力而开发出来的落地应用。

再比如,刚刚在春晚大火的宇树科技,这家公司在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超过60%,是行业龙头企业。就是因为这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工业、服务业、救援等多个领域落地应用。举个例子,泰山景区垃圾清运以前主要靠人力,现在宇树的Unitree B2通过了测试,它背部安装置物架和货物箱,在景区复杂路况下的攀爬、负重、续航能力,面面俱到,有望在年内规模化落地应用。

总之,成本低还很好用,而且供应有保障,这是中国科技创新的真实力,也是中国企业突破一个个卡脖子技术,打破西方技术垄断的不二法宝。

当然,神秘的东方力量不止今天提到的这些。在这些产品之后,还有一大批“神秘的东方力量”正在等待一个破圈突围的机会,走出国门,高质量地参与全球竞争。对此,我们放平心态,拭目以待。

丁道师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媒体专栏作家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