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小绿书,会成为微信的下一个小爆款吗?

丁道师 2025-07-16 阅读: 7,327 次

最近刷朋友圈和订阅号消息时,明显感觉到一个变化:微信“小绿书”的内容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了。

备注:这里的“小绿色”是民间对微信公众号“图片/文字”呈现形式的一种昵称,并不是腾讯官方给的正式对外名称。

比如我加星关注的“理想汽车”“8082Audio”“宏民”“鸿蒙智行”等微信公众号,总喜欢发“小绿书”。

这种被认为类似小红书的图文呈现形式,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渗透进微信的社交场景里。

为了验证这个发现,我做了一个小实验。过去我习惯在公众号发深度长文(通常2000-5000字),为了推广会转发到几个500人社群,阅读量勉强能破三五千;但最近我尝试用小绿书发布了两篇更轻量化的生活分享,内容是盒马开进天津和体验小米YU7,配了6张实拍图和几段简短文字,全程没发红包推广。结果一天多时间阅读量冲到5000,后续几天甚至涨到1万以上,互动评论比平时的长文多了好几倍。

这个数据让我意识到,用户对轻量化、强视觉的内容需求,远超预期。当长图文逐渐被贴上“沉重”“需要专注”的标签,当短视频陷入为拍而拍的信息冗余,小绿书的中间形态恰好填补了一个空白区。它既不像图文那样单调,又不像视频那样需要持续注意力,既保留了社交分享的温度,又通过图片+短文字的组合降低了阅读门槛。

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内容生态的从业者,忍不住思考,这个被微信悄悄推进的新功能,会成为下一个爆款吗?

01

小红书式的模式验证:

种草生态的可复制性

有朋友说,微信“小绿书”这段时间的出圈火爆,本质上是对种草经济的复刻,是对小红书成功模式的再应用、再升级。小红书用用户生成内容+标签化推荐的模式,证明了真实分享+场景化种草的用户心智是可以规模化的。

而微信的入场,最大的优势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类似小红书的模式再造一个不弱于小红书的新内容模式,未来可以实现巨大商业回报。

我倒是觉得,小绿书和小红书还不完全是一类型的服务。小绿书是微信公众号内容生态的一个触角延伸,给了创作者和用户更多的可能,现在谈商业化为时过早。

首先,微信拥有小红书难以企及的社交关系链。小红书的推荐依赖算法和兴趣标签,而微信的内容传播天然依托好友关系、社群、朋友圈——一条优质的小绿书内容,可能先被好友点赞,再被转发到社群,最后通过朋友圈触达更多潜在用户。这种熟人背书+社交裂变的传播链路,本身就是天然的流量放大器。

其次,微信的全域生态为小绿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土壤。公众号的深度内容、视频号的短视频、小程序的服务能力,都可以与小绿书形成联动。比如,一个美妆博主可以在小绿书发产品体验图,挂载公众号或者视频的详细测评文章链接,再引导下单购买。这种内容-服务-交易的闭环,或许是“小绿书”未来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然,以张小龙的产品洁癖性格,也不会让小绿色过早被商业化信息充斥。

02

中间形态的红利:

为创作和阅读两端创造价值

当前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正处于图文→视频的过渡期,但又并非简单的非此即彼。

我们得承认,这些年用户日均使用短视频的时间确实持续增长,但对信息密度适中、视觉体验舒适的内容需求也在上升,这正是小红书崛起的先决条件,也是小绿书的“中间形态”的机会所在。

对比纯图文内容,小绿书的图片+短文字组合更符合碎片化阅读习惯。比如,刷朋友圈时随手点开一张带有简单文案的美食图,比读一篇800字点评更易接受。对比短视频,小绿书的信息获取成本更低,不需忍受可能卡顿的加载,甚至可以快速滑动浏览多组内容,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这种低门槛、高效率的特性,让小绿书同时吸引了生产者和阅读者两端的用户。

原本不擅长写长文的轻量级创作者(比如微博顶流赵宏民),他们可以通过拍照+简单文案参与内容生产。

对于厌倦了短视频信息轰炸的用户,他们在刷小绿书时更像在逛生活分享社区,心态更放松。

03

流量到留量:

能成为下一个爆款吗?

微信做新功能向来谨慎,但小绿书的推进速度却很快。从我听过这个模式到现在遍地开花,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这背后不仅是种草经济的吸引力,更是微信对内容生态完整性的战略考量。

过去几年,微信经历了公众号打开率下滑、视频号流量波动的挑战。公众号的问题在于深度内容与碎片化时间的冲突,视频号的问题则是优质内容供给不足。而小绿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中轻度内容的空白,它不需要用户花20分钟读一篇文章,也不需要花3分钟看一条视频,只需要30秒刷几张图、读两句话,就能完成一次高效内容消费。

更关键的是,小绿书的社交属性天然契合微信的熟人社交基因。用户在小绿书点赞、评论的内容,很容易被好友看到并引发二次讨论,这种基于信任关系的互动,比算法推荐的陌生人点赞更能建立用户粘性。正如我在实验中发现的,一篇被好友评论的小绿书内容,后续阅读量比普通内容高出几倍,这就是社交背书的魅力。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小绿书会是下一个爆款吗?

从目前的趋势看,小绿书已经具备了爆款的潜质。它验证了成熟模式的可行性,依托微信生态的流量优势,填补了用户内容消费的空白区,还通过社交属性建立了差异化竞争力。

但能否真正成为视频号或者小程序这样的现象级产品,还需要看微信接下来的运营策略,比如是否开放更多创作工具(如模板、贴纸,现在的小绿书甚至不可以排版)、是否优化推荐算法(让优质内容更精准触达用户,目前已经开始实行)、是否打通商业变现链路(比如商品橱窗、本地服务入口,暂时偏保守)。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小绿书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战场。在微信生态里,轻一点,再轻一点的内容,正在被更多用户所认可。

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需要的从来不是假装深度的内容,而是更舒服的阅读体验。

丁道师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媒体专栏作家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