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共享单车,“涨价潮”可以缓一缓

丁道师 2024-08-06 阅读: 1,717 次

2024年7月底,共享单车迎来新一轮涨价潮!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哈啰单车、滴滴青桔等单车品牌在成都、广州、武汉等城市调价,收费标准由工作日前15分钟1.5元调整为前10分钟1.5元,周末节假日起步费也由前15分钟1.8元调整为前10分钟1.8元,后15分钟收费1元。

这一幕似曾相识。早在2022年的七八月份,行业也经历过一次密集涨价潮,当时也引发了业界热议。

彼时,我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等多家媒体采访,谈了三个核心观点。

1、这和网约车、共享充电宝涨价逻辑类似,任何一个行业经过了教育用户阶段后都会迎来一个理性的阶段,这样这个商业轨道才能盈利,任何一个新经济模式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涨价也是一个合理手段。

2、如果平台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那么消费者使用此类车辆时难免会感到不安,他们会担忧平台一旦倒闭,服务随之暂停,自己尚未提取的资金将如何处理。因此,合理的收费标准和盈利模式才是共享单车企业长期存续的基石。因为只有当平台实现盈利,才能有能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新车辆以及实现更合规的运营。

3、共享单车涨价也不会一直涨下去,因为这个行业还是要市场经济来调控的。所以在共享单车涨价之前,一定经过了内部测算,在实现盈利的同时,也不至于让用户觉得太贵用不起。未来,在总体涨价的同时,还会有阶段性降价的空间。

回到共享单车近期这一波涨价潮,引发的争议其实比2022年那一波更大。

因为,相比2022年,今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经济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增强,居民(尤其是通勤一族)的收入状况更为紧张。有很多人每个月需要拿出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收入预算,用于房租缴纳、偿还各种贷款以及子女教育。在这种背景下,其他领域的消费即便是微涨,都可能会对家庭的经济状况造成进一步的压力,影响生活品质。

这轮共享单车涨价的幅度不大,每个月新增几元到几十元的通勤开支看起来也不多,但是正如那位深圳的通勤打工人所言“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里十几块,那里要十几块,十几块都可以吃三天早餐了。”

普通人在今年确实很难,这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近期我先后接受了《北京新闻广播》《新京报》《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采访,除了进行常规的行业分析以外(文后会以附录形式呈现),我向采访我的媒体朋友,都提到了一个新的观点,呼吁平台“缓涨价”,原话如下。

“我想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平台目前其实不必急于考虑涨价。今年,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然而,即便平台遇到了困难,这些困难难道会比消费者所承受的还要大吗?我并不这么认为。与那些每天辛勤工作、为生活奔波的打工者相比,平台的情况相对好一些。毕竟,你们拥有强大的企业后盾和相对稳定的资金流。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涨价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策。我们应该选择和用户共同度过这个难关,等待形势好转,再考虑涨价的事宜。这样,无疑会更加合适。”

(完)

附录:以下是通过部分媒体报道呈现出来的观点

“对于共享单车企业而言,通过涨价能进一步优化财务结构,帮助企业早日实现盈利。”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7月29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未来共享单车盈利会成为主旋律,烧钱扩张的时期已过去,共享单车回归合理的商业阶段后模式本身是可以赚钱的。共享单车不仅满足了用户在特定几公里内的便捷出行的刚需,且属于绿色低碳出行,政策有鼓励性。

“共享单车的定价是市场经济行为,和多年前的公共自行车不是一个概念,价格要靠市场来调控。所有的涨价通常都会受到一定的争议,也呼吁业内企业涨价幅度和调价覆盖范围都‘慢慢来’,让消费者更能接受。”丁道师进一步表示,共享单车主要依靠主营的基础服务业务来赚取收入。此前有推出过广告、游戏、电商等商业模式,但未成功进行大规模的落地和探索。而最初企业还可以通过押金模式进行补充资金、拓展车辆规模,近几年又新增了多元的“生活服务”,例如充电、跑腿等,努力寻求新的增长点。

---澎湃新闻

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从30分钟到15分钟再到10分钟计费,既是平台精细化运营的体现,也是变相涨价。平台通过调价可以进一步提高共享单车利用率,就像餐厅翻台率,骑行效率越高,单位成本就会降低,在同等投入的情况下,平台收益更高。

丁道师认为,共享单车运营成本与行业初期相比,应该有明显改善。“现在并没有像过去一样无节制烧钱补贴,行业早已回归到一个理性健康的轨道。经过多年竞争,共享单车市场格局稳定,三家企业运营能力都很强,差别并不大。”

“涨价是市场经济的动态调整过程,以后涨跌都有可能。随着企业精细化运营能力提升、技术突破,实现成本降低了,降价的可能性也很大。短期来看,涨价要比降价的可能性更大,从长远来看,市场价格会有一个涨跌互动的过程。”丁道师判断。

---新京报

丁道师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媒体专栏作家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