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互联网公益未来“关键词”:透明公益·技术公益·数实融合

丁道师 2023-05-22 阅读: 3,538 次

“关于网络公益,以前我们总是把精力和资源花在刀刃上。现在拥有了更强的数字技术力量加持,我们也应该把一部分资源倾斜到刀把和刀背上,让互联网公益之光照耀更多未曾照亮的区域。”

“公益和慈善,这是两个概念,我们要做好区分。公益跳出来单纯的‘捐’,向‘助’和‘创’转变。这一点,就要依靠我们的媒体朋友力量,多做一些引导宣传。”

“有人说,互联网公益只是‘转移价值’,而没有‘创造价值’。这一点我不认可,互联网的出现,能够让我们呼吁多年的‘人人公益’成为了现实。”

这次2023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召开期间,正值我在重庆、湖北、山东等地走访,探访各地互联网公益项目落地情况,听到了比以往更多的声音和观点,也看到了各种形态不一的公益项目。

备注:2023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回归到了线下,不过我是通过远程在线方式参与。

透过2023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释放出来的一些信息,连同我的走访观察两两参考、互鉴,得到了一些新的观察感悟,想迫不及待地分享给大家。

我想分享的是互联网公益未来法治的几个“关键词”,也就是透明公益·技术公益·数实融合。

当然,我想探讨的这些话题,本质上就是近年被各方反复提及的“中国样本”。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公益服务,因其创造性的技术应用,逐步完善的透明化机制,以及全面深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引发国际关注。

腾讯公益,赞63

这届互联网公益峰会举办期间,“中国样本”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并且,在2023年5月20日开幕式上,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共同发布《互联网公益慈善“中国样本”——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新模式》研究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发布后,峰会组委会启动“中国样本”的开放研究计划,联动各方讲好中国公益故事。当然,“中国样本”研究报告信息量很大,篇幅所限这里不再具体阐述。简单来说,这份报告不仅仅总结了模式和经验,还展望了路径和未来,它不仅是对中国互联网公益事业的全面分析,也输出中国公益智慧和中国公益方法论,给国际各方提供了一个可参考和借鉴的范本。

推进公益透明度建设 夯实行业发展基石

互联网公益发展到今天,赢得了社会各方认可,甚至成为打造“中国样本”的关键角色,靠的是什么?是更为宽裕的资金?是强大的平台技术支撑?是行业精英的全力付出?

这些答案都对,但都不是先决条件。事实上,透明公益才是互联网公益乃至整个公益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就是先决条件。

在520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有多位嘉宾提到公益透明化的重要性。甚至,早前有一位业界人士和我讨论公益透明化时,提到一个观点“透明度,已经成为公益机构或者公益项目的竞争力”。

作为国内互联网公益的代表平台——腾讯公益,在很多年前就推进公益透明化建设工作。我记得腾讯公益早在2017年就推出项目透明组件、财批组件,捐赠人可清楚了解项目募捐情况、善款使用进度、项目执行情况。此后开展的“财务披露+独立审计+随机抽检”以及“回响计划”,乃至引入区块链技术等等,都是为了强化透明公益建设。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公益理事长郭凯天在当天的活动上也表示,透明公益从“共识”变为“共创”。这就说明,公益透明化建设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接下来我们要强化的工作是推进公益透明化工作的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各方参与。

换句话说,公益透明化建设,不是某一家平台的独奏曲,而是全行业的共鸣曲。

这两年,我的很多读者或许关注到了,腾讯又联合第三方公益机构,推出“公益真探”计划,这其实就是透明公益从“共识”变为“共创”的典型应用。腾讯公益真探计划的项目价值在于实地考察公益项目的执行成效,并将持续对公益项目进行观察和监督,以此来助力中国公益事业的透明化发展,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因为经常去祖国各地走访,有幸被邀请成为一名公益真探。前不久,我作为“公益真探”的一员,深入走访湖北农业合作社、湖北省慈善总会、居民社区、慈善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或者阶段性成功,都离不开他们一开始就引入了公益透明化机制,每个环节都有迹可循,经得起我们这些真探拿着放大镜考察。通过走访,再一次深深地意识到透明度是现代公益事业的基础,只有公开、公正、透明的机构才能够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举个例子,几年前总有人质疑:“我们通过互联网公益平台在沙漠里种树了,可是他们有没有种树,我们哪知道?”后来这种质疑发酵成一条影响深远的谣言:互联网平台虚假种树!!

再后来,我作为公益真探的一员,深入茫茫沙漠,实地走访了成千上万亩沙漠树林,采访了各方参与者,发了图文和视频,消解了行业疑虑,更多人敢于通过互联网平台种树。详情见《较真:蚂蚁森林、腾讯公益等到底有没有真种树?》一文。

这个案例,就是公益透明化带来的价值。

总之,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公益透明化有了更多可能。同样,对于公益组织来说,也必须坚持透明化的原则,利用互联网渠道和工具,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建设,以提高公众对其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技术公益 用数字化服务照亮更多被忽视的角落

众所周知,今年互联网公益峰会的主题是“数字向新 共益未来”。顾名思义,“共益未来”是我们的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离不开“数字向新”,也就是技术手段。

国内主要的几家互联网平台,正在加速输出平台能力,让更广大的用户、机构、组织参与进来,共同为世界变得更美好提供一些助力。

数字化时代的技术公益,相比传统公益,除了有着更透明的运作机制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普惠:人人可参与,人人可受益。“以前我拿着50块钱,不敢去慈善会捐款,总感觉不好意思。现在好了,有了互联网平台,我拿1块钱也可以捐款,而且触摸几下屏幕1分钟就可以搞定,很方便。” 这是我在走访时,有一位参与互联网捐款的农民给我说的心里话。

的确,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做公益其实是一件门槛较高的事情。互联网出现后,利用技术实力,互联网企业打造了一个个参与门槛极低、无限货架模式的公益平台,用户使用这些APP就像手机点菜一样,对感兴趣的公益项目可以一键参与,并且还能通过便捷的分享功能,邀请更多人参与进来。

另外,互联网技术带来了更多公益场景的普惠。比如我在合肥科大讯飞走访时,了解到人工智能正在帮助到残障人士。有一位视障IOS开发者,在科大讯飞离线语音合成能力的支持下,开发了一款专为视障人士打造的上网辅助类应用。这项应用的上线,给成千上万的视障人士打开了一扇连接互联网的窗口。还有一位创业者,研发了国内首个聋人知识分享平台柚得网。这个产品的上线,帮助聋人群体和大众一起,享受互联网文明的成果。

可持续:公益和慈善不是一回事,公益的终极目标并非只是单纯的救助和施与,而是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按照互联网行业时髦的话术,就是可实现自我造血,循环正向发展)的机制。

比如,我在重庆綦江区的中坝村走访时,当地驻村书记和区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在互联网平台的帮助下,给当地村民设立了一间做直播带货的场所。一开始需要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村民学习直播话术、镜头语言、发货技巧,甚至村书记还要下场亲自当主播。

后来该村完善“授人鱼更要授人渔”的机制,培育了十多名农村网红,让这些农村网红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去尝试多种形式的直播带货模式。有农民很聪慧,把直播间从房间内搬到了田间地头,一边耕田,一边做直播,起到了奇效,吸引了全国各地消费者,往往他们的水稻还没成熟,就提前被消费者预定出去了。

在这个案例中,当地一开始需要帮助的村民,现在实行了自我循环造血,将来他们也有能力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开放:技术只有开放出去,才能使得价值放量增长。这两年,各大互联网企业,都在加速开放自家的数字技术,为用户、机构、公益组织提供更多数字化工具,改变了越来越多的行业。

比如在新冠疫情期间,腾讯、阿里、金山等纷纷开放健康码、文档、远程会议等技术服务,让人工智能技术补齐疫情管控技术短板,快速推动产业生产与应用服务。同时,这些企业开放的了云服务产品,优化AI算法和算力,助力病毒基因测序、疫苗/药物研发、蛋白筛选等药物研发攻关。

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20日上午的峰会技术公益圆桌环节,腾讯、阿里巴巴、抖音、拼多多4家互联网公司公益领域相关负责人各自分享了技术公益的实践和探索,以及共同参与建设互联网公益慈善“中国样本”的愿望。关于腾讯、阿里、拼多多以及快手等企业输出平台技术,用技术公益赋能各方发展的案例,详情见我的新书《探访乡村振兴·数字经济进行时》。

以拼多多为例,这家企业的副总裁侯凯笛分享了拼多多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尝试提升各地农产品的区域价值和附加值的探索。我在辽宁盘锦走访的过程中,重点探访了当地河蟹养殖产业,注意到拼多多通过云端技术汇聚,把全国各地消费者对河蟹的需求汇集起来,连接了盘锦当地的河蟹合作社,一大批蟹农因此实现了致富增收。

拼多多实践的这种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其实也是互联网公益“中国样本”的典型案例,这种案例现在已经被总结成相应的可供复制的方法论,未来有望输出到更宽广的国际市场。

 数实融合 互联网公益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公益数实融合,不仅仅是官方指引的方向,也是互联网平台正在积极践行的工作。

主管部门曾指出,慈善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进步程度密切相关,既需要持续不断的经济积累,也需要绵绵用力的道德涵养。

这就说明,公益不是一个单独的事业,而是要融入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来,它关乎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每一场经济活动。

那么,关于公益数实融合,有哪些重点角力场? 我认为,现阶段乡村振兴是互联网公益数实融合的重要承载标的。

正如郭凯天所言,互联网公益不仅仅是一个更规范、更高效、更便捷、更普及的数字化工具,还将更全面地融入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在乡村振兴等重大议题中大显身手。

郭凯天还分享了他的发现:在一场又一场的乡村振兴公益活动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受助者正在蜕变为网络捐赠人,积极的用小额、频繁、方便的网络工具,为自己家乡修马路、架路灯、引进人才、转发爱心。公益从城市走向县域,又从县域走向乡村,实际上是把第三次分配扎根在毛细血管里。这是公益和互联网之间最令人欣喜的化学反应,也是我们当年期待的。

这些发现和我之前的走访也高度吻合。以上文提到的重庆綦江区走访为例,当地居民告诉我,他们有很多外出的游子和打工人,看到村里的项目上线腾讯公益后,也纷纷解囊参与,从受助者蜕变为网络捐赠人。同时,通过互联网短视频、新媒体平台,在外地的村人又和当地重新建立了乡愁连接,村里有什么项目需要支持,在全国各地的村民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就这样,无数的村人参与进了这个“一村一梦”项目,各方通过慈善会为綦江大山里300多个村居筹集乡村振兴基金,用于解决乡村迫在眉睫的问题(修建道路、增设路灯、培训农民等等),支持各村特色化发展,助力他们早日实现“一村一振兴”的终极梦想。

还有我之前多次提到的德阳农业带头人李本国。

李本国早年在大城市经营过酒店、商超,后厌倦商海沉浮,2016年返乡创业。他在德阳承包了300亩山地,创办蜀锦汇家庭农场,投身乡村振兴。在当地农业局等部门的介绍下,李本国接触到了腾讯安心平台,这个平台有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农产品上链、溯源。消费者只要打开微信,扫描包装盒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他(吃)的桃子、李子从种植到收获的全流程,相信买到的产品是绿色生态无污染的好东西。如此,李本国的桃子、李子卖出了更高的价格,农民的收入也进一步提升了。

很显然,在“我们发展的着力点是实体经济”“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关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互联网公益要把更多目光聚焦于乡村振兴。只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了,互联网公益数实融合的基本面才会夯实,大多数需要帮助和被帮助的人、机构、组织才能建立长效连接机制。

写在最后:总之,在互联网+公益的联手推动下,中国式公益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样本”的深度和广度被不断丰富,并且还在不断进化,后续也将诞生更多新模式、新案例、新方法。

未来,我们也要把中国式公益总结的理念和方法论,秉承开放的心态,输向国际,赋能给更多国家和地区。让互联网公益的普惠之光,照亮更多未曾看见的世界。

正如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皇家讲席教授、塞浦路斯大学欧洲研究学教授Christopher A. Pissarides所言,中国创造了一个成功的公益样本,该“中国样本”也能被复制到全球其它地方。

丁道师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媒体专栏作家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