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营收结构巨变、商业化能力待考,云知声IPO背后隐忧重重

科技E侠 2020-12-14 阅读: 7,562 次

近期,AI公司科创板排队IPO引人注目,短短一个月内云知声、依图科技、云从科技接连披露招股开启上市进程。12月1日,云知声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有望成为寒武纪之后国内又一家AI上市公司。

作为与“AI四小龙”中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同于2012年成立的AI公司,云知声以AI语音技术起家,并在2014年提出“云-端-芯”战略,逐步形成智能语音交互产品、智慧物联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创办8年期间其总共获得9轮融资,其中不乏高盛、奇虎360、京东等知名企业,且估值达12亿美元,早早便戴上独角兽光环。

但同绝大多数AI公司一样,云知声面临着“行业标配”般的亏损难题,报告期内净利润亏损持续扩大、累计亏损7.9亿元。另一方面,由于在商业化上的探索和成效相对较弱,云知声的营收规模相较同期成立的AI独角兽有不小差距;同时其业务方向和经营策略也不稳定,智能语音交互产品收入占比由2017年的9成以上骤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成以内,物联网语音交互产品的毛利率呈现较大波动。与之对应,云知声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逐步由智能单品供应商升级为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一变化从其IPO募资用途也可见一斑。

对此,有观察人士认为,相较于在研发上的巨额投入,AI独角兽们的商业落地能力往往与之并不匹配,加之如今资本市场对AI公司的热情有所降温,其将在经营层面面临较此前更大的压力。而就云知声而言,其在研发上相较同行似乎更加“不遗余力”,报告期内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比重高达107.4%,仅此一项便足使其需要长期输血进行支撑。

微信图片_20201214082451

图片来源网络

核心业务遭互联网巨头抢占

云知声营收结构巨变

据招股书介绍,云知声是一家为企业和用户提供智能语音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由于报告期内亏损规模较大,且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云知声采用第二套上市标准冲击科创板。该标准具体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15 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 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作为一家以AI语音技术起家的企业,智能语音交互产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云知声的营收中占据绝对核心地位,但这一情况在今年上半年彻底颠覆。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1-6月,云知声智能语音交互产品、智慧物联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占其主营业务收入收入比重分别为28.15%、67.17%和4.56%,就在上一年度前者的占比还高达62.42%,智慧互联解决方案占比则仅为22.91%,变化之大令人咂舌。此外,其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目前业务规模较小。

微信图片_20201214082522

来源:云知声招股书(申报稿)

对于这一变化,云知声在其招股书中表示,人工智能行业的商业化进程整体尚处于较为早期的阶段,报告期内,受市场竞争和自身经营策略调整双重影响,公司业务方向、收入结构、毛利率、客户构成等波动较大,业务探索仍在持续进行。而更深入来看,这则与互联网科技巨头在智能语音上发力,抢占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和物联网时代的流量入口不无关系。这其中,又以智能音箱和儿童陪伴机器人等消费电子产品最具代表性。

据IDC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智能音箱市场出货量4589万台,同比增长109.7%,延续此前的高增长态势。但与此同时,市场份额也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阿里巴巴、百度和小米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9成,三者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87.9%、278.5%和89.7%。对此,IDC解释,智能音箱的爆发式增长得益于人工智能席卷各行各业和语音交互的快速普及,各类AI硬件加速成熟,其中智能音箱品类更受用户青睐。而从其在各大卫视黄金综艺节目争相冠名也可以看到,各大企业已将智能音箱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与巨头在智能音箱市场攻城略地相对应,其他玩家不仅份额遭到挤占,还要面临在这一领域打响的价格战。据云知声招股书,由于智能音箱和机器人市场的兴起,带动众多终端厂商购买语音模组吸引消费者,其物联网语音交互产品也在2018年暴增。但到了2019年,百度、小米等互联网科技巨头为抢占家庭流量入口,加大了在智能音箱、儿童陪伴机器人等消费级智能硬件的投入,通过价格战、补贴等形式占领市场份额。与之对应,云知声相关语音模组的出货量和单价在2019年分别同比下降17.2%和33.6%。今年上半年,云知声智能语音模组出货量更是仅有23.92万片,同比大幅下降86%;单价遭遇腰斩后降至16.86元,较2107年的78.59元已跌去近8成。

微信图片_20201214082542

来源:云知声招股书(申报稿)

可以说,由于在品牌、资金及用户规模等方面无法与巨头进行抗衡,云知声在自身核心业务上并未能构筑起护城河。由此,在自身此前布局的相关产业高速增长、但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云知声不得不选择激流勇退,转而探索新的业务方向,将业务重心逐渐转向为酒店、社区、医院等B端客户提供整体智能解决方案,同时定位也由智能单品供应商向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研发投入超营收、新业务依赖大客户

商业化能力亟待提升

这样的变化不仅使得云知声在2019年的营收增速明显放缓(2017—2020年上半年,云知声营收分别为6114万元、1.96亿元、2.19亿元及8468.9万元),由2018年同比超过三倍的增长降至11%,更暴露出云知声在研发上过高的投入与其商业落地能力之间的脱节。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上半年,云知声的研发投入分别为 9999.8万元、1.53亿元、2.58亿元和9242.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63.6%、77.6%、117.8%和 109.1%,报告期内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107.4%。换句话说,报告期内云知声的营收全部投入研发仍有空缺,这也直接导致其在报告期内持续亏损。而从同行业可比公司来看,2017年—2020年上半年其研发费用率平均数分别为10.96%、10.63%、11.66%、13.05%,较云知声相去甚远。另外,截至2020年6月30日,云知声拥有研发人员344人,占公司总人数的68.59%,高于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两大AI独角兽及科大讯飞。

微信图片_20201214082639

来源:云知声招股书(申报稿)

对此,云知声解释称,报告期内研发费用率高于可比公司,主要系公司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技术团队的建设与研发能力的提升,对研发技术和研发团队持续保持较高的投入水平,且公司成立时间短,业务开拓处于初期,收入规模相对较小。

尽管对于AI公司而言,前期的技术研发和投入是其获得技术水平先进性并建立竞争力的关键,但在研发投入上超过营收的表现无疑可称得上激进。更值得一提是,在研发层面上的持续发力并不能保证AI企业在市场端有相应表现或突破,技术、产品及服务的商业化落地能力同样是对其的一大考验。

在这一方面,云知声报告期内收入结构的大变化已表明其在商业化上仍处在摸索阶段,且未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上半年已正式跻身为云知声第一大核心业务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还存在对大客户依赖较大和毛利率较低的隐忧。

具体而言,作为占据云知声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收入5成以上比重的场景,其酒店住宅的主要客户为与云知声有关联关系的地产企业世茂集团。2019年,云知声与世茂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成立子公司。由此,世茂集团旗下社区和酒店成为云知声落地其智能物联解决方案的重要场景。据招股书,今年上半年来自世茂集团及其子公司、参股公司天津津南新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合计收入金额为3184万元,占云知声上半年总营收近38%,而前五大客户占比更是达到53%。

微信图片_20201214082719

来源:云知声招股书(申报稿)

毛利率方面,2018年、2019年和今年上半年云知声整体智能解决方案毛利率分别为9.53%、19.65%和18.71%,较同期24.97%、26.28%和和31.66%的主营业务毛利率有明显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智慧物联解决方案集成较多第三方软硬件及服务,导致外采成本相对较高。而随着该项业务在营收结构中比重继续提升,未来云知声主营业务毛利率将可能受到影响,并拉大其与科大讯飞、拓尔思、威胜信息等人工智能语音及物联网企业之间这一表现上的差距。

据IDC早前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支出将高达1100亿美元,年复合年增率超20%。具体到中国市场,艾瑞咨询研究也指出到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73亿元,从人工智能下游应用来看,智慧城市、安防、教育、医疗等行业的AI应用逐渐落地,发展前景可观。但不可忽略的是,目前人工智能行业的商业化进程仍处于较早期阶段,企业对于业务机会的探索和布局也在进行当中。由此,技术以外,商业化能力的提升无疑是其潜力或价值得以释放的关键所在。而对于目前规模较小,亏损仍在持续,且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的云知声来说,研发与商业拓展之间的不平衡显然也亟待解决。毕竟,一条腿走路并不稳当!

科技E侠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E侠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