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份的时候,小米就已经正式官宣了造车计划,雷军也说这将是自己人生里的“最后一次创业”。那么,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时间,小米造车的进展如何?在之前小米集团发布的财报中显示,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进展“超过预期”,团队规模已经超过1000人,预计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的信息:一个是小米汽车的团队规模正在扩大,在2021年9月末时人数还只是500人左右,又过了半年时间就翻了一番;另一个,2024年我们可能就能买到小米汽车了,并且根据小米的性价比策略来看,定价应该不会太高,至少不会比蔚来、小鹏、理想的定位更高。
另外一点,财报中还显示小米2021年研发投入达到1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高达42.3%。如此高增长的研发投入,和小米宣布造车应该密不可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造车和造手机的业务规模是大不一样的,造车的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造手机,如果说造一款手机的投入是5亿元,那么造一款汽车的投入可能50亿都打不住。
值得一提的是,据某知名科技媒体爆料,最近小米京津分公司总经理罗宝君表示:“小米之家形成闭环的最后一块是新能源汽车,今年的第三季度就能看到工程样车,一定会突破大家想象”。这段表态瞬间就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关注,罗宝君想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小米汽车将是小米生态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有意思的是,这家科技媒体随即删除了这段消息,让人们更加猜测小米造车的前景。
实际上,正如前面所说,造车远比造手机困难的多。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智能电动汽车已经狂卷的市场,特斯拉吃香喝辣,“蔚小理”代表着新势力,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等传统大厂也全面发力。在这种情况下,小米想要后发制人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能够站稳脚跟就已经是大胜。
再从成本角度来讲,小米造车也算得上是“高位接盘”。动力电池是智能电动汽车上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动力电池单元基本被LG、松下、宁德时代、比亚迪几家所垄断,而且这几家都是特斯拉的供应商,产能几乎被特斯拉“卖断”。那么小米该找谁做电池?LG和松下的产能没有空闲,找宁德时代或比亚迪还得承包生产线,开销又是一笔天文数字,这对于初来乍到的小米来说,想打价格战真要好好掂量一下,自己卖一辆车究竟会不会亏本。
即便面临再大的挑战,小米也得硬着头皮上。因为智能电动汽车是未来最重要的增长点,光靠做手机已经难以维持利润规模了。不做,就意味着落伍,所以小米汽车的当务之急是做出工程样车,通过小米之家把声音放出去,未来再一点点打磨,毕竟在这条红海赛道,一步一个脚印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