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天翼云“蝶变”,揭示人工智能时代国家云的进化密码

闫跃龙 2025-05-06 阅读: 1,220 次

当前数字中国建设正处于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跃升的关键节点,将开启新的发展篇章。”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这样说。

正如这次峰会的主题“二十五载奋进路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AI成为最大热点之一。其中,云计算作为人工智能的底层基础设施,正在扮演算力底座、数据枢纽、服务载体、生态平台的多重角色。

在峰会期间,尤其是同期举行的2025智能云生态大会·智能云合作论坛上,中国电信天翼云这朵“国家云”,在平台架构、国产化根技术、AI应用生态三个领域重磅升级,深刻“智变”,揭开数智发展的新篇章。

息壤升级:“国云智变”背后的“双螺旋”

中国电信坚决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积极布局建设‘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五位一体的智算服务能力。”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唐珂这样阐释天翼云这个“国家云”在人工智能时代蜕变的大背景。

国云“智变”,首先发生在核心——天翼云的息壤一体化智算平台上,在智能云合作论坛,息壤在平台架构上重磅升级,推出Triless架构,使息壤提供的算力服务与资源无关,平台服务与框架无关,应用开发服务与工具无关。

这种架构的升级是革命性的,直击产业算力供给与使用痛点,让国产化算力服务达到新高度。有了资源无关,用户无需关注底层算力差异,可以实现算力服务的标准化;有了框架无关,用户无需纠结如何选择AI框架,可以实现AI服务的普惠化;有了工具无关,用户不用担心如何选择工具,可以轻松获得开箱即用的AI开发环境,实现AI应用的普及化。

笔者认为,息壤的Triless架构,与云计算的Serverless架构很相似,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服务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Serverless架构的推出,让用户无需关心服务器等基础设施的管理,可以专注于业务创新,从而大大推动了云计算在中小企业层面的普及。现在,Triless架构的推出,也必将大大降低大模型应用服务的门槛,让算力可以像水电一样即取即用,推动AI普惠。

正如中国电信总经理助理、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胡志强所说,“AI能力标准化、AI服务普惠、AI应用普及化、AI全产业链自主化,将让AI技术实现基础设施化。

而且,息壤构建起“技术升级-产品迭代-场景突破”的“技术螺旋”。在智能云合作论坛上,息壤就基于技术升级,发布了息壤·训推平台、息壤·模型服务、息壤·科研助手、息壤·智能体服务、第二代AI云电脑等诸多产品升级,推动不同场景的数智化体验升级。

例如,息壤·智能体服务升级,就基于多模型引擎能力,构建自迭代、场景化、全链接的智能体服务:办公智能体实现提质增效、高效协同;教育智能体让教学更高效、科研更敏捷;商务投标智能体可以实现稽核项准确率90%+,风险点覆盖100%,制作效率提升3倍;研效智能体可以实现效率提升20%、多维客观数据、科学绩效评估。

此外,息壤也通过开放,构建起“生态开放-创新共建-利益共享”的“生态螺旋”。一方面,天翼云通过AI应用中心、息壤·智能体生态等平台,聚合不同领域合作伙伴的力量,构建应用生态。例如,依托第二代AI云电脑的AI应用中心,可以让行业应用快速接入AI应用中心,既帮助客户成功,也让生态伙伴实现共赢。

另一方面,天翼云通过魔乐社区构筑开发者生态,加快AI应用落地。最新数据显示,魔乐社区已经托管工具、模型、数据等开源项目10000余个,上线应用200余个,生态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在智能云合作论坛上,魔乐社区Modelers理事会宣告成立,有助于打造更加协同开放的社区治理体系,进一步凝聚共识、规范管理,为生态发展按下加速键。

就像“DNA双链结构”,息壤的“技术螺旋”与“生态螺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缠绕、互相推动,推动人工智能从技术变为产品、服务,进而聚合行业众智、众力,走向千行万业。

国云筑基:智算的底座够广、够深、够强

生成式AI的技术突破,拉开了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序幕。而AI技术基础设施化进程,将直接影响到国家能否在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得先机。”胡志强这样说。

显然,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之下,人工智能时代的国家云要想真正成为坚如磐石的AI技术基础设施,真正让国家在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得先机,首先就要实现云基础设施的自主创新可控。就像倪光南院士曾说,“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智能云合作论坛上,天翼云清晰地展现了这一点:云基础设施的国产化突破,够广、够深、够强。

够广,是天翼云的国产化根技术基座,从基础软件技术攻坚走向基础软硬件一体研发。从已通过国家安全可靠测评的天翼云CTyunOS系统,到全面升级、打造“超融合”数据库的天翼云TeleDB数据库,和构筑自主可控算力基石的紫金山国产服务器系列,以及让国产硬件发挥极致效能的紫金DPU4.0,和分布式架构全面升级、云智一体赋能创新的国产化云平台,都是这样。

够深,是天翼云的根技术基座在国产化上又向深处迈进,从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走向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例如,在基础硬件层面,天翼云推出了元器件级100%国产化的服务器,真正实现了基础硬件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这在行业尚属首次。

够强,是天翼云的国产软硬件能力突破,不仅仅是自主可控,更是实现了云智一体的跃迁,拥有更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以智算型服务器为例,就实现单机推理性能提升100%,高速互联网络带宽提升100%,整机能效提升20%。CTyunOS系统也是这样,通过深度重构Linux 10大内核子系统,漏洞全生命周期管理自主修复数万漏洞,自研代码比例达到业界领先水平,其产品性能大幅领先开源,成为国产化云服务的核心软件基座。

之所以能做到这点,和天翼云自主研发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双轮研发模式”密切相关。一方面,中国电信持续提升研发投入,聚焦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不断实现技术创新突破。财报显示,中国电信2024年研发费用投入同比增长11.3%,今年一季度其研发费用同比再增11.5%。

另一方面,天翼云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开展云计算基础软硬件、云平台、云终端等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攻关。在智能云合作论坛上,天翼云携手鹏城实验室成立算力网实验室,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天翼云在产业应用和市场推广方面的优势,以及鹏城实验室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方面的能力,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国产化不是国家云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当基础软硬件乃至全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天翼云这朵国家云在人工智能时代也就有了坚实的技术基座。

后记:人工智能时代国家云的“四梁八柱”

在人工智能时代,国家云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基础算力支撑,更在于构建符合国家安全战略、技术自主可控、产业协同发展的“智能基础设施”。

可以说,人工智能时代的国家云,不仅是守护国家数字主权的“安全堡垒”,是破解AI算力困局的“国家方案”,实现普惠化算力供给的“公共设施”,也是培育自主AI生态的“热带雨林”,以及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技术自主可控、算力高效供给与调度、生态繁荣、产业场景广泛深度应用,是人工智能时代国家云的“四梁八柱”。

天翼云从“国云”到“智能云”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2022年“国云”概念首次提出;2023年云生态大会,“国云”框架基本成型;2024年智算云生态大会,“国云”框架全面成型;2025年智能云生态大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国家云全面成型,天翼云这朵“国家云”掀开了数智时代的新篇章。

天翼云的智能化演进之路,恰似一棵扎根沃土、直指苍穹的参天巨木。以基础软硬件国产化突破为盘根错节的根系,深深扎入自主创新的土壤,从底层夯实稳固根基;以息壤持续的技术迭代、产品革新与场景深耕为挺拔树干,不断向上生长、积蓄力量;而智算生态的建设则如繁茂枝叶,在云端舒展延伸,以开放合作的姿态拓展智能边界,释放创新活力。

根、茎、叶协同共生,天翼云这朵人工智能时代的国家云,不断驱动数智升级、产业向新。

闫跃龙
知名科技自媒体,资深互联网营销和公关专家,大变革 大机会!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