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摩根士丹利认证!中国 AI “四大天王”,谁才是真正的破局者?

闫跃龙 2025-05-27 阅读: 7,434 次
近日,华尔街投行巨头摩根士丹利放了个大招——发布《中国AI:沉睡的巨人觉醒》蓝皮书,直接评出中国AI 60强企业!这份榜单一出来,整个科技圈都炸了锅,毕竟华尔街的认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真金白银”的风向标。

榜单覆盖了从芯片、云计算、互联网到汽车、教育、医疗等几乎整个AI产业链,既有我们熟悉的互联网大厂,也有一些在细分领域闷声发大财的隐形冠军。不过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平台层的“四大天王”:BAT(百度、腾讯、阿里)和科大讯飞。

BAT三巨头:各显神通的AI之路

在AI这条赛道上,BAT各自凭借其独特基因和资源禀赋,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范式,它们的不同路径选择,正是中国AI产业多元生态的生动写照。

百度的AI故事,以搜索引擎为数据底座,走的是“开源生态” 路线。依托搜索引擎积累的海量用户行为数据,成为百度天然的 AI 训练数据集。其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飞桨”,致力于降低AI开发门槛,构建开放的技术生态。百度的算盘是:用开源框架降低门槛,聚拢开发者,然后在智能交通(Apollo自动驾驶)等赛道上提供AI解决方案。

阿里搞AI,则从一开始就主打“务实”,技术紧紧围绕着核心业务转。电商(淘宝/天猫)、物流(菜鸟)、金融(蚂蚁集团)、云计算(阿里云),哪里有业务痛点,AI就往哪里上。阿里的AI是用来快速验证商业价值的利器。现在,阿里正努力从“卖算力”向“卖智能”转型,而在B端市场,他们把宝押在了钉钉身上,试图打造一个“技术-业务-生态”的超级闭环。

手握微信、QQ两大社交王牌,还有游戏、视频、文学这些内容帝国,腾讯的AI战略自然是从C端用户体验出发。最近腾讯混元大模型又是升级又是发新品,多模态图像生成搞出了“毫秒级”生图,办公产品也纷纷智能化。它们的玩法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用亿级用户反馈来打磨AI应用,特别注重用户的情感需求和使用习惯。可以说,腾讯的AI更像是一种“产品体验增强剂”,追求的是用户粘性和场景创新。

科大讯飞:技术派的硬核突围

与BAT依托互联网流量和既有业务生态的路径不同,科大讯飞走出了一条以“技术-场景-生态”为核心的递进式发展道路。早在2017年,科大讯飞便依托其在智能语音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成功跻身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在坚持技术自主可控这条路上,科大讯飞更是显示出了其他几家不具备的战略前瞻性。从1999年创业就敢跟IBM、微软这些国际巨头在语音技术上叫板,到2023年联手华为打造首个国产万卡算力平台“飞星一号”,并坚持在全国产算力平台上训练大模型。摩根士丹利报告里提到“技术限制倒逼创新”,讯飞算是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

坚持自主可控战略,也给讯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2024年,讯飞在大模型招投标项目里,中标数量和金额都排在第一。IDC的数据也显示,它在中国语音语义市场的份额稳坐头把交椅。这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价值不言而喻。

如果说互联网巨头们天然亲近C端,而讯飞的“平台+赛道”战略,则展现出了更强的B端服务基因和产业穿透能力。当很多AI公司还在琢磨“技术怎么用”的时候,讯飞已经通过“技术+场景”的深度捆绑,在医疗、教育以及央国企等关键领域里建立起了“场景可信度”。

教育是讯飞AI技术应用最早的行业。历经20余年的发展,科大讯飞不仅在该领域构建了面向GBC三端客户的业务体系,还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行业数据。在不久前举办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讯飞就将AI黑板、奇思妙问窗等大模型产品带到了现场,并联合中国教科院首发了科学教育智能导师。

如今,讯飞开放平台也早已从最初的语音能力开放,拓展至覆盖教育、医疗、工业、司法等多个行业的“AI能力超市”。据了解,平台上大模型相关的开发者超142万,企业用户超85万。已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大模型开发者生态平台。

中国AI的未来:实用、好用才是王道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强调,真正的AI壁垒在于生态、效率和落地能力,而非单纯的参数竞赛。在这一点上,中国的AI企业们正体现出鲜明的“实用主义”特征。

无论是百度的生态开源、阿里的商业赋能、腾讯的体验创新,还是科大讯飞的行业深耕,都代表了中国AI产业生态的不同侧面。中国AI“四大天王”各展所长,以自身独特的方式,讲述着中国AI落地的生动故事。而从华尔街的认可度和实际落地效果来看,讯飞的“自主可控+行业深耕”路线,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展现出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当然,AI这个赛道还远没有到分出胜负的时候。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在这场全球AI竞赛中,中国选手们已经不再是“跟跑者”,而是有了自己的节奏和打法。谁能最终破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闫跃龙
知名科技自媒体,资深互联网营销和公关专家,大变革 大机会!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