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向上攀峰、向下赋能,AI助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丁常彦 2025-04-15 阅读: 3,633 次

2025年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技术正在给卫生健康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在《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卫生健康行业正在加速拥抱数智化技术,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发展。

如今,卫生健康行业正在将AI技术广泛运用于药物研发、疾病辅助诊断、疾病预测与预防、临床治疗以及远程医疗和管理等领域。例如,在智慧医院建设中,医生可借助DeepSeek对病例进行辅助分析;医院管理者借助AI应用,正在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管理流程;患者得益于“医疗+AI”的创新,也能获得更高效、精准、便捷的医疗服务。

在日前召开的2025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会议上,华为中国地区部副总裁刘嘉和华为公共事业军团副总裁赵祎鑫在“未来已来——AI赋能医改新探索”的分论坛上,深入阐述了华为对医疗+AI的理解,全面分享了华为的创新实践,以及对卫生健康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激活AI在卫生健康行业的应用潜力,华为正在持续加大对卫生健康领域的投入,一方面向上攀峰,通过在产品技术上的创新,为健康中国建设构筑数智基座,助力医学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向下赋能,以数智技术帮助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赋能基层,助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AI创新跑出加速度,医疗+AI迈进大模型时代

伴随着AI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加速普及,大模型正沿着“技术摸高”与“工程创新”两条路径并行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全新的智能化变革。在技术摸高方面,头部企业正坚定投入预训练基础模型创新,打造更加丰富的模型组合;在工程创新方面,大模型训练和部署门槛的降低,将加速AI应用创新。

在卫生健康行业,医疗与AI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行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刘嘉表示,医疗行业数据高度密集、专业门槛高、民生需求迫切,在与AI结合上有着先天的优势。AI在医学影像分析、辅助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的优势,为均衡医疗资源、提升诊疗效率等提供了无限可能。AI将深度重构诊疗流程,但核心始终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生为主体”。未来的医疗是“医生+AI”的协同模式,AI赋能医生,而非替代医生。

赵祎鑫在《向上攀峰、向下赋能—AI助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医疗行业大模型的井喷式发展,正在加速AI助力从治病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推动资源向基层、预防和中医倾斜,完善人口发展支持和智慧服务体系,激活卫生健康行业新质生产力潜能。

尽管如此,AI要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还有一系列工作需要加强,如厘清AI和医疗行业以及医生的关系,以及技术架构、数据规范、设备接口等缺失、不统一等问题。

对此,刘嘉表示,AI应该服务于医生这个医疗领域最重要的群体,同时以统一技术架构(以行业标准推进整体技术平台的建设,用技术架构的确定性应对上层的不确定性)、统一数据标准(让数据汇聚起来能使用,提升高质量数据,持续提升汇聚数据的可用性)、统一接口规范(让各种端侧设备能有效的联通起来,形成统一的规划标准)这“三个统一”支撑医疗+AI的发展。

为了推动AI与医疗行业的融合创新,华为正在以昇腾AI算力为核心,打造AI算力平台,支撑百模千态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截至2025年3月,华为已与62家头部医院在AI上达成深度合作。

大模型赋能卫生健康,提速行业数智化变革

在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不断成熟的今天,AI训练、推理成本的持续降低,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正加速推进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并充分发挥其在医疗领域的优势。华为联合多家顶级医院,已经打造了一系列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模型应用,不仅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撑,也进一步推动了卫生健康行业的数智化变革。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与华为联合发布的眼科大模型ChatZOC,正在使能“筛-查-治”三级诊疗模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赋能基层。2024年12月,中山眼科与华为共同发起的“AI眼善行•睛彩喀什公益行”大规模眼科普筛行动,让居民通过基于ChatZOC眼科大模型的手机预问诊系统,就可以实现从“足不出市”到“足不出户”的眼科健康筛查,效率提升10倍。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联合华为和润达发布的齐鲁•心擎急性胸痛大模型,通过接入病历、检验、心电、影像等多模态数据,可以实现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大幅提升急性心血管事件识别准确率,缩短抢救决策时间,为患者赢得黄金救治窗口。未来,该模型还将在全国5000+胸痛中心进行推广复制,实现三级医院急危重症救治全覆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华为发布的“华西黉医”医学大模型,通过融合临床共识指南、权威教材、医学政策法规以及PB级的原始影像数据和250余万条病历数据,将大大提升病历内涵质量;并推动AI与管理、诊疗、服务等业务场景的融合,助力华西医院多院区发展模式下的精细化管理,从而提升患者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联合华为发布的瑞智病理大模型RuiPath,基于上百万的病理切片数据训练,能够覆盖中国每年全癌种发病人数90%的常见癌种,以及覆盖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罕见病,不仅能为医生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辅助诊断支持,也可以通过赋能基层能力,提升基层诊断准确率,助力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华为打造的叮呗健康大模型,以体检数据为基石,通过趋势分析预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肺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已经实现诊疗从“被动治疗”向“主动干预”的突破。在传统模式下,医生需耗费2小时人工审阅数十甚至上百项指标;如今,该模型在3~5分钟内即可完成分析,部分垂类模型的准确率可达90%。

在此基础上,华为已经推出了可快速部署的昇腾、开箱即用的DS一体机以及可资源弹性部署的华为昇腾云等多个创新产品,并联合行业伙伴打造了辅助诊疗、辅助管理等多个场景化解决方案,以帮助更多医疗机构实现大模型技术的成功应用。

构建AI原生能力,助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在AI与医疗场景深度融合的今天,如何构建真正的AI原生能力,直接关系到医疗机构能否在这场技术革命中脱颖而出。对此,赵祎鑫认为,高质量的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将成为医疗机构应用AI的核心关键;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将模型、数据与领域知识三大工程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为此,医疗机构一方面要采用安全可靠的算力服务器,以及丰富的工具链和一体化架构,构建一个稳健可靠的AI算力平台;另一方面还要让AI具备“持续学习和进化”的能力,即AI在推理和服务业务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要能够智能、安全地用于模型的再训练和优化。同时,AI治理同样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必须严格管理AI应用的数据来源、开发流程和使用规范。

除此之外,赵祎鑫认为,构建AI原生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疗机构内外部的组织同步革新、人才培养等合作。“人工智能不仅是一项技术变化,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组织能力提升。唯有将AI原生能力融入机构DNA,医疗行业才能在这场技术革命中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成为引领者。”赵祎鑫强调。

接下来,华为将结合“算存网云安智”全栈自主创新产品和系统工程能力,围绕数据的产生、传送、处理和AI大模型构建,打造面向健康中国的数智底座,并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数智医疗新体系,构建医学科研、智慧健康城市、数智卫健、数智疾控、数智医保、数智医院等全场景解决方案,助力医疗行业数智化转型,将专家知识和经验赋能给基层医生和每一个家庭,让每一个居民都可以就近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在人工智能时代,医疗的本质从未改变——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生为核心。面向未来,刘嘉强调,华为愿与客户和行业伙伴一道,构建“算力+数据+应用”的三位一体模式,让AI成为医生的 “第二大脑”,让AI技术加速走向医疗的各个场景中。

丁常彦
科技领域资深新媒体,关注TMT。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