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从DeepSeek破圈全球大模型,想到中国存储如何崛起?

阿明观察 2025-02-10 阅读: 5,917 次

【全球存储观察 | 科技热点关注】

2025年春节期间最火爆的科技新闻,莫过于DeepSeek在大模型领域中突然破圈,首次颠覆AI霸权,引发全球科技界的热议与关注,至今讨论依然很火热。

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对外谈及在大模型领域获得成功的经验时,强调坚持自研的重要性,这需要前所未有的不懈努力,专注啃技术“硬骨头”。

科技界不少大佬对DeepSeek在开源大模型领域的创新精神给予了广泛的肯定与积极的评价,由此让我联想到了中国数据存储如何崛起?

早期学习:拿来主义的从一到一百

国内存储行业发展了三十多年左右,早在许多年之前,基本上都被Dell EMC、IBM、Hitachi Vantara等国际巨头所覆盖,当时高端存储技术也主要集中掌握在这些存储巨头手中。在重要行业用户的数据存储应用场景中,也常见到这些存储巨头的品牌产品。

随着国内存储行业市场规模的逐渐增长,国内科技公司开始涉足数据存储领域,但国际存储巨头在很大程度上对数据存储技术早已形成了垄断,为了快速赢得市场机会,一些早期涉足存储领域的国内科技公司不得不采取“拿来主义”的引进方式。

华为涉足存储领域的早期,也有着与赛门铁克合作,2007年双方合资成立合资公司华为赛门铁克。后来在2012年,华为收购华赛,原华为赛门铁克存储产品线总裁范瑞琦担任华为存储产品线总裁,华赛的存储产品部门也与华为的服务器、云计算组成了华为IT产品线。拿来主义的合作模式,虽然可以有钱赚,但并没有让华为存储在当年获得突破性的发展。

在国内存储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中科曙光也曾与国际存储厂商有所合作。在近日中国工信出版社出版《第四支柱:中国存力崛起录》的新书中曾提到,早年曙光为了打开国内磁盘阵列的市场,与中国台湾的世仰科技(Accusys)携手合作,中科曙光攒出来第一个SCSI双控磁盘阵列,控制器就是来自世仰科技。

后来在2017年,曙光还与中国台湾的存储巨头乔鼎资讯(PROMISE)携手在天津高新区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拓展国内存储市场。

可见,在早期国内存储行业发展的拿来主义之路上,不仅有华为、中科曙光等这样代表性厂商的身影,还有不少其他国内存储厂商的参与。他们尝试“摸着石头过河”,引进国际存储厂商的技术与产品,让国内存储厂商迅速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然而可叹的是,这些靠拿来主义的合作方式,只是让部分国内存储厂商打开了中低端存储市场,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撬动国内高端存储市场格局。

全球存储观察分析指出,在当年存储市场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之时,国内也有不少存储厂商选择了与国外存储厂商OEM合作,或者直接代理销售国外存储产品的纯商业化之路。拿来主义模式实现从一到一百并不难,这条路确实也让当时某些国产存储厂商赚到了可观的利润,但是纯商业合作模式无法获得长足的发展,也很难满足行业用户后来在云计算、大数据、AI等新兴技术应用场景下的创新需求。因此,这并未能让中国存储崛起。

就如国内大模型发展初期,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几百个国产大模型,但大部分依靠“魔改”国外大模型开源软件,拿来主义的跟跑模式怎能打破国外大模型厂商遥遥领先的创新格局呢?

重点突破:原创精神的从零到一

就此而言,要真正打破Dell EMC、IBM、Hitachi Vantara等存储巨头在中国存储市场的竞争格局,唯有坚持原创精神,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才更有机会。

然而,企业级存储有两条技术路径,摆在了华为、中科曙光等有志于此的国内科技公司面前。到底选择集中式存储,还是分布式存储?

据业内人士介绍说,当初华为存储将Dell EMC作为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因而首先选择了集中式这条道路。为此,不仅成立华为存储专业实验室,同时也组建了一个当时国内前所未有的超千人的存储研发团队,后来很快发展到了超过3000人的存储技术研发规模。在集中式存储技术发展之路上披荆斩棘,华为存储不断锤炼技术,打磨产品,不断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存储市场地位。

对于中科曙光在存储技术原创路线选择而言,分布式与其有着良好的机缘与传承。据《第四支柱:中国存力崛起录》介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首席科学家李国杰提及三代人相互传承,致力于中国存力的发展,打造存储原创技术。

在分布式存储技术上,曙光实属国内起步非常早的厂商。作为李国杰院士的学生的学生,苗艳超博士也是曙光存储的技术带头人,他带领曙光存储研发团队开创了ParaStor分布式存储的领先之路,也是国内实现分布式存储突破“从零到一”的杰出代表。依托“市场+技术”的双轮驱动,曙光存储一步一步发展壮大。

坚持原创:打造中国存储崛起的中坚力量

当年,在看到华为存储、曙光存储等坚持存储原创之路上获得了行业突破,这让某些国内存储厂商十分艳羡,也开始依托开源软件做二次开发,或购买国外存储厂商技术并采取代码授权的研发模式。

全球存储观察分析指出,历史证明,原创性才是中国数据存储崛起的中坚力量。做企业级存储必须坚持长期主义,但凡有半点投机取巧,终究难成大事。

这样的伪原创存储研发方式,依然还是拿来主义模式,相比最当初采取代理销售的引进方式有了很大的进步。因而,伪原创的“创新”为中国存储的产业探索带来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跨度来看,对外来代码授权依赖度过高,缺乏真正“从零到一”自研的原创基础,这样的“拿来主义”发展模式终究还是难以决胜存储未来。并且容易受到国际关系、产业变迁、资本运营等因素的干扰与影响。

在当前国产化替代大趋势下,市场需求越来越强调自研原创的企业级存储,“拿来主义”模式到底还能走多远,值得观望。

对于曙光存储、华为存储等国内原创厂商而言,在实现从零到一的同时,也要实现“他们的从一到一百”,最终携手生态走向卓越。

为能满足行业用户在大模型、AI等应用上的存储性能要求,曙光存储在全闪存阵列的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2024年6月曙光存储正式推出全球首个亿级IOPS全闪存阵列FlashNexus集中式存储。

2024年11月,华为全面采用AI技术,推出新一代OceanStor Dorado全闪存存储,实现块、文件、对象原生并行架构,支持AI时代多样化生产核心业务,并且内置AI大模型。

可见,对于新时期下的AI存储创新之路,曙光、华为等存储原创厂商纷纷下场,志在必得。

全球存储观察分析认为,砥砺前行了二十多年,曙光存储、华为存储等领先存储厂商,坚持自研原创的战略从未动摇,在技术突破上敢打硬仗,拥有代码级的定制开发与调优能力,这也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存储已经获得标志性进步。

虽然人们常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国产存储厂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却并非道路条条。

展望未来,曙光、华为等在存储领域获得发展成功,更需要将每个国产存储厂商的成功融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中国存力阵营。

2024年,随着中电标协委员会的成立,引导存储产业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人才培养,拓展市场应用,正在形成更全面的生态合力。

国产存储崛起之路,不管是曙光存储的成功,还是华为存储的成功,还是其他国内存储厂商的成功,都离不开坚持存储原创精神。也只有坚持技术发展的长期主义,数十年传承,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企业级存储产品自研的发展梦想。

因此,作为国产存储领先者,曙光、华为等坚持存储自研的最大意义与价值,便是为中国存力的崛起带来了新希望与新机遇。

很有趣的是,中国存储的“硬核”崛起,与中国开源大模型DeepSeek破圈全球科技界如出一辙,对技术创新的坚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END-

你怎么看?

欢迎文末评论补充!

【全球存储观察 |全球云观察|科技明说|阿明观察】专注科技公司分析,用数据说话,带你看懂科技。本文和作者回复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阿明观察
科技观点、人物观察、新闻评论。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