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AI+云竞赛打响起跑枪,进击的中国电信如何实现国云领跑?

海峰看科技 2024-06-03 阅读: 464 次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今年4月,阿里云又又又降价了,也是其过去一年的第四次降价。无独有偶,每次阿里云降价,腾讯云和京东云都会迅速跟进,这背后透露出互联网云厂商的“蕉绿”。

反观运营商云这边风景独好。作为国云代言人,天翼云2023年实现收入972亿元,同比增长近70%。在市场份额方面,天翼云拿下了三个第一,即全球运营商云第一、中国混合云市场第一与政务公有云市场第一,显示出与互联网云厂商截然不同的“青松”画风。

同样的考题,为何两份试卷反差如此之大?面对新质生产力和大模型带来的机遇,中国电信如何应对?5月25日,笔者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智算云生态大会现场找到答案。

数字中国峰会已连续多年在福州举办。福建省数字经济发展不错,去年数字经济总规模达7100亿元,对经济贡献度超55%。福建数字经济发展成为标杆,得益于云计算底座作为支撑,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福建发展还需要智算云和大模型的加持,天翼云恰好在这两方面积累深厚。

笔者在现场感受到了中国电信的多个变化:第一,天翼云焕新后的Logo“State Cloud”首次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亮相,说明其作为国云框架已全面成型。第二,中国电信发布智算云能力体系,以“算力、算法、数据”三驾马车并驱,做好大模型时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托举者。第三,高峰论坛更加精彩,多位大咖和院士把“智算云”讲透了。

云海破浪:国云框架成型,营收达千亿规模

早在15世纪,欧洲的航海家们勇敢地驶向未知的海洋,发现了新大陆,促进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史称大航海时代。回首中国电信过去几年的发展,亦是如此。

在AI浪潮下,中国电信从云网融合的初步探索,到成为国家云建设的中坚力量,再到智算云的战略升级,天翼云不断突破技术边界,探索云计算与AI结合的新可能,就如同航海家们开辟新航线,连接起旧世界与新世界,开启了AI大航海时代。

航海家中国电信的开局背景是怎样的?让我们把视线从15世纪拉回到21世纪。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推动骨干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云计算平台的服务水平。当前,国内云计算已经进入创新活跃、应用普及、生态繁荣的新阶段。云计算的崛起,对数字经济贡献几何?

在智算云生态大会高峰论坛上,据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李丽透露,我国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年增长率30%左右。同时,2023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6000亿元,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

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数据背后,笔者却发现中国云计算市场变天了。近日,根据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3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虽然排名TOP5 的云厂商座次变化不大,但是却呈现出运营商云和互联网云在份额上的此消彼长。

一方面,阿里云和腾讯云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其中,阿里云市场份额同比下降5.5%。另一方面,天翼云和移动云市场份额稳步增长,其中天翼云同比上升1.1%,十分亮眼。

在过去三年的云计算市场,三大运营商云表现非常强势。正如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苟坪所言,三大运营商云业务在2023年营收达到2315亿元。其中,天翼云972亿元、移动云833亿元、联通云510亿元。作为“运营商争气云”的天翼云,其营收直逼千亿元,与阿里云的差距更小了。

值得一提的是,放眼全球发力云业务的运营商,多数运营商成绩一般。而天翼云作为少数派,其营收则是连年翻倍,这离不开天翼云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寻找新的业务发力点。你肯定忍不住想问,天翼云为什么这么“猛”?

在笔者看来,这离不开天翼云的两把“杀手锏”。一是天翼云在政企市场“厚”积累。天翼云服务的行业客户超过200万,2023年政企客户数同比增加35.3%。二是中国电信坚持网是基础、云为核心、网随云动、云网一体,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形成独特优势。

要想近距离观察天翼云,智算云生态大会是不可多得的窗口。笔者连续三年参加智算云生态大会,无论是骄阳似火的七月,还是下着淅沥小雨的五月。要知道,每逢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福州酒店价格就会浮涨3-4倍,机票难定,但依然不能阻止行业人士的热情。

过去三年,笔者见证了国云框架从“基本确立-已经成型-全面成型”的全过程。正如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所言,天翼云作为国云的框架从基本成型到全面成型,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云计算发展道路。诚然,在云海逐浪的中国电信,已经到了千亿营收的重要关卡。

宝藏图志:国云在多个领域全面开花

历史成绩已经定格,中国电信如何找到新的宝藏地图,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在发展数字中国的大背景下,政府再提“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的提质换档。值得关注的是,“新质生产力”的兴起对数据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提出等领域提出不小的挑战。

其一,数据有效利用率过低。海量数据存在“噪声”,如何提高数据质量、打破数据孤岛?根据IDC报告,全球数据量2025年将达到175ZB,但目前仅有2%的数据被有效利用;

其二,新型基础设施变现周期长。5G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等设施的建设需要巨额投资,且维护成本高,资金筹集和成本回收周期长;

其三,新技术应用场景有待发掘。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虽有巨大潜力,但其商业化应用仍面临技术成熟度、应用场景探索等方面的难题。

面对上述机遇和挑战,政府积极推动国企和各行业高效上云,在中国电信的协助之下,建立了国资央企云,具体成绩如何?

据苟坪透露,国资央企云推动36家中央企业,深化40个行业云建设、20余个行业云,过去一年营收超160亿元,国家A级数据中心超过200个,成为数字央企建设的坚实底座。

在国资央企云建设中,中国电信的贡献很大,中国电信做对了什么?笔者了解到,中国电信紧抓“云网融合”独特优势,在国云建设道路上,做到了智算资源、智算网络、云计算技术与平台、数据要素、大模型算法与应用和量子六大领域的全面开花。

例如,在智算资源方面,天翼云智算规模达13EFLOPS,预计到2024年底智算规模将达到21EFLOPS;在数据要素方面,“灵泽2.0数据要素平台”跨行业交易数据规模达2PB/月。

作为国资央企,中国电信投身国家云体系建设义不容辞,还有哪些动作值得关注?本次大会举行了国资监管云中央节点上线暨国资央企智算云调度管理平台启动仪式,未来将融合监管业务数据助力监管实时精准有效,促进国资央企业务更好体验和成本最优匹配。

不仅如此,为了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中国电信还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签订煤炭行业云联合创新意向书,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产业升级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筑基。中国电信积极发挥智算云能力体系、量子城域网、直连卫星服务等方面优势,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对此,柯瑞文给出的四点建议,就像是为中国电信奉上的宝藏地图。

第一,加快核心技术融合创新新突破,自研AI框架、算子加速库,推进大规模GPU集群算子与国产芯片加速框架适配,升级“息壤”“云骁”“慧聚”三大平台;

第二,推进智算设施建设再上新规模,在热点区域建设超万卡的超大智算集群,西部地区打造大规模绿色智算池,400G高速全光网年底全国覆盖;

第三,升级国云融数赋智新服务,以自研翼云控系统+工业大模型+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数据赋能新型工业化,重点打造50+行业场景大模型;

第四,深化国云智能生态新合作,在云、大数据、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新兴技术领域以及新型工业化与智慧城市两大重点应用领域,新开放超300个场景。

以智为帆:为云注智拥抱大模型

地图有了,风帆何处寻?笔者发现它就隐藏在大会的两个小彩蛋里。一是在舞台设计,“天翼AI”与天翼云LOGO并列。二是名称叫法,原本的云生态大会改为智算云生态大会。

小小的改变背后,透露出哪些耐人寻味的大心思?大模型之风骤起,AI+手机、AI+PC层出不穷。大模型的风吹到云计算市场,引发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在高峰论坛上,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介绍,预计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将超过4500亿元,带动产业规模1.6万亿元。

大家知道,算力、数据、模型等都需要以云为关键载体,因此云计算作为基础资源和核心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AI云战场”作为新的名词走入大众视野。

市场作何反应?先来看海外市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在高峰论坛演讲中介绍,2023年全球使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企业占比分别为96%和84%,预计2024年全球云投入将近7000亿美元,2025年全球将有200ZB数据汇入云端。在此趋势下,微软、亚马逊和谷歌等云厂商巨头,纷纷掏出真金白银,研发大模型、战略投资、自研AI芯片,好不热闹。再看国内市场,阿里云、华为云、天翼云等迅速跟进,力求在“AI云战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中国电信该如何把握大模型带来的机遇?笔者看到中国电信启动“人工智能+”行动,成立人工智能公司,加大人才、资源投入,开展AI领域前瞻性布局,围绕算力、算法、数据三大要素,升级原有以通算为主的能力体系,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信息基础设施的需求。

云计算作为支撑算力需求的重要方式,对推进人工智能作用几何?“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加速重塑算力结构,智能算力增速远超通用算力,智算云凭借算力、调度合一、高效配置等优势,成为构建高效、集约、智能算力的最普惠方式。”李丽评价道。

可以看出,发展智算云已成为大势所趋。此次高峰论坛还带来一项非常重磅的发布——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唐珂首发智算云能力体系,为国云注入“智”的力量。可以看出,中国电信要以“智”为帆,从算力基础设施以及智算平台/数据要素/星辰大模型三大能力体系,从“国云”的此岸驶向“智算云”的彼岸。

其一,在智算平台能力方面,中国电信通过“息壤”“云骁”“慧聚”平台升级,满足大模型训练及推理需求。正如柯瑞文所言,“息壤”“云骁”“慧聚”三大平台的建成,标志天翼云作为国家云越过向智能云发展的拐点,进入新发展阶段。

不仅如此,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胡志强发布了算力伙伴共赢计划和模型伙伴繁荣计划,目前已接入33家合作伙伴,接入算力20EFLOPS,以模型服务、应用共建和渠道共享,共建大模型生态。

二是在星辰大模型能力方面,中国电信人工智能公司总经理何忠江发布了星辰超多方言语音识别大模型,可同时识别理解粤语、上海话等30多种方言。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能识别100种方言,值得期待。

为了体验大模型的神奇之处,笔者还在电信生态体验馆体验了福建文旅簪花AI互动项目。据工作人员介绍,该设备使用多模态大模型图生图技术,通过不断地给AI模型“喂”图像信息,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引导它学习,让它学会描绘人的形象。

三是在数据要素能力方面,中国电信数据发展中心主任张鑫表示,中国电信通过“星海”“灵泽”“银河”平台升级,不断提升客户数据要素的治理、流通和应用创新能力。其中,星海已服务某部委等100+客户,灵泽2.0已合作18省市的地方政府和数据局。

为了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除了依靠中国电信的先行探索,行业还将带来哪些助益?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在会上提出,要制定实施数据要素3年行动计划,聚焦12个重点行业和领域,拓展数据要素的高水平应用。

有了中国电信的这些成果发布,笔者相信AI赋能千行百业,甚至飞入寻常百姓家,将指日可待。未来中国电信将采取哪些实质性措施?笔者在现场获悉,中国电信将持续升级12个行业大模型能力,服务客户2500家,合同订单3亿元,带动信息化项目收入10亿元。

笔者观察:在AI大航海时代自由驰骋

过去5年,天翼云实现了逆风翻盘的营收神话,一举成为规模全球第一的运营商云。

如果说天翼云代表的是过去,那么国云和智算云无疑代表的是未来。可以预见的是,一场AI+云计算的全方位竞争一触即发,中国电信优势何在?笔者将其归纳为四点。

首先,算力互联,中国电信拥有全球最大的全光网络,云网融合的国云能实现跨域大资源节点的高速互联;

其次,智算调度,“息壤”“云骁”“慧聚”三大平台,对网络的性能监测、感知、调度和差异化保障能力更为突出,算力调度更为高效快捷;

再次,分布能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数量巨大且分散,边缘需求特点突出,国云分布式技术和资源与其正契合;

最后,安全性,国云上部署的覆盖全球且清洗能力超10T的抗D平台与量子密码资源池,对AI敏感数据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在参加完本次智算云生态大会回到北京首都机场,我再次看到中国电信天翼云的大幅广告,对“国云”“智算”,以及“自主可控、智能敏捷、安全可信、绿色低碳、应用牵引”五个优势,有了更深的理解。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面向未来,笔者希望中国电信以智能云为新起点,在AI大航海时代自由驰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数字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海峰看科技
独立科技评论员,《海峰看科技》账号创始人,多次接受央视、环球时报、科技日报等采访。 ICT行业杂志前副主编,从业十多年,聚焦5G、手机、IoT、光、云、AI、互联网、智能汽车、机器人等。 每年与超100位科技行业企业CXO/VP/总监面对面交流。 多个年度《中国信息通信行业发展报告》特约撰稿人。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曾获十大通信行业自媒体称号。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