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千行万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破局之钥是什么?

闫跃龙 2024-03-04 阅读: 7,066 次
一年一度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展(MWC),堪称是科技行业的风向标。

今年MWC的热点,除了5G-A,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也成为热议的焦点。

例如,华为企业业务以“引领数智基础设施,加速行业智能化”为主题参展,五大主题展区带来了最新产品、解决方案与全球行业智能化的转型实践,并在2月26日举行的华为行业数智化转型峰会。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ICT销售与服务总裁李鹏在峰会上表示,从信息化到数字化、智能化,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更迭都在加速,每一次变革都创造无限可能。站在智能时代的开端想象未来,预测未来不如共同创造未来。华为将致力于打造领先的数智基础设施产品和方案,加速千行万业的智能化转型,成为行业智能化转型上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转型升级大潮的势不可挡之下,每一个行业乃至每一个人都在认真思考如何拥抱智能化,行业数字化转型迈入到了“深水区”。

新的机会正在产生,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挑战。

行业数字化“深水区”中的深度、广度与高度

华为企业销售总裁陈雷在发言中指出,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需要对ICT基础设施的“运力、算力和存力”进行统筹规划,将各个场景的数据集成到统一的云底座,覆盖更多传统行业,并向更多行业的核心生产环节迈进,从而助力千行万业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拥抱智能世界。

笔者看来,所谓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可以用“三个度”来形容:深度、广度和高度。

深度,是单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场景,而是在深度上拓展,覆盖到生产和运营链条上的更多场景。这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各个场景的数据,需要集成到统一的平台才能发挥数据最大的效用和价值。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各个场景仍然各自为战,势必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无法连通,也就不能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

数据的融合,不仅消除了信息孤岛,而且提高了数据的利用价值和决策效率。

以航空业为例,相较于用扩建等物理手段来应对运力需求的上涨,通过数字化来降本、提质、增效显然更聪明。在这一过程中,因为航空业的运营和作业链条,是高度依赖多个主体密切协同的。因此,在这一链条之上,各个场景的数据的汇集、整合和利用,就至关重要。在这一方面,华为云提供的数据底座和云平台能力,能起到关键使能作用。

西安机场通过华为云提供的数据“底座”,实现了机场、空管、航司等超过10个主体的60多种特征数据的汇聚和建模,从而使得对飞机“预计到达时间(ETA)”的预测准确率,从不足50%提升到了90%。ETA是机场保障资源调度、排程的基准点,因此,这一看上去虽小的进步,对机场的运营效率提升和旅客体验的提升,却有重大价值。

广度,是数字化转型正在从“第三产业”向更大的广度拓展,如传统行业,尤其是核心生产环节。

电力行业作为传统行业的代表,正面临需要对一些生产核心环节进行“数字化”再造的挑战。

如何通过数字化的手段降低线损是每个电力公司的关注重点;此外,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带来更多分布式光伏或储能等电力来源的并网,和更多智能充电桩等电力消费终端的入网,为配电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带来新的挑战。为此,华为联合伙伴开发了基于“云、管、边、端“架构的IDS智慧配网解决方案,使得电力管理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实现了高度集成。

印尼国家电力公司PLN通过华为IDS解决方案,以及边缘计算设备ECU,将以前的人工周级抄表升级到了自动化分钟级抄表,使得99%的终端设备实时在线,实现了电表数据的实时传输,结合“15分钟实时线损分析”功能,从而提升电力公司的整体效益;针对各项新兴业务,如分布式光伏、新能源充电桩等,通过将数据集中到云平台,实现对设备集中式管理,也实现了对各个设备基于数据的“100%可观、可测、可调、可控“ ,避免了过去对低压配电进行”盲调“,造成负荷失衡而带来的的潜在安全隐患。

高度,是支撑数字化转型的ICT基础设施架构,不再只是零碎式的单点规划,而是需要对ICT基础设施的“运力、存力、算力”进行统筹规划。换句话说,为了进行数字化转型,需要具备更高的维度,用系统化的思维去思考ICT基础设施的部署。

这一点,其实很容易理解,正如一个信息系统是由计算部件、互联部件和存储部件组成,存力、算力和运力是数字时代的三大基石,唯有通过运力、算力、存力三者的“协同发展”,才能让行业数据的采集、传输、计算、存储和分析更高效,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活力。

所以,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本质上是数字化走向更广、更深的新阶段,也要求企业从更高的维度去思考和进行数字化转型。

加速行业数智化转型,需要“四种力”

看完整场行业数智化转型峰会,笔者分析,当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ICT厂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简言之,要想走出深水区,让行业智能化转型提速,需要“四种力”的叠加。

首先,是需要有跨越不同领域的技术力。如上所言,要想充分释放数字生产力,需要运力、算力、存力的协同,这就要求ICT厂商同时在联接、计算、存储等不同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能力。

其次,是需要有以客户为中心的洞察力。数字化转型,具体到不同行业、不同场景,是千差万别,这决定了ICT厂商需要以客户为中心,为场景找技术、找方案,具有针对需求进行量身定制的能力。

在MWC2024期间,华为针对不同业务场景的客户需求,推出了差异化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解决方案,就是很好的体现。

华为ICT 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副总裁史振钰指出,在数智化转型的浪潮中,华为深刻理解到,每一个客户都有其独特的需求和挑战,面向不同的客户场景,打造场景化、领先性、绿色低碳的产品和方案永远是华为不懈的追求。

针对业务多样、复杂场景的大型行业客户,华为重磅发布了十大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面向中小型客户的相对简单场景,华为携手伙伴打造高性价比、差异化领先、可服务性和开放的轻量化场景解决方案;面向海量小微型企业客户简单场景的需求,华为打造了华为坤灵(HUAWEI eKit)产品。

加速行业智能化转型,同样需要持续耕耘的实践力。这方面,华为的表现可圈可点,在公共事业、教育行业、医疗行业等众多行业,都通过助力数字化转型,提升了各自领域的效率和体验。在实践中,华为也善于总结,推出了协作、开放、敏捷、可信的行业智能化参考架构。

笔者看来,华为正在构建起行业智能化转型的“飞轮效应”:在实践中总结方法论,进而将方法论用于新的实践,并在新的实践中持续完善方法论。

当然,在行业智能化的深水区,厂商不能只是单打独斗,也需要聚合行业伙伴力量的生态力。

生态力的充分释放,既关乎伙伴的数量,更在于生态的活力。正如华为企业销售全球伙伴发展与商业分销总裁张林所说,“华为将一如既往地携手广大合作伙伴,坚持‘以利益为纽带,以诚信为基础,以规则为保障’的方针,不断优化合作伙伴发展政策,持续构建健康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这一切,都是加速行业智能化的基石。

闫跃龙
知名科技自媒体,资深互联网营销和公关专家,大变革 大机会!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