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50G PON成2024趋势,加速光纤宽带产业进入万兆时代!

海峰看科技 2023-12-26 阅读: 9,660 次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过去几年,以10G PON技术为基础的千兆接入宽带,让高清视频等业务走进寻常百姓家,让视频会议成为企业办公标配,国内千兆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

随着“裸眼3D”/万兆云盘/极速云游戏等沉浸式家庭应用、智慧课堂模拟仿真训练, AOI工业质检的无压缩图像实时回传、智慧医疗中的全息影像等新兴数字化应用的发展,对光纤宽带接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加速这些应用走进现实?答案是光纤宽带产业要从F5G走向F5G-A,而技术从10G PON走向50G PON。

国内产业界正在积极推动50G PON产业的发展。今年3月,中国电信完成了首个50G PON工业应用试点,并于7月完成全球首个GPON体系三代共存50G PON技术方案验证;5月,中国联通发布了50G PON园区类应用场景白皮书;11月,中国移动完成了首个对称50G PON的方案验证。今年,北京、上海、广东、云南湖南等全国各地的运营商也纷纷展开50G PON的应用验证。

显然,50 GPON将成为2024年宽带接入市场的发展趋势。或许大家会疑惑,50G PON作为下一代PON标准,在标准方面进展如何?能带来哪些创新业务?谁又将成为50G PON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标准喜讯:技术路标明朗,产业蜂拥而至

2018年以来,基于10G PON光纤接入技术的千兆宽带蓬勃发展,引领宽带产业进入千兆时代。据Omdia数据显示,2022年,10G PON端口出货量占全球OLT PON端口总出货量的73%。

此时行业需要明确,谁将是宽带网络演进的下一代PON标准?在我看来,50G PON或是最佳选择。也许你会反问,为何不是部分国外运营商关注的25G PON,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50G PON获标准组织认可。在2018年,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启动50G PON标准制定;2021年9月,ITU-T正式发布50G PON标准,将其定义为10G PON之后的下一代PON标准;2022年9月,ITU-T同意50G PON标准的第一次修订,增加了对称50G PON技术规范,以及GPON、10G PON和50G PON三代共存的要求和规格。

其次,50G PON符合PON技术演进节奏。用户对宽带的需求每8—10年会增长4到5倍。根据宽带市场发展经验,50G PON正好可提供10G PON的5倍带宽,且50G PON产品将在2024年左右商用。

最后,50G PON获运营商、产业链认可。我国三大运营商、法电、德电、瑞士电信、Verizon等主流运营商均积极支持和参与50G PON标准。

除标准明确外,产业各方积极投身50G PON产业发展。在运营商层面,2023年,多个地方运营商已积极行动,发展50G PON。比如,在517国际电信日期间,中国联通和上海电信发布了50G PON相关白皮书,湖南移动启动迈向双万兆,杭州移动在实验室率先完成首批50G PON技术验证并随后在亚运期间试点8K 3D直播场景。

11月,北京联通完成F5G-A 50G PON创新应用验证,北京电信完成试点工程验证,中国移动完成了对称50G PON验证,上海电信则率先实现50G PON全光万兆现网千户覆盖;12月,云南移动启动双万兆网络能力建设……

在产业供应链层面,50G PON获得主流设备制造商、芯片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的广泛支持。华为、中兴、烽火发布了50G PON的相关产品。

前景广阔:行业、家庭应用场景丰富

既然50G PON是下一代PON标准,那该技术应用场景是否丰富,能否为产业带来丰厚的商业价值?

我在家庭、行业等领域看到50G PON的星辰大海。一方面,50G PON将支持更多家庭场景落地。以消费者期待的裸眼3D应用为例,单视角3D需要约160 Mbps速率支持8K图像,随着视角增加,以及分辨率提升至12K和16K,则需要高达7 Gbps带宽来支持超60个视角的图像。

裸眼3D、XR应用体验以及FTTR全光组网、算力应用、云电脑等应用也将在50G PON加持下加快落地。伴随应用创新,家庭宽带需求持续增长,50G PON将满足家庭场景未来的连接需求。据Omdia对网络运营商的调研显示,2022年有超55家运营商针对家庭用户推出万兆甚至更高带宽服务。

另一方面,50G PON将支持众多行业应用落地。在智慧校园场景中,50G PON可支持教育工作者通过AR/VR来支持学习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模拟情景。比如,VR实验室、VR手术教学等场景。

在智能制造场景中,50G PON可满足AI质检等虚拟化、基于AI的机器视觉对网络带宽有超过3Gbps带宽和小于10ms低时延等要求。

在医疗行业,50G PON可支持全息通信所需的1Gbit/s-1Tbit/s的网络带宽,小于1ms的端到端时延,跨通道的等待时间不超过7ms等要求,加速全息影像阅片等应用落地。

在智慧城市场景中,50G PON可实现在智慧交通、空气质量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视频监控云端的实时分析和使用、智慧政府等应用。

寻踪觅迹:谁能加速50G PON产业扬帆起航?

如上所述,50G PON产业标准明确、产业蜂拥而至、应用场景丰富。面向未来,50G PON只需扬帆起航,驶向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谁将为50G PON产业扬起风帆,支持运营商50G PON的2024年商用?

我们梳理了过去几年几家设备商在50G PON领域的新闻,发现华为具备为50G PON产业扬起风帆的实力。

第一,深耕行业多年,拥有支撑新应用落地能力。早在2019世界移动大会期间,华为就发布全球首台单波50G PON样机;2021年,华为联合运营商完成业界首次50G PON样机测试;2023年,华为发布业界首个商用50G PON解决方案。

众多创新应用,均对宽带网络速率提出更高要求。比如,XR、AI质检、全息影像等应用对网络上行速率要求更高。

华为50G PON是目前唯一支持对称带宽的解决方案,上下行均是50G,其二层承载业务净荷速率逼近50G PON标准定义的理论极限值。

第二,更懂运营商,可全维度保护运营商投资。运营商对网络的投资向来谨慎,不仅要求技术可支撑丰富应用,还要求能够支撑技术迭代,更关注投资保护,节省现在和未来网络建设支出。

此时我们不得不提光纤传输中的信号损耗问题。光信号从OLT出来到入户,分光会造成损耗,光功率预算越高,分光造成的损耗越小。

目前,行业光功率预算通常为29dB。华为50G PON拥有业界最高支持32dB超大光功率预算的光模块,满足现网ODN“0”变动部署。

而且,华为50G PON支持GPON/10G PON/50G PON三模合一。运营商基于华为50G PON升级GPON/10G PON网络时,对已有的家庭和企业用户没有影响,实现平滑演进。即便面对即将到来的万兆时代,运营商也只需在用户侧升级用户终端即可。

第三,多种技术加持,可保障各种业务体验。运营商希望提供可保障的确定带宽,满足特色宽带业务的发展。华为50G PON可实现业界唯一端到端硬切片实现可保障的带宽,提供从10Mbps到10Gbps可保障带宽。

如果将浏览网页、视频业务、直播、云电脑、XR游戏看成不同类型的车辆,华为50G PON可提供不同车道,满足不同车辆对车速需求,最终保障不同类型业务并发传递需求。

如今,运营商在大力发展toB业务,希望借助确定性高宽带,推动政企的数字化转型,获得业务新的增长曲线。

对此,华为50G PON拥有的Dense-TDM技术,通过单帧多Burst,将PON线路时延从125 us缩短到3.9us,实现业界最低微秒时延。这可在工业制造、控制、5G小站回传等业务带来极致体验。

此外,在备受关注的运维方面,华为50G PON可支持Telemetry毫秒级数据采集和iFIT随流检测方案等网络业务质量感知技术,随时掌握网络波动,智能保障业务体验。

回顾可知,深耕通信技术三十余年的华为,从智简全光接入解决方案到FlexPON,到FTTR,每次总能引领宽带市场。在此次50G PON技术研发竞赛中,华为提前投入,在速率、光功率、时延、模式、硬切片等领域全面支持产业发展,可助力产业扬帆起航,驶向50G PON星辰大海!

笔者观察:产业携手,助50G PON在2024年大放异彩

50G PON技术将成为宽带网络发展主流。据Omdia的《50G PON与万兆泛在网络的兴起》白皮书显示,50G PON将在2024年开始商用,2024至2028年期间,50G PON端口出货量将保持每年200%的复合年增长率,并在2028年成为主流宽带技术。

从前文介绍中,我们也看到,50G PON在智慧家庭、教育园区、制造园区、医疗园区、智慧城市等场景均有丰富的应用场景。

华为正在积极行动,通过测试、试点、应用创新等举措,支持50G PON产业发展。据悉,华为50G PON已联合全球运营商完成了50多个局点的技术和现网验证,打造了10多个万兆应用场景,证明了在不同业务场景的适用性,支撑运营商在家宽和商宽的业务发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笔者认为,在产业驶向50G PON星辰大海的过程中, 产业伙伴携手同行,将助力50G PON产业在2024年光纤宽带发展中大放异彩。

海峰看科技
独立科技评论员,《海峰看科技》账号创始人,多次接受央视、环球时报、科技日报等采访。 ICT行业杂志前副主编,从业十多年,聚焦5G、手机、IoT、光、云、AI、互联网、智能汽车、机器人等。 每年与超100位科技行业企业CXO/VP/总监面对面交流。 多个年度《中国信息通信行业发展报告》特约撰稿人。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曾获十大通信行业自媒体称号。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