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定规范,立标准:华为一小步,折叠屏产业一大步

懂懂笔记 2023-08-07 阅读: 3,022 次

当前,整体手机行业已进入创新竞争的“下半场”,用户换机周期拉长,根本原因还是创新放缓,用户换机动力不足。而与智能手机停滞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折叠屏手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作为智能手机增长最大的细分领域,折叠屏赛道也成为高端化的破局之道,当主流的手机厂商不断向折叠屏赛道涌入,折叠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伴随而来的是竞争的愈演愈烈。

可无论市场风起云涌,还是沉浮低迷,始终都无法撼动华为折叠屏在行业的领跑者地位。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华为连续三年将份额保持在50%以上,占据国内折叠屏市场的半壁江山,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华为是最早进入折叠屏手机赛道的国内品牌,五年时间一直引领创新:一面协同生态伙伴,通过技术开放、标准的制定等等,推动生态发展;一面围绕用户体验进行技术创新,给行业打样,能取得如今的傲人成绩便也不足为奇。

 01 」

推标准,带领行业从迷茫到秩序

五年前,折叠屏作为一个新的品类出现,吸引了一大批喜欢尝鲜的用户。但这个新品类的普及,需要手机里有丰富的软件生态,让用户体验到折叠屏与直板机本质的不同。而如果生态不完整、不成熟的话,单就折叠屏而言,将和直板机的体验本质上并无二致,怎么会吸引用户呢?

但并不能将折叠屏的交互适配,简单的理解为直板机功能的Control C+Control V上的放大或者缩小,这难以适用于折叠屏接近于1:1的屏幕比例,同时也难以满足用户更高的需求。所以,如何做好折叠屏的生态适配是折叠屏体验的关键,对每一个APP应用来讲,都是从0到1的挑战。

挑战来自两部分:一是原来为直板机而生的应用,要为折叠屏做适配,这里面有重重阻碍,相当于将以前的推翻重来;第二,要针对折叠屏的特性做创新,给用户带来超值的体验。

作为开发者,很愿意通过创新为用户带来新体验。但是他们也很迷茫:大量适配工作如何实现?大屏怎样布局才更合理?什么样的创新适配才是用户真的想要的?

“折叠屏成为必然的趋势,作为开发者我们更关注软件生态。如果没有开发的环境,我们开发者会很痛苦。”一位开发者表示,在这方面华为非常给力,从2019年刚开始做折叠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建生态、推标准,带领全行业共同创新。

经过几年的摸索,以华为Mate X3为代表的折叠屏手机应用体验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不断有新的玩法出来。特别是头部应用,对折叠屏的适配更为积极。70+Top应用改善了大图大字体问题,33+Top应用解决了2列宫格过大问题,40+Top应用改善了Banner图、弹出框过大问题。

但是,折叠屏的发展整体还是处于产业初期,有点像2012年即将爆发的智能手机市场。当下依然有大量应用存在适配在折叠机上的体验痛点。比如弹出框过大很突兀;展开折叠后图片变形失帧;内容大面积留白没有整体感;因为比例变化导致图片显示不全……

为帮助伙伴加速创新和提升用户体验,华为在2023年华为开发者大会(HDC.Together) 期间,华为联合11家绿盟组织成员发布《折叠屏/平板应用体验评估标准》,从基础功能完整、布局合理美观、交互易用高效、折叠适配四个方面,帮助开发者和设计师更好地对折叠机进行应用体验评估,验证应用的适配是否达到最佳,并持续改善开发效果。

比如关于布局美观,《标准》中指出,每屏幕呈现的宫格列数不要太多,避免信息过密,横向宫格卡片,折叠屏3列最佳;折叠屏上一排图标建议不超过8个;单个设备上同一排建议不要超过3个主要Banner。这些都是华为与伙伴经过多次尝试得出的最优解。这相当于作业的答案,已经摆在哪儿了,APP厂商随时可以学习借鉴。

再比如关于布局创新,华为给出了适合折叠屏的6大基础布局规则,合作伙伴只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场景选择不同的布局模式,就可以快速实现一个让用户沉浸式体验的大屏布局。

有标准可循,有工具可用,有案例可参考,《标准》的发布将会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原意针对折叠屏进行创新,从而促进生态的繁荣。

 02 

助创新,让用户从满意到惊喜

与智能手机停滞相对照的,折叠屏手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根据调研机构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达283万部,同比大幅增长144.4%。

当用户越来越多,每一个应用都要更加关注用户在折叠屏上的体验,满足大屏的沉浸式体验。微博作为一个国民级应用,也希望能够在折叠屏上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著名的KANO模型将用户需求分为三类:一是必备属性,在用户看来是“理应如此”,如果不能满足,用户会感到非常不满意。二是期望属性,如果能实现用户的期望,则让用户感觉非常满意。三是魅力属性,是超出用户期待的功能,也是互联网企业常说的“令用户尖叫”的体验。

从直板到折叠屏,微博就是基于《标准》,通过更合理的布局,来满足用户的这三层需求。

第一步是给用户带来更大的视野——平行视界。鸿蒙生态为伙伴提供了解决方案可以快速适配折叠屏,并且成本极低。据微博技术人员介绍,仅57行代码就可以轻松实现,接入简单、快速适配。

平行视界可以说是折叠屏的必备属性,即基础功能。这可以让用户体验到折叠屏的不同,对这个产品品类感到满意。但只有必备属性还不够,没有沉浸式的体验,对用户的吸引力没有那么强,微博开始利用屏幕的宽度针对性设计大屏布局。

鸿蒙生态提供了6个解决方案,这让合作伙伴可以非常简单地实现大屏体验。微博其中的一个变化就是将热搜变为三列,用户一眼可以看到更多的热点,非常过瘾。此外,将banner从一个变为两个,突出更多重点信息。这些针对大屏的布局,让用户更能体验到大屏的优势,从而对折叠屏感到非常满意。

超出用户预期可以让用户爱上大屏。基于这样的思路,微博开始增加针对大屏的一些特殊功能,给到用户惊喜。比如动态布局+手式缩放,可以能按手式的缩放,根据个人喜好来控制布局方式。再比如拖拽,在微信里的图片可以直接拖拽到微博中,编辑发布,在两个应用间无缝衔接。这些功能让用户非常兴奋,“哇”,还能这样,玩上停不下来。

此外,QQ也针对折叠屏的功能设计了让人尖叫的体验——悬停视频通话,上半屏实现左右分屏显示视频窗口,下半屏显示扬声器、听筒、关闭等功能按键,视频通话再也无需举着手机,而且可以同时操作各个功能键。这个功能让用户的体验大幅提升。

在直板机上,APP应用的创新已经遇到瓶颈。而折叠屏的大屏显示,给应用打开了新的视野,有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增加第三方适配之后,不仅给第三方应用带来了增量价值,也让平台的交互体验更加多元,赋予更多可能性,同时让平台用户体验持续向好,平台用户满意度增加。

华为提供了诸多标准与技术支持,助力合作伙伴创新,让用户从满意到非常满意,再到尖叫,从而爱上折叠屏。

可见,华为高效便捷的应用解决方案,吸引了应用软件合作伙伴的广泛响应,帮助其快速、低成本创新,为其带来增量价值,让开发者从中受益,才能有更多的开发者借机涌入折叠屏赛道,最终促进折叠屏生态的繁荣;而用户对折叠屏的体验愈加满意,也将促进折叠屏行业持续从大盘中突围:一个良性发展的正循环开始加速运转。

 03 

华为一小步,行业一大步

折叠屏市场起步五年,华为一直以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引领着行业的发展。今年3月,艾瑞咨询发布《2023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洞察报告》,数据显示国内近半数的智能手机用户在提到折叠屏手机品牌时,首先想到华为(46.2%)。

今天的鸿蒙生态,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处于爆发期的临界点,正是生态伙伴“上船”的最佳时机。

从一个品类开启,华为一直领先,凭什么?

在懂懂看来,有两个核心动力:一是定标准、定规则,分享经验,通过开源、开放共享创新的技术与工具,带动生态整体前进,这是推力;二是围绕用户体验创新,这是产业前进的拉力。

首先,推动生态发展。

我们知道,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加速进化,不是苹果第一代触控屏诞生开始,而是从APP应用市场丰富开始的,折叠屏的普及过程亦然。

华为凭借在折叠屏手机领域的领先地位,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制定者”。但华为很清楚,丰富用户的体验只靠一家创新不够,只有完善生态,才能让折叠屏产业真正发展起来,从尝鲜到普及,从小众到大众。所以,华为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通过推广软件设计普适性的规范与案例,制定相应的标准,逐步推动生态的完善。

  • 在刚推出折叠屏的2019年,华为就在业界首发了《折叠屏移动智能终端白皮书》,开创了手机厂商参与制定折叠屏手机行业规范的先河。那时候,整个产业都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华为给出的设计原则和适配指南,让开发者有据可循。
  • 2020年又发布了《折叠屏移动智能终端人机界面设计及开发指南V2.0》,此时折叠屏上的应用开始丰富,华为带来影音娱乐、游戏等4类场景设计建议,并规定了折叠屏独有的外屏、任务并行、双窗口交互范式。
  • 2022年《指南》升级,带来详细的控件适配范式、8大典型场景的设计建议,以及系统控件、H5网页、多任务并行的开发指南。
  • 2023年,华为发布了《折叠屏软件设计与开发行业规范 V3.0》,给出9+折叠屏创新布局&交互范式,特别是悬停设计规范,给很多应用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其次,在技术上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

华为进入折叠屏领域以来,通过技术创新满足用户对折叠屏的期待。比如不断将折叠屏做轻、做薄,为了满足不同需求,布局了横折与竖折不同的折叠形态,通过深入合作多方合作伙伴创新交互适配,在HarmonyOS 4的加持下,将高效化、便捷化的体验“装”进折叠屏。

华为用5年时间,打造7代产品,建立起折叠屏手机的“护城河”。同时,华为生态的发展史,也是折叠屏产业的进化史。创新+生态,拉力+推力,华为将自己创新的每一小步,都转化为行业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在折叠屏产业向前发展的每一步,都有华为的印迹。

懂懂笔记
懂懂@笔记 自媒体人、行业分析师&特立独行的行业记录者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