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一直处于智能化的最前沿。布莱特·金早在2018年的《Bank 4.0》一书中就描绘了未来银行的样子:“Bank 4.0时代,金融服务将成为即时、情景式的体验、无障碍的互动,并由人工智能主导,不再依赖实体网络,而是内嵌到客户生活的世界中。”
IDC的数据显示,2022下半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322.8亿元,同比增长28.6%,这个市场增速在过去几年长期高于20%。来自上市银行2022年报也披露,银行业在金融科技方面的财力、人力投入呈现狂飙态势,四大行科技资金投入均超百亿,科技员工占比大幅攀升,普遍超过4%。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金融行业已经进入到核心系统转型的深水区。
大象如何敏捷跳舞?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力至少有三个:一是监管机构的推动,最具代表性的是,2022年初,央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要求“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二是业务发展的需求,银行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银行更快速地进行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三是技术的变革,在云原生、AI等技术浪潮下,金融机构的核心系统需要从原来的集中式架构走向分布式架构。
在《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中,这样描绘金融核心系统:核心系统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动力”系统,不应只注重技术本身的应用,更应该能帮助金融机构提升竞争力,助力金融业务的发展,以金融业务发展为唯一目标,具备鲜明的现代化业务特征,即更好地客户体验、更快速的产品创新、更安全的资金处理、更开放的生态、更灵活的多租经营模式、更强壮的业务连续性、更低的运营成本。
这一切,都让最近举行的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备受行业关注。正如华为数字金融军团CEO曹冲所说,“金融机构需要为智能时代做好准备,重新思考联接能力、数据能力、应用能力和基础设施,积极拥抱数字技术,构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正是在这个峰会上,曹冲提出,华为战略投入根技术,深耕金融行业,围绕四大战略方向:筑牢基础设施韧性、加速应用现代化、跃升决策数智化、助力业务场景创新,深入场景,全面携手伙伴系统性打造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建立敏捷、体验、协同的全联接,实现实时、融合、共享的数据全智能,构建无所不在的全场景金融服务。
其中的“加速应用现代化”,就是让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走向商业敏捷,换句话说,让银行这头大象也可以敏捷起舞。伴随技术创新、客户需求转变、业务线上化加速、银行服务模式变革等趋势,银行需要对客户需求敏捷应变,因此需要一场模式的变革,走“平台+服务”之路。简单来说,就是在韧性多活、安全合规的基础平台上,以服务化架构沉淀资金、账户等原子化业务能力,以高低代码结合、配置组装式业务交付,构建个性化产品服务,嵌入场景生态。
金融机构的应用现代化,也是数字化进入纵深阶段的标志。或者说,在分布式时代,核心系统现代化是必经之路。现代化的核心系统将能让科技迸发出生产力,支撑金融机构在激烈竞争中提升业务创新的速度和精度。
从盲人摸象到按图索骥
但是,金融核心系统的转型,其复杂程度之高、难度之大,宛如“换心”,如何才能保证成功呢?
在峰会上,华为发布的分布式新核心解决方案3.0提供了答案,其不仅有6大能力提升,而且有4大场景及伙伴的联合解决方案。归结起来,我认为其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从结果到过程。纵观业界,往往过度描绘核心系统转型后的美好结果,而对过程却着墨甚少。事实上,对于核心系统转型这样难度极大的工程,如果金融机构不能清晰了解转型过程,势必会影响其转型的信心和决心。
华为数字金融军团新核心业务总经理闫庞勇表示,华为的分布式新核心解决方案3.0不仅是目标态方案,还包含转型过程全时态能力:即拥有设计态、部署态、开发态、运行态、运维态五大时态能力。
在每一个时态,或者说阶段,都有详细的操作指南,如在设计态,华为根据在国内外金融行业核心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参考核心技术领域对于云原生分布式转型的技术能力和工程能力要求,结合最佳实践和团队的专业知识,总结形成4阶段22步的实施方法。这个实施方法明确了方案规划、平台建设、核心系统建设、系统运维4个阶段以及关键的22步技术集成关键动作,以及如何解决核心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架构设计难、服务治理难、全链路运维难、业务高可用难、数据库改造难、性能提升难等六大难题。
其次,是从产品到陪伴。金融核心系统转型不应该只是交付产品,更要提供产品、服务等在内的全流程服务。在笔者看来,华为的分布式新核心解决方案3.0就是这样,其最大的特色是服务,不仅提供产品与平台,还提供咨询规划、工程方法、工具链、规划设计等全面服务,服务贯穿了转型的全时态。
具体来说,3.0方案面向银行核心改造从咨询规划到运维的全流程,打造了完整的服务体系。如在调优上总结了“2345”的方法论,即围绕性能、可靠性的2大目标,在联机交易、批量交易、日常管理的3类场景,带来目标性能测试、性能对比测试、极限测试、可靠性测试的4种测试方法,实现联机交易、批量交易、数据库、网络链路、文件存储的5个子系统调优。
而且,华为的3.0方案还是从方案到实践,是历经规模实践的经验总结。最近引发业界关注的华为ERP替换,就是一次华为核心商业系统的现代化实践,仅用了15小时,华为就完成了全球88个子公司的系统切换,切换过程实现了0故障、0延迟、0调账。另一个备受关注的例子,是邮储银行与华为合作构建的新一代个人业务分布式核心系统在2022年4月全量投产上线,这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把全量业务全天候运行在自主分布式架构之上的银行核心系统,新系统可支撑海量交易,具备为全行6.5亿个人客户、4万个网点提供日均20亿笔,峰值6.7万笔/秒的交易处理能力。
所以,站在金融核心系统转型的深水区,华为的分布式新核心解决方案3.0就像是一场及时雨,可以让金融机构不再盲人摸象,而是可以按图索骥,有的放矢、一目了然地进行“换心”。
后记:银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浪潮
事实证明,金融核心系统转型,结果很美好。
例如,邮储银行的新核心系统上线后,全面重构了交易流程和业务流畅,使产品创新快速敏捷,能满足个性化、差异化的定制要求,大幅提升了客户体验。数字可以说明,该核心系统联机处理时间仅为50毫秒,比之前速度提升了一倍以上,批处理也缩短到3个小时。
同样,华为的核心商业系统ERP升级后,基于云原生架构、分布式部署能力,实现了全球上万用户跨区域等距服务,秒级体验;基于元数据多租的灵活编排能力,实现了全球税法和会计准则差异化场景的敏捷响应;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业务监控、分析、诊断、控制,实现了全球多币种资金核算准确、数据一致、不错一分钱。数字同样可以说明,固定资产核算时间从之前的2.5小时缩短到了3分钟。
更重要的是,华为将自己这么多年积累的能力和实践经验,总结成的分布式新核心解决方案3.0,尤其对中小银行、区域银行极具价值,将能在整个银行业掀起一场“金融核心现代化行动”。
从目前来看,在核心系统转型上实现突破的多是大行,这与其在科技上的极大财力、人力投入密切相关。如“宇宙行”工商银行在2022年于科技方面投入262.24亿元巨资,截至2022年末,其金融科技人才高达3.6万人。同样,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金融科技人员均超过1万人。
但是,区域银行没有这么多科技人员,也没有这么大的科技投入,应该如何做核心系统转型?一方面,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核心系统转型的愿景图,更需要转型的路线图甚至是施工图;另一方面,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先进的解决方案,更是全程陪伴、贴心服务的合作伙伴。显然,华为的分布式新核心解决方案3.0就是为此而生,或者说,宛如为区域银行的核心系统转型量身定制。
可以预计,这一切都将加速中小银行、区域银行的核心系统转型步伐,一场金融机构的数智化转型浪潮已经款款而来,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