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赛迪数据,中国信创产业的市场空间加速释放,预计2026年将达到7889.5亿元。其中国产办公终端就呈现出繁荣景象。不过,繁荣的背后,也有不少挑战。一方面,在移动办公领域囿于技术和配置,性能受限;另一方面,用户对终端产品的适配性、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解决这些挑战,让国产终端从“能用”真正迈向“好用”?最近,新一代海光C86处理器移动工作站及工作站首发亮相,十余家主流整机厂商共同推出数十款C86终端新品,全面覆盖办公、科研、工程、设计等场景,显示出一个重要信号:国产终端正在迈过新的分水岭,吹响全面落地的冲锋号。
曾几何时,提到国产办公终端,会有“卡”和“慢”的印象,但这一切早已经成为历史。最近发布的海光新一代C86处理器工作站实现了性能的大幅提升:测试结果显示,其移动工作站产品相较上一代单核性能提升62%,多核性能水平提升135%+;工作站产品单核性能提升43%,多核性能提升68%。
用一个词来形容其性能,我觉得是“跃迁”,如果说之前国产CPU仍处于“追赶”,那么,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国产处理器在综合指标上已经比肩国际主流专业级芯片水准。
站在用户使用场景上,更能直观感受到这种“跃迁”的量级。例如,在日常办公场景,新一代海光C86处理器工作站在大型Office文件打开速度上平均提升24%,大型文件压缩的解压速度平均提升高达35%,即使是大型CAE、CAD工程文件的打开速度也大大提升、打开时间缩短32%。
移动办公场景下的续航焦虑,曾经是国产办公终端用户的痛点。但是,在新一代海光C86处理器的加持下,这个痛点被破解了。实测显示,搭载该处理器的移动工作站续航提升超过130%,待机功耗降低超50%,每瓦效能比提升36%。移动办公的焦虑被击碎了。
国产办公终端,不仅比肩国际主流水平,更是拥有自己的特色。据了解,海光新一代C86处理器内置安全处理器,原生支持SM2、SM3、SM4国密算法,从硬件到系统启动全程守护,并且通过安全可靠等级Ⅱ级认证。
可以看到,从追赶到比肩的芯片性能硬实力,让国产办公终端具备了跃迁的底气。
除了性能,生态也是制约国产终端走向真正好用的一大挑战。
令人欣喜的是,国产芯片厂商正在与国产操作系统、整机厂商协同创新,在生态上突围,形成国产软硬芯全栈协同创新的发展态势。正如海光信息副总裁吴宗友所说,“国产终端在全行业场景的落地,离不开软硬件生态参与者共同赋能。”
一方面,C86处理器在应用兼容性上堪称业界最佳,天然适配主流软件生态,而且,海光通过更开放的软硬件一体化生态模式,实现了上下游伙伴的密切联动,无论是致力于实现业务、技术、市场等领域深度协作的“星海计划”升级,还是共同展开技术攻关、方案优化、应用创新以及市场开拓的“光合组织”,都是这样。
另一方面,国产软硬件生态伙伴也在积极加入到C86生态里,形成了聚力突破、共创共赢的局面。例如,在硬件方面,联想开天、紫光计算机、软通华方(清华同方)、中兴等厂商已共计推出数十款C86处理器移动工作站及工作站整机新品,全面覆盖了终端用户从日常办公到专业创作的多样化市场需求。软通计算机高级副总裁张伟表示,海光推出的最新芯片,在上游核心性能上对于整机厂商做出更好的终端至关重要。
在软件层面,中科方德、麒麟软件等操作系统厂商也在与海光信息紧密配合,持续提升产品体验。海光信息生态发展部总经理郑臣明表示,海光将性能安全特性赋能给操作系统,真正发挥海光的特性,共同给用户带来出色的体验。中科方德高级副总裁王戍靖对此高度赞同。她表示,国产终端突破的关键在于“CPU+OS”的深度融合,二者作为整个IT生态的根基,其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可以看到,这是一种“双向奔赴”的生态。海光在技术路线的独特性,以架构兼容性决定了生态的广度,而以性能和安全的创新性决定了生态的深度,通过产业生态合作,构建起覆盖5000家生态伙伴的协同创新网络。
更重要的是,这种生态形成了持续加速的飞轮效应:国产软硬芯的全栈深度协同,打破了国产终端单点替代、软硬割裂的桎梏,为众多场景下的用户带来出色的体验,从而推动更多国产软硬件伙伴加入进来,持续提升国产化终端生态的繁荣度。
亿欧智库认为,伴随产业政策坚定支撑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双重促进,国产化终端将快速进入以市场为主、政策为辅的驱动模式,产业后续将不断向横向拓宽与纵向下沉两方面持续发展。
然而,国产化终端能否全面落地的关键,归根结底还在于体验,尤其是跨越性能与生态适配这两个拐点。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海光C86处理器以及其国产软硬全栈生态的成熟,解决了这两大问题,实现了体验的跃迁。甚至对于蓬勃发展的AI时代,基于海光芯片的国产终端也有望成为弄潮儿。
由此,国产终端将能跨越新的分水岭,迈向全面落地、加速发展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