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华为制造军团如何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跃升数字生产力?

海峰看科技 2023-04-26 阅读: 4,559 次

文/黄海峰

72秒下线一台车、80秒出厂一个集装箱、5天实现一件西装的高级定制……这些我们以为只会在科幻小说里发生的情节,竟成了我们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确实如此,在5G、云、大数据等技术赋能下,传统制造行业近年来完成华丽转身,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所以,智能制造成为行业热词。

有一家企业成为制造业转型背后的赋能英雄——华为。华为自身就是通信信息设备、高端手机等领域的知名制造企业,有30多年的制造经验,如今还成立专门的制造军团,意图拉通研发与需求方,高效、快速推动更多制造企业数字化。

那么华为是怎么做的?在近日举办的第20届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制造军团携制造行业多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亮相。在会后举行的华为制造军团“数字制胜 创造未来”媒体圆桌活动中,《海峰看科技》对话了华为制造军团CEO刘超和华为制造军团COO王致雅。

“华为制造军团聚焦制造行业数字化领域的关键挑战,整合华为大平台的技术和研发资源,携手生态伙伴,提供包括终端、云、ICT基础设施及架构设计等产品、解决方案以及服务。”刘超表示。

在对话之前,我们好奇,当前大家都热议黑灯工厂、无人工厂,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真正渴望哪些改变?华为制造军团成立将满一年,为业界提供了哪些方案,成绩如何?赋能智能制造,华为制造军团优势何在?上述疑问,我们从此次对话中获得了答案。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共识

在过去10年间,全球主要工业国和经济体形成共识,要大力发展制造业,保持制造强国。其中,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欧盟国家倡导工业4.0,我国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指引下,实现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2022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超过40万户,65家制造业企业入围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

“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已经不能解决目前世界极大不确定性下的底线问题,国家二十大提出来要坚守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三大底线,避免经济脱实向虚,这给制造业带来很大的机会。”刘超补充道。

大者恒大,强者恒强。德国制造发力自动化,日本制造发力精密精细,美国制造引入科技创新,而我们中国制造非常强调数字化。

我们认为当下面向时代机遇和技术演进带来的红利,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是Yes Or No的一般疑问句,而是以How打头的特殊疑问句。制造业进行智能制造升级已成大势所趋。

如何推进智能制造的前提,是要知道何谓智能制造。你可能会说对车间改造,加个一些摄像头,让设备连网,就是智能制造,这其实是对智能制造的刻板印象。

在刘超看来,仅靠车间场景无法完成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向前延伸到产品设计、开发和供应商工艺等上游环节,还要向后延伸到销售服务、产品交付、售后保障等下游环节,以此形成智能制造的闭环。

回到我国制造企业现状,其涉及领域跨度广,场景碎片化,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以及智能制造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领域?王致雅表示,据华为观察,制造企业关注的主要体现在研发、生产和销售三大关键领域。

其一,在研发创新领域,制造企业关心如何将数字化技术融合到企业研发业务核心场景,让研发团队便捷协作,让工程设计、仿真、测试等作业更高效完成,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其二,在生产供应领域,制造企业关心围绕生产与供应核心业务,如何实现全面提升计划、物流、质量、设备等关键环节的综合管理水平,夯实数字化基础、提升管理效能。

其三,在销售与服务领域,以汽车营销场景举例,制造企业希望可依托云能力,如华为全栈云服务能力,打造数字化营销平台,还能实现云上云下结合,构建门店智能和门店融合网络,提升门店运营效率。

虽然企业数字化转型情况各有不同,方案也因人而异,但我们看到华为基于众多赋能案例,抽离出了推进智能制造过程的“最大公约数”。这些经验,将有助于企业审视自身转型需求,以便于更加高效地获取方案,推进数字化转型。

华为制造军团助力企业华丽转身

正是基于上述时代背景和对行业场景识别,华为制造军团于2022年5月正式诞生。

华为制造军团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一方面,华为制造军团通过多产品的组合优势,快速整合资源,联合能力型伙伴,为制造行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华为制造军团通过缩短管理链条,让研发团队直接对接客户需求,更高效地为制造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华为制造军团为行业带来工程设计仿真、自动驾驶研发、工业AI质检解决方案以及生产网等多项解决方案。2022年11月,华为联合伙伴升级14个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重点面向车辆与装备制造、半导体电子制造和烟草行业,主要集中在研发、制造、营销和基础设施四个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制造行业解决方案荣获2022年度中国智能制造杰出及优秀供应商名单,业界对其认可度可见一斑。

具体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讲解起来会比较专业、复杂,我们来看两组华为制造业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传统制造企业的案例实践,来感受下其方案如何助力制造企业实现研发、生产、供应等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重塑制造行业价值链。

案例一:上汽宁德工厂,通过华为助力打造的强大网络,实现500多在制车辆、2000多个智能终端设备、超10000个传感器连接,并且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回归算法对上千设备进行主动式预警,降低非计划停机时间20%,缩短交付周期10%,提高生产效率提高48%。

案例二:比亚迪常州工厂,借助华为F5G全光工业网,满足了对网络的高可靠、低时延、漫游切换小于100ms、实时通信时延<20ms等能力要求,同时还兼顾了按需快速建网、灵活扩容、可靠性高、布线简单等需求。

上汽和比亚迪数字化转型的案例在制造行业很具有代表性,我们平时主要是驾驶车,大家所不知道的是,一辆汽车诞生需要经过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多个工艺,涉及钢铁、石油、化工、电子等100多个工业部门,其复杂程度非同一般。

面对汽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工业生产、设备、仓储、供应商、物流等种种挑战,在华为制造业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下,上汽宁德工厂和比亚迪常州工厂探索出了一条清晰可见的通往高质量生产的道路,为行业做好示范模板。

赋能全球超过6000家制造企业

众所周知,华为目前已经成立了20个军团组织,因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和效仿。大家普遍比较关心,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华为制造军团成绩如何?在市场中认可度怎么样?

笔者在对话中了解到,目前华为制造军团已经服务了全球6000家制造企业,在去年实现市场规模增长超过50%,也是增长最快的军团之一。以车企举例,超过90%的中国Top30车企选择华为作为数字化转型伙伴。此外,华为还服务了大众、沃尔沃等国外领先车企的数字化转型。

看到成绩大家不免心生疑惑,仅有一年时间,制造军团发展竟如此迅猛。与其他类似数字赋能团队相比,华为赋能制造企业的优势何在?对此,刘超进行了详细解答。

首先,虽然制造军团是去年成立的,但华为是一家以复杂硬件和软件为载体的高科技制造企业,员工人数20万人,业务遍布170多个国家。在过去30年间,本着“开发的降落伞自己先跳”的原则,华为积累了供应、生产、组织能力多方面数字化经验,相比煤炭、港口等进入成本较高的行业,华为对进入制造行业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其次,华为作为产品服务供应商,拥有业界最长的产品线,且都做到了单一领域领先。华为通过对多产品线进行组合,包括数字化平台、华为云PaaS服务、人工智能盘古大模型等,为制造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能力。

最后,华为底色之一是对研发的重金投入,越是艰难越是如此。华为在2022年研发投入1615亿元,近十年研发费用更是接近万亿元 。这些真金白银将流向何处?除了投入产品、服务、芯片之外,华为还投入到华为自身业务延续性,包括各种工具软件和根技术,而制造军团正是华为巨大研发投入和客户需求之间的联接器。

笔者观察:激发企业与ICT技术间化学反应

制造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但知易行难,要完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也不是多买几个新系统如此简单粗暴的事情。

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需要企业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和较高的认知水平,这将决定企业变革成功的上限、投入强度和持久性。

另一方面,5G、大数据、AI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企业不可能花费人力、财力去追踪所有的新技术,找准专业、靠谱的伙伴则会让事情事半功倍。在笔者看来,源于制造,更懂转型的华为,不失为制造企业转型路上的好伙伴。

当我们抛开复杂的解决方案和专业的技术名词,回到华为制造军团的初心来看,它就是为企业提供了做化学实验所需的环境及材料,华为技术和方案就像温度、充分搅拌、冷却等条件,当两者处于同一器皿中,化学反应就被充分激发。

“我们希望催生的不是物理反应,而是化学反应,甚至是核反应。”刘超坚定地说道。

东方风来满眼春,奋楫扬帆正当时。面向未来,笔者期望看到华为继续深化与制造业企业的合作,融合OT和ICT技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制造企业,助力全行业的转型升级,助力“中国制造2025”更早到来,助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

海峰看科技
独立科技评论员,《海峰看科技》账号创始人,多次接受央视、环球时报、科技日报等采访。 ICT行业杂志前副主编,从业十多年,聚焦5G、手机、IoT、光、云、AI、互联网、智能汽车、机器人等。 每年与超100位科技行业企业CXO/VP/总监面对面交流。 多个年度《中国信息通信行业发展报告》特约撰稿人。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曾获十大通信行业自媒体称号。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