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美团的韧性

丁道师 2023-03-08 阅读: 3,753 次

1

美团打车再次收缩战线,战略上放弃自营业务,又一次转向聚合模式。有人嘲笑美团“快倒闭了,没人坐也没司机”“反反复复折腾几次为啥”“滴滴复出后被吓跑了吧”。

我倒以为,美团打车的几次战略调整(从2017年到2023年,经历了自营→聚合→自营+聚合→聚合),都是主动而为,恰恰反映了美团的韧性所在。

《孙子兵法·虚实篇》有云:“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美团打车甚至整个美团集团的数次调整和变化,都是“因势变形”的,一切变化都是基于自身能力,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往往“因势变化而取胜”“因敌变化而取胜”。

举个简单的例子,2011年时,以拉手网为代表的各大团购网站,突然发力实物团购业务。美团审时度势,没有被当时“实物团购比服务团购市场大很多”的声音影响,坚持耕耘本地服务团购,同时不放弃实物团购的可能,拿出来有限的资源做实物团购(后来收购了做实物电商的猛买网)。后来,做实物团购的这些平台全部倒下,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站稳了脚跟,后又合并大众点评网,进一步夯实了本地生活服务的基础。再后来,美团又通过发力“闪购”业务,杀回实物团购领域,在美团买手机、彩妆、百货成为了常态。与此同时,美团优选也上线了“团好货”的实物团购品类。当然,此时的实物团购早已经今非昔比,有更多对手参与即时配送竞争,相信美团还将一次次调整以应对机会和危机。

  2

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看,能长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大最强的,而是最有韧性、最能适应变化的。

恐龙如此强大,还是走向了灭亡。而擅于迎接变化的鳄鱼和蚂蚁,却生存进化到了今天。

除了美团,我们纵观中国互联网所有一二线的企业,凡是能生存超过10年的,无一例外都是有韧性、善于变化的,故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百度以前是一家“除了搜索什么都不敢做的企业”,现在是一家“All in人工智能的企业”;微信以前只是一个社交聊天工具,现在是融入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基础设施;阿里巴巴以前是做电商服务的,现在仅仅一个阿里云就服务于千行万业。

新浪不是门户网站,网易不是邮箱企业,搜狐开启了物理直播课。

腰部的互联网企业,也有很多可供参考的案例。比如早年和美团、拉手一起厮杀团购市场的嘀嗒团,后来不做团购业务,转型做出行业务。前不久,嘀嗒出行开启IPO,宣布连续四年盈利。

现在的字节跳动/抖音、京东、滴滴等等,也已经实现了多次进阶和变化,才有了今日市场地位。

还有小米公司,近两年被各种官司缠身,被美方制裁,数据也出现了下滑。不过没关系,小米是善变的,今年两会期间,雷军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委员代表”,小米的汽车虽然还没出来,但去年十月份以来股价已经企稳回升,这也说明了外界对小米勇于变化、拥抱新行业的举措,抱以积极期待。

3

美团的韧性,不仅仅体现在善于变化,还体现在善于“把握机会和放弃机会”。

你们可能还记得,几年前共享租车风口火爆一时,国内共享汽车赛道融资事件共产生162起,披露融资金额302.73亿元。彼时,Gofun、小灵狗出行、凹凸出行、烽鸟等先后成为明星企业。

但你们可能不知道,美团也做过类似Gofun的共享出租车的业务。2018年,美团试点共享汽车,以成都为例,美团在郫都城区有17个停车点,共计约有50多辆汽车,车型以10-15万元价位的大众朗逸、大众桑塔纳燃油车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和测算,经过实践后美团发现共享汽车是个伪命题(至少在当时是伪命题),于是乎在2018年底果断宣布暂停共享汽车业务的试点。

美团的退出,被媒体报道为“上市后的美团已经在出行领域全面收缩”,也麻痹了Gofun等企业。那时,Gofun还在洋洋自得大杀四方的时候,美团早已经看清了结局。

时隔多年,媒体忍不住替美团暗暗心惊:若不是当时及时止损,美团可能又得无辜赔进去几十亿。

还有美团这两年备受关注的社区团购业务,也是美团反复进退、能屈能伸的典型业务,同样体现了美团的韧性所在,也体现了美团的智慧。比如在2022年4月,美团优选暂停了北京的业务,当时36kr的报道采访显示“当单量接近上限,UE模型还未跑通时,就有必要考虑下出路了”。

这个原因只说对了一半,还有一半是政策原因。关停北京业务,为美团赢得了良好的政策舆论空间,懂的都懂。

4

回到美团打车的战略调整。

其实,去年我在《网约车的自营模式和聚合模式逐渐模糊化》一文中,就做过一个判断:这些(网约车)巨头的反反复复、合纵连横、模式和技术双创新,再一次证明了,天下没有永恒的模式,只有永恒的利益。同样也说明了,在网约车自营模式和聚合模式逐渐模糊化的今天,各大平台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利益诉求,随时转变运营模式。

现在,美团打车又成为“随时转变运营模式”的典型案例。

美团打车早在2017年就已上线,当时在上海、南京等率先推出。美团打车在经历和滴滴出行之间的“补贴大战”后,不敌滴滴停止了扩张,自营时代的美团打车就此蛰伏。

2019年,美团打车强势回归,采用“聚合模式”新开十五城,接入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神州专车等出行服务商。我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种聚合模式风险可控、投入可控,因为不需要实际构建运营体系,而是通过平台能力把流量变现。因此,美团打车、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也选择了这种模式,能够抢夺一些机会固然很好,即便失败了也不会影响主营业务。”“聚合模式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模式,也是拥有大流量的用户平台布局网约车出行服务时首选的模式。”

2021年,新的时机成熟后,美团又在30多个城市推出了自营网约车服务,正式确定了“自营”+“聚合”的双运营模式。彼时,滴滴也采用了“自营”+“聚合”的双运营模式

2023年,美团又根据形势变化,宣布放弃自营打车业务,全面转向聚合模式。

时也?势也?唯变化耳。

2023年的聚合模式,是美团打车的终极模式吗?显然不是!

 5

过去一年半,“滴滴跌倒,行业吃饱”并没有实现,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全国网约车订单量连续几个月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市场格局没有发生特别明显改变,滴滴市场份额没有之前那么高,但综合来看还是行业老大。与此同时,其他聚合平台或自营平台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增长,随着滴滴出行App恢复上线,这种增长能否持续需要观察。

此番美团战略放弃自营打车业务,综合了上述考虑。

同时,美团此举赢得了滴滴好感,滴滴应该很承美团的情。按照我们前文分析,作为两家韧性极强的公司,之前虽有过打架和厮杀,未来在更大的利益价值面前,未尝不可以携手合作。美团打车回到聚合业务,战略上和滴滴已经没有了利益分歧,只有利益共识。

乐观预期,在2023年年内,美团打车有望接入滴滴出行,和滴滴开启合作。

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丁道师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媒体专栏作家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