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产力存于技术里,藏在场景中。”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的《为行业找技术,深入场景创造价值》主题演讲中,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如此表示。
在这场演讲中,吴辉表示,成功的数字化转型会释放出巨大的数字生产力。通过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及伙伴的联合实践,华为在这过去的几年里摸索出了一套数字化转型的好方法。
这套方法包含六步:首先必须要有愿景牵引,而且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景切入并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同时要找到伙伴和华为这样的原生态技术供应方,形成组织适配,再加上技术内化和应用外挂。
对这套方法进行一下深入探究,笔者又发现了更多的关键词,包括愿景、目标、方法、技术、产品、方案、场景、应用、伙伴、客户、价值等等。从这些关键词中,我们更可以解析出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实践的路径、最新的趋势和未来的方向所在。
结合这些关键词,再结合从1到10的数字,我们也发现了华为关于数字化转型的更多思考。
现如今,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早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问题和挑战就转到了该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吴辉总结说,顶层设计不系统、技术架构不完整不匹配、落实举措不到位,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也是转型不成功的重要原因。
华为经过多年的深度探索和对业界最佳实践的洞察,总结出一个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方法论,即“意愿牵引、场景切入、目标导向、组织适配,技术内化和应用外挂”六个步骤。
在这六个步骤中,意愿牵引和组织匹配,尤其值得注意,因为其超出了我们通常认知的ICT范畴。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来说是战略层面的重大创新与变革,因此高层的亲自参与和创新勇气,对于转型成功至关重要。在此之下的组织架构调整,则是成功转型的基础。即客户、伙伴、华为要形成一个联合创新的铁三角组织,来保证战略目标的达成。
NA客户和商业市场客户,是华为服务的两大客户类型。前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企领域的TOP客户,也是华为此前长期耕耘的领域;而商业市场则是其携手伙伴新近发力的重点领域。这两类客户的差异是,前者由华为主导,后者则是伙伴主导。
为了更好地支持客户的数字化转型,近两年华为成立了多个军团。吴辉表示,成立军团的目的,是为了快速集结资源,提高决策效率,实现短链条运作。
据了解,华为的军团包括行业军团(煤矿、电力等)、产业军团(机器视觉、智能光伏等)、产品组合军团(园区、数字站点等)三大类。而军团的职责则包括战略攻关、战役攻坚和区域赋能三项。战略攻关是要打造“从0到1”的解决方案和行业标杆创新;战役攻坚主要是负责大型项目的作战;最后则是赋能区域一线——将军团打造的“0到1”方案扩展成“1到3”、“3到N”,并在本地区域推广。
以中小企业和地市区县客户为主的商业市场,则是数字化发展的潜在蓝海市场,其需求也与行业大客户有所不同,更需要简单适用的产品、产品组合、解决方案,以及近身的本地化服务。
为此,华为已经面向商业市场,开发了70多个小而美的方案和500多款量身定制的产品。在服务方面,则与合作伙伴一起在120个地市建立了超过135个授权服务中心。
贴近场景,也已经成为大家的数字化共识。场景意味着细分,意味着离业务更近,意味着能够创造价值。那么,应该怎么进行应用场景的价值判断呢?
华为认为,企业在选择数字化转型投入方向时,应该聚焦三大价值场景: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价值。
其中,商业价值是我们通常认知的直接价值,包括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等。
社会价值则包括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等。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如煤矿通过数字化减轻工作强度、减少粉尘危害等。
可持续发展价值,则是过去常常被我们忽视、如今则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系统的整体安全可靠、架构可持续演进、规模可灵活拓展等。
由于发展潜力巨大、成长速度很快,商业市场这两年备受重视。华为也在今年上半年的伙伴暨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携手伙伴共拓商业市场。
由于商业市场是由合作伙伴来自主拓展的,因此对合作伙伴的支持就至关重要。为此,华为通过“研发、营销、销售、供应、服务”五个方面的支持,来赋能、使能伙伴。
在这些支持中,除了华为打造更加适销商业市场的产品、产品组合和方案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平台和工具的充分利用。比如,在营销层面,推出集资源、工具、赋能于一体的伙伴营销一站式平台,帮助合作伙伴提升营销能力;在销售层面,华为打造了一站式自主交易平台,合作伙伴自主提交的订单已有60%实现了秒级激活;在供应层面,通过建设区域仓、提供报价器和亿企飞APP等工具,实现产品的敏捷供应,缩短了产品供货周期。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底层技术仍然是基础。在与伙伴的合作过程中,华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是指华为自身聚焦于“技术内化”,依托伙伴实现“应用外挂”。
吴辉提出了数字化的4A架构。即是业务架构(BA),基于愿景勾勒出业务方向。进而基于业务方向解耦出企业需要哪些应用,也就是应用架构(AA)。应用架构则需要被翻译为企业信息架构(IA);信息架构必须要有一个技术架构(TA)来提供支撑。以上过程华为都会参与,但华为最聚焦的是用技术内化的手段支撑客户技术架构(TA)的设计与建设。
与此同时,华为持续打造安全可靠的“2+2+2”根技术,包括计算领域的鲲鹏和昇腾,软件层面的欧拉和鸿蒙(也包含高斯数据库、昇思等)、联接层面的IPv6+和5.5G。在这些完全自有、可控的根技术基础上,华为通过构建生态实现持续发展。
有了底层根技术做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还需要与之对应的ICT产品来保障。
可销售性、可服务性、开放性、性价比、可供应性、赋能性、使能性、领先性和安全性,这9大要素决定了政企市场ICT产品的竞争力。
不同类型的客户,对于产品的要求也不相同。经过调研,华为就发现商业市场中的合作伙伴非常关注产品的可销售性、可服务性和开放性。基于这一需求,对产品进行了全面升级优化:比如,面向教育客户的小行星网络,将安装位置从弱电间变为教室,将交换机与教室内终端的布线距离缩短了75%;面向中小企业的IT办公一体机,不仅将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等功能整合为一,而且预置了海量必备软件,将部署时间缩短50%。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是要通过场景化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应用在业务场景的落地。
对应方法论中的“应用外挂”,一方面是指应用要与底层基础设施解耦,与网络解耦,通过模块化应用来提高灵活性;另一方面则是指华为专注在底层技术上,而将上层的应用交由千行百业的伙伴一起来完成。
在此次全联接大会2022期间,华为就携手合作伙伴重磅发布了十大最新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包括城市融合感知解决方案、财政技术中台解决方案、智慧医院全光阅片解决方案、银行分布式新核心解决方案、工业AI质检解决方案、电网数字换流站解决方案、本安型矿山工业承载网解决方案、智能隧道解决方案、智慧机场光感围界解决方案、港口智能水平运输解决方案。
这些场景化解决方案,已在南方电网、国家管网、邮储银行等头部客户落地实践,形成了行业的“灯塔效应”,进而照亮行业内更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携手客户和伙伴,以客户为中心,为企业增加效益,为社会增添福祉,为我们的发展固筑根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这不仅是华为的期盼,也是整个ICT产业的使命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