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恒心
来源|博望财经
一度抓住营销密码的安踏体育(2020.HK)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只可惜身份由“赢家”转变为“输家”。
凭借“奥运赞助+广告营销”的手段,安踏体育迅速扩大品牌影响力,一句“安踏,永不止步”响彻大江南北。
岁月的车轮滚到2022年,冬奥会中,上到国际奥委会官员、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下到中国运动员谷爱凌,无一例外都身穿安踏服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博得无数眼球,可谓是抢夺运动鞋服行业的一把利器。
的确,安踏体育在广告宣传方面从不“吝啬”,2021年相关支出高达61亿元,远超同行。
在流量密码、巨额营销的加持下,安踏体育去年在中国运动鞋服市场份额上首度超越阿迪达斯(ADDDF.OO),今年年初甚至提出“超越耐克”的小目标。
然而,在追梦的进程中,安踏体育却不慎“翻车”了。
近日,一款新品女鞋的海报宣传图登上媒体热榜,被网友直指“打擦边球”“低俗营销”。
海报中,女模特将鞋底对准镜头,镜头角度微微上扬,鞋底缝隙正对女性大腿根部。不少网友表示,“没有见过男模特这个姿势展示鞋底”,并且还附上了男模特展示鞋底的照片。
资料来源:微博。
据悉,安踏不仅将这款新品“喵喵鞋2.0”作为商品宣传图,而且将其放在品牌官方网店的首页。
随即安踏官方网店客服火速做出回应,表示“模特照我们在发布当天已经下架,未做好宣传物料管理是我们的失误,后续会避免此类问题”。目前上述海报已下架。但是截至发稿日,安踏官方尚未公开表态。
起初以“高性价比”破圈的安踏体育,如今已实现从大众到高端市场的全面覆盖。但在“重营销,轻研发”的战略模式下,安踏体育整体利润率下降,频现“质量门”。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安踏体育自2021年下半年股价开始暴跌,由2021年8月4日的最高价189.13港元/股波动式暴跌至2022年5月26日的最低价75.75港元/股,此后稍有回调,截至发稿时股价报收83.9港元/股,短短1年间股价腰斩,市值“蒸发”约2700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2300亿元。
资料来源:富途牛牛。
此外,高盛、浦银国际、兴业证券、华西证券等券商均下调安踏体育盈利预测。其中高盛研报中表示,考虑到近期的疫情中断和下半年消费复苏疲软,将安踏体育的2022-2026年盈利预测下调7%-8%,且预计零售额在第二季度将出现11-20%的不同程度下滑。
正值“618”商家促销之际,安踏体育“翻车”代价如何?“高端梦”还能做多久?
01
”安踏+FILA“的双轮驱动越转越慢
纺织服装行业存在较强的行业周期性,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增速下行、终端需求不振及生产成本上涨的不利影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产销增速放缓,持续处于低盈利状态,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下消费市场短期受冲击较大,纺织服装企业业绩进一步承压。2021年以来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行业逐步回暖。
运动鞋服是纺织服装业细分行业,近年来规模稳步扩张,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生下,国民的运动健身意识提升,这也加速提升了体育运动的渗透率。据赛迪顾问消费经济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运动鞋服行业总营收同比增长18%至3718亿元,增速处于近年来相对高位,并预计随着全民运动理念的不断深入,未来中国运动鞋服行业的规模将继续扩大。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2021年中国运动鞋服行业CR4为24%,属于低级中竞争型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际与国内品牌市场逐步重合,运动鞋服市场存在竞争加剧的风险。
据公开资料显示,安踏体育成立于1991年,是国内知名运动鞋服品牌企业,主要从事运动鞋服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业务,产品主要包括运动鞋、服装及配饰。目前安踏体育实施多品牌战略,旗下拥有面向大众市场的专业运动品牌安踏、定位于中高端运动时尚的FILA及其他品牌。
资料来源:开源证券研报。
成立之初的安踏体育,在进行OEM业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全国销售网络,之后通过“广告投放+奥运赞助”的方式迅速扩大品牌影响力;2009年从百丽手中收购了意大利品牌FILA的中国业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然成为其第二增长曲线;随后于2013年正式由品牌批发模式向品牌零售模式转型;2016年至2017年先后孵化多种新品牌,2018年提出“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战略和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价值零售理念,2020年提出主品牌的DTC转型,次年发布主品牌五年战略及赢领计划。
目前安踏、FILA作为安踏体育主品牌,是收益主要贡献者。截至2021年底,安踏在全球的店铺数量为9403家,FILA的店铺数量为2054家。
2021年,安踏体育实现营业总收入494.35亿元,同比增长38.84%,首度超越阿迪达斯的343.4亿元,仅次于耐克(NIKE.N)的510.2亿元。
其中,安踏收益同比增长52.5%至240.12亿元,占总收入的48.7%;FILA收益同比增长25.1%至218.22亿元,占总收入的44.2%。
对于安踏收益的大幅增长,安踏体育解释称,“主要归因于DTC模式带来的收益猛增”。据财报显示,安踏体育DTC收益同比增长484.7%至85.54亿元,占安踏总收益的35.6%。
然而,“安踏+FILA”的双轮驱动如今越转越慢,经营利润率在下行。
2021年,安踏体育实现营业利润109.89亿元,整体经营利润率为22.3%,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其中安踏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7.3个百分点至21.4%,FILA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至24.5%,均处于近四年来最低水平。
对此,安踏体育解释称,“主要是DTC新模式使得店面租金及员工成本都有所上升,广告费用的投入也比较大”。
02
“轻研发”模式与"高质量"梦想南辕北辙
的确,安踏体育“重营销”毋庸置疑。
据安踏体育2021年年报显示,全年销售总成本同比增长近三成至189.24亿元,营业开支同比大幅增长逾六成至206.81亿元,其中销售及分销开支177.53亿元,行政开支29.28亿元。
近年来安踏体育不断加大营销支出,2017年至2021年相关支出分别为17.69亿元、29.16亿元、35.96亿元、35.51亿元和61.17亿元,累计大幅增长245.79%,五年广告宣传费近180亿元。
对比李宁、特步、361度,2021年营销支出分别为17.8亿元、10.29亿元和6.04亿元,合计仅34亿元,被安踏体育甩开十八条街。
另一方面,主打高端市场的安踏体育却轻研发,研发远不及营销开支。
2017年至2021年,安踏体育研发费用分别4.84亿元、6.03亿元、7.8亿元、8.88亿元和11.35亿元,虽保持持续增长,但与营销开支相比无疑相形见绌。此外,安踏体育研发活动成本比率(研发费用占收益百分比)也从2017年的2.9%下降0.6个百分点至2021年的2.3%。
相反,耐克、阿迪达斯十分重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10%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迪认为,“品牌的概念能否持续,很重要的是设计和质量是否过关,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本质上,营销是接触消费者的重要手段,但要真正留下消费者,就必须过硬的质量,而这与研发投入密不可分。
“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下,安踏体育因质量问题频频“刺痛”消费者。
03
深陷“炒鞋”风波,频现"质量门"
近年来本土运动品牌可谓尽享福利,迎来“风口”。
无论是国内经济高速发展、迎来政策暖风,还是消费群体的变化,本土运动品牌备受关注。但在享受国潮红利的同时,包括安踏在内的部分品牌的表现属实令消费者“寒心”。
就拿炒鞋为例,在得物App上,安踏的多款球鞋售价出现异常飙升情况,其中安踏哆啦A梦联名休闲板鞋白黑款发售价格是499元,去年3月下旬的交易价格还维持在1500元上下,次月便飙升到了最高4599元,涨幅高达8倍之多。
资料来源:得物App。
针对国货品牌“炒鞋”事项,人民日报等多家官媒纷纷发声批评称,“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炒鞋者“借机哄抬‘国货’价格是自断门路”。
无独有偶,除“炒鞋”风波外,安踏还因产品质量问题多次被打到聚光灯下。
就拿2014年安踏与篮球明星克莱-汤普森签订合同一事为例,彼时双方签下价值1800万美元的代言合同,此后克莱-汤普森只穿安踏品牌。但在2019年NBA总决赛上,穿着安踏KT4球鞋上场的克莱-汤普森投篮后突然受伤休战,引发网友对安踏的产品质量质疑。
另外,笔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安踏”,会检索到2323条投诉量,消费者多反映在安踏专卖店所购买的跑鞋质量差,闷脚臭脚,还存在开胶、鞋孔断裂等现象。
据近期一位名为“瞌睡的菠萝蜜”的消费者投诉中显示,“本人5月3日收到球鞋,5月4日下午7点试穿准备打球,在第一次系鞋带过程中发生鞋孔断裂问题,联系商家处理,商家反应是人为问题,没办法处理,可以从鞋孔处看出,鞋孔断裂面并不齐,明显是由于鞋孔质量太差,系鞋带过程中发生断裂!”
资料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当然,遇到质量问题的不止他一位消费者,还有一位消费者反映称,“4月23号买的鞋,平时穿39的鞋,买的38.5的都大,申请换小半码的,今天收到发现有一只各种瑕疵,脏的地方擦不掉是胶水,还有开胶,多胶的地方,联系客服就说补10块钱买胶水粘上,300多买的商家就这态度,一直发话术”。
很显然,安踏体育产品质量饱受诟病,加之正值天猫618预售黄金期营销“翻车”,无疑会给品牌形象造成无法泯灭的损失。
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认为,“重营销轻研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国内运动品牌需要加快加大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在运动时尚、运动休闲等服饰领域规模突破再大也只是‘流行地’,在鞋类和运动材料上的研究突破才是更加‘持续长远地’。”
实现“赶超耐克”重点在于“高质量”,而并非靠着“低俗营销”,安踏体育首先要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