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两个月手机圈的发布会连续不断,各种新名词、新概念一个接着一个的诞生,但也掩盖不住一个事实:国内手机市场的行情更加惨淡了。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国内手机出货量约为2146万部,同比2021年暴跌40.5%,十分夸张;4月份,出货量约为1807.9万部,同比下降34.2%;而1-4月,总体出货量累计8742.5万部,同比下降30.3%。而从3月到4月,大幅环比下降也是肉眼可见的。
不管各大品牌说得再好听、包装得再美妙,数据是最为客观的,也是没法包装的。根据专家的分析,导致国内手机市场暴跌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宏观因素导致人们换机欲望降低,具体是什么原因大家都清楚,国内很多企业裁员的裁员、降薪的降薪,人们普遍不敢花钱了。生活质量下降、收入水平降低,分给购买新手机的预算自然而然就降低了一大截。
哪怕新机的性能再强、功能再多、外观再好看,在“没钱”面前都没有卵用。也可以说是消费欲望的降低导致手机市场的滑坡,有因就有果,而且不止是手机市场,几乎所有非刚需市场都出现下滑。主观来讲,近两年笔者身边不少朋友换手机的频率都降低了,曾经有个老铁隔三差五就换手机,新机老机进进出出,但最近也守着iPhone 12不动摇了。
另一个原因,是高通、联发科芯片逐渐被苹果拉开了两代的代差,综合体验的差距导致安卓阵营整体萎靡不振。前两天还有新闻报道,高通、联发科开始了大量砍单,这种顶级芯片供应商的砍单行为,是被终端手机厂商所影响的。消费欲望降低、手机销量上不去,自然会导致手机厂商降低对芯片数量的需求,这也是手机市场遇冷的直观体现。
小米也好,华为也好,OPPO、vivo也罢,都在冲击高端,不仅旗舰机的价格越来越贵,就连中端机的价格都摸到了3000元,而曾经的“百元机”档次也早早来到了2000元水平。均价的提高虽然带来了综合体验的提升,但让人们实打实的从兜里掏出钱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有网友吐槽:“手机没意思了,性能严重过剩,外形千篇一律,系统就那几个,除了小年轻喜欢瞎捣鼓,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换来换去了”。
这恐怕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行业人士一直在喊“走差异化路线”,但实际上现在几乎所有安卓品牌都没有跳出同质化的泥潭。要做影像就都做影像,要做NPU就都做NPU,要做快充就都做快充,无非是品牌不同而已。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哪家的手机都没有本质的不同,换机的动力也就削弱了很多。
懒得换手机,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了。当手机没有足够的卖点吸引人们,也就只剩下手机厂家自己的狂欢,人们也就只会冷眼旁观。如今的消费者可不会像以前那样被牵着鼻子走,消费心态更成熟、需求痛点埋藏更深,只能靠手机厂家自己好好琢磨一下逆袭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