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云+数据+智能,亚马逊云科技发挥融合的力量

于洪涛 2022-05-25 阅读: 5,095 次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是当下企业级IT市场中最火热的三种技术。这三者又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

尤其是在数据成为企业核心生产要素、强调发挥数据业务价值的当下,AI为数据的智能分析提供了可能,而云计算则成为他们的关键支撑。把三者进行有机结合,正在成为云服务商的核心战略之一,也成为其相对传统IT厂商的优势所在。

最近,亚马逊云科技就在去年推出智能湖仓架构的基础上,推出了智三位一体的大数据与机器学习融合服务组合,实现了对三个方面的整体覆盖,即构建云中统一的数据治理底座,为机器学习提供生产级别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赋能给业务人员更加智能的数据分析工具。

1

融合数据与机器学习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对业务创新的价值,以此来提升业务产出,比如基于实时数据的快速决策、将机器学习从试点转向实践等。

但企业在机器学习生产化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的现实挑战。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介绍说,这些挑战包括数据和机器学习分而治之、数据处理能力不足、数据分析人员参与度低等。

他举例说,在制造行业,企业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来对产品售后维修需求进行预测,从被动响应变为主动规划;但由于不具备足够的数据处理能力,往往导致模型开发成功后,不能有效收集和处理海量的运营数据,致使预测不准确,无法达到预期业务目标。

另外一种情况则是,模型在实验环节效果良好,但实际使用中却不尽人意。这是因为实验环境只是对真实环境的简单模拟,生产环境则要复杂得多,数据分析人员如果不能有效参与,就会导致机器学习项目价值遭受挑战。

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陈晓建认为,企业应在云中打造统一的数据基础底座,实现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双剑合璧,进而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3

构建统一的治理底座

陈晓建所说的统一底座,包括统一数据共享、统一权限管控、统一开发及流程编排等。通过上述三个统一,可以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资产化,并放心地让数据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流转;进而融合端到端的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任务,提升整体的开发效率。

要实现大数据与机器学习两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互为支撑、互为因果,离不开丰富的云服务组合做支持。在这个方面,无论从产品的宽度还是深度来看,亚马逊云科技无疑都是领先者。

在数据底座方面,Amazon Lake Formation的诸多新功能,实现了数据网格跨部门的数据资产共享,以及基于单元格的最细粒度的权限控制机制;Amazon SageMaker Studio可一站式地完成数据开发、模型开发及相关的生产任务。

在数据处理方面,Amazon Athena能够对支持多种开源框架的大数据平台,包括Amazon EMR、高性能关系数据库Amazon Aurora、NoSQL数据库服务Amazon DynamoDB、Amazon Redshift等多种数据源,对这些数据源进行联邦查询,快速完成机器学习建模的数据加工。

在业务创新方面,深度集成机器学习Amazon SageMaker模型预测能力的Amazon QuickSight、在分析结果中添加基于模型预测的Amazon Athena ML,可帮助用户使用熟悉的技术,甚至通过自然语言来使用机器学习,从而赋能业务人员进行智能分析、模型效果验证以及自主式创新。

2

引领企业的业务创新

Convertlab是一家专注在零售领域的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一体化营销云服务,其客户多是相关行业的头部企业。

Convertlab联合创始人兼CTO李征介绍说,随着流量的获取成本越来越高,零售市场的业务形态正在从“产品为中心”转为“客户为中心”,这为基于数据智能的营销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数据智能营销,使企业实现了千人千面的信息及引导,提升了客户体验;但同时也使企业面对的数据、场景越来越多,很难做完备的数据洞察和数据驱动策略。这时候,如果有一个标准统一的数据基座,就可以大幅度提升数据应用效率,降低数据融合成本。

为此,Convertlab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利用其 “智能湖仓” 架构构建了一体化客户数据管理平台Data Hub、高效机器学习应用决策平台AI Hub,两大平台相互支撑与协作,完成了基于业务场景的用户画像,可以快速支撑营销策略。

某世界500强零售头部品牌,利用这一平台进行基于AI决策的共同创新,人力投入从12位减少到8位,上线周期从12个月降到3个月,实际产出从13个场景增加到32个场景,电子渠道GMV比例从2.95%提升到6.34%,大幅降低了成本,促进了业务转型。

显然,统一融合的数据治理底座,能够帮助企业形成数据管理、算法决策到执行的完整闭环,从而更好地挖掘数据价值,实现业务的创新发展。

于洪涛
科技智库领域优质创作者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