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共享单车是给人们提供便利的,短则1公里,长则10公里,便宜实惠的价格能解决不少代步问题。但就是有那么一群人对公共资源下黑手,相信大家一定在很多地方看到过被摧残的共享单车,被破坏的方式五花八门;要么是违规停放,不再规定的停车区里按位置摆放,反而是扔到了马路上、盲道上,甚至被扔进河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什么时候才能制裁这群虫豸?近日,北京市就制裁了319名违规使用共享单车的人。从2月开始,按照《北京区域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规范用户停放行为联合限制性公约》的规定,他们被纳入“北京区域违规停放联合限制骑行名单”,手机号还在共享单车APP上进行了公示;同时,这319人在使用共享单车APP时还会被弹窗提示,但暂时还不会被联合限制骑行。
也就是说,这次拉黑行动的警示意义要大于惩戒意义。不过从3月份开始,被纳入联合限制名单的用户,由各共享单车企业将在5月初进行公示,6月初共同对其实施联合限制骑行。
很有意思的是,这份319人的拉黑名单中,有166人居然是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主路违停。这就让人非常想不通,他们是如何做到的?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都是封闭道路,并且车速都非常快,不要说共享单车进入了,就算电瓶车进去骑行都会非常危险。只能说“艺高人胆大”,看着身边飞速经过的汽车,会让自己很有成就感,没准哪次就会螺旋升天。
共享单车,究竟考验了谁的素质?
到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还是什么更深层的东西?有网友表示,“没有考验素质这种说法,人性本恶,素质这种东西禁不起考验。如果真要说共享单车考验了什么,往大了说,就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人民现状”。也有人表示,共享单车的使用成本太低、违法成本太低,导致很多素质不堪的人能够肆意破坏,“放大了内心的邪恶”。
那么,又该如何从源头上杜绝共享单车被违法使用、甚至被破坏的乱象呢?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提高使用价格,能够立竿见影的过滤掉一大部分低素质人群,但副作用就是伤及正常使用的用户。或是从法律法规层面入手,对违法使用、蓄意破坏的行为进行更严格的惩处,但还存在一个“法不责众”的问题,同时取证也比较困难,也会占用不少社会资源。
所以,目前的现状就是:管了,但又没完全管;想管,但管理成本太高。至于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或许更多的是想着如何融资圈钱,对于共享单车的使用问题不会在意太多。总而言之,共享单车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更是资本风口的产物;它在给生活带来一定便利的同时,却也做了一个非常真实的社会调查,大家懂的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