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可折叠手机从尝鲜到主流还有多远?

王新喜 2021-12-19 阅读: 18,289 次

文/王新喜 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在OPPO发布了首款可折叠手机OPPO Find N之后,华为的可折叠新品也要来了,日前,时尚芭莎发布了一组关晓彤手持HUAWEI P50 Pocket折叠屏手机的照片,从照片来看,它采用上下折叠设计,更偏向女性用户。

从目前来看,可折叠手机依然处于尝鲜阶段,但它是否能成为未来主流手机也成为不少业内人士在探讨的问题,可折叠手机从尝鲜到主流还有多远?

可折叠手机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

从首款可折叠手机发布至今已有三年多,虽然它一直不温不火,但它始终并没有被厂商们放弃。

三年来,从三星、华为到小米,陆陆续续发布了一些可折叠手机新品,产品形态也在不断迭代优化。可折叠手机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

尤其是在韩国、美国和西欧等海外市场,三星可折叠手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与口碑。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三星在2021年的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占比预计为84%,2022年三星仍将保持六成以上的占比。

回到国内市场,从OPPO可折叠手机引发的关注热度来看,人们对可折叠手机的印象已有所改观。可以预料,2022年,荣耀、vivo、小米等厂商的可折叠新品也将陆续推出,问题来了,可折叠手机有没有可能从过去边缘化配角地位走入手机主场?

笔者今年早些时候写过一篇文章《三年了,可折叠手机为何还火不起来》,指出可折叠手机之所以火不起来,有多重因素。

首先,可折叠手机的产品形态创新虽然吸引眼球,但因为折叠设计,在用户体验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产品体验与耐用性依然处于不成熟的状态。比如 软硬件适配问题、屏幕适配,兼容性问题以及高定价等诸多问题反应了可折叠手机因为技术难度 带来的良率差、 设计成本高企。

其次是,为了实现可折叠,厂商们都是采用了复杂的活动铰链,拥有大量可活动的零部件,一方面是铰链设计的平滑感还有欠缺,另一方面,灰尘和水能够从铰链的齿轮缝隙中趁虚而入。

此前iFixit曾对Galaxy Z Flip进行了防尘测试,发现其对细小灰尘的防护效果并不理想,其次是当下折叠屏的薄膜封装技术也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去年的三星Galaxy Z Fold以和华为Mate X使用塑料覆盖屏幕,结果是有用户体验之后发现折痕明显。

此外,为了一个更大的屏幕,用户牺牲掉了便携性,而展开得到一个更大的屏幕之外,它有哪些独特的体验,厂商也并未有过深入的思考。而高昂的定价更是用户尝鲜的最大拦路虎。

日前,OPPO首款折叠屏手机 Find N 发布之后,引发了业内的一些讨论,从这些声音来看,会发现业内对国产折叠手机有了一些新的改观与认可。

从OPPO通过大屏、分屏、悬停等不同模式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它针对可折叠手机产品应用场景层面有了一些思考,通过提供更大的显示面积和优化的多窗口、多任务功能,给办公效率、观影、阅读以及双屏操作等方面带来了体验升级。

其材质也从最初的CPI薄膜发展到了UTG超薄玻璃,并以自研精工拟椎式铰链技术应对过往的视觉折痕痛点,呈现了几乎完全平整的展开大屏,给我们展示了可折叠手机的一些进步与优化以及便携性与实用性。

我们也发现,国产手机在可折叠手机的一些固有产品短板层面上已经在发力解决,包括三星、华为、OPPO等厂商均根据自身产品的内折和外折设计,采用了互锁齿轮、鹰翼铰链等方式。

根据中金报告显示,目前AMOLED柔性屏已可以承受20万次以上的折叠,在研发方面,柔性基板、TFT、触控板、封装技术等多个环节都有新的技术路线出现。

商业媒体Bloomberg表示,价值1250美元的中国手机OPPO Find N是三星在折叠屏领域的最大竞争对手。知名科技和开发者讨论平台XDA Developer以及全球知名科技媒体 Android Central认为OPPO Find N比三星Galaxy Z Fold4更加轻薄、实惠等。

但需要知道的是,OPPO的可折叠手机其实也依赖三星的屏幕技术,OPPO克服折叠屏的折痕难题,背后也有三星配的UTG超薄柔性玻璃功劳。

可折叠手机未来如果爆发,三星做上游屏幕面板元器件生意,依然处于上游稳赚地位。

据最新消息称,三星可折叠OLED在搞定了OPPO之后, 马上也要供货小米。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 OLED 面板需求,三星正计划将可折叠 OLED 屏产量目标从每年 1700 万片提升至 2500 万片。

可以知道的是,这几年来,国产手机厂商在产品形态的思考与供应链层面的磨合方面,并没有闲着,无论是产品体验还是做工工艺、产品良率都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在不少人看来,可折叠手机似乎离爆发期不远了。

可折叠手机是否能成为主流?

在笔者看来,可折叠手机能否成为主流,要看三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产品形态与体验层面,能否引发消费者的冲动购买欲;

其次,可折叠手机旗舰手机定价能否回落到直板手机旗舰价格同一水平;

其三,供应链量产与良率水平如何,苹果是否会跟进。

OPPO在新品中展示出的slogan是“从尝鲜到常用”,对于用户而言,这其中的一大关键门槛就是价格。折叠屏手机的大规模普及的关键点还在于价格的亲民,让消费者愿意尝鲜与试错,但如果尝鲜与试错成本太高,就会形成巨大的市场阻碍。

从OPPO Find N的产品形态来看,可折叠手机在部分应用场景上凸显了它对于直板手机的体验优势,但在对于消费者购买欲的冲击力上还有待观察,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有可能成为OPPO一款开局不错的产品,有一定的概率会打破市场的沉寂。

OPPO新品,外界给予它的卖点是屏幕+铰链创新+价格亲民,这源于Find N 7699~8999的定价相对过去动辄1两万的折叠屏手机定价有所回落,但相对而言,依然偏高——这个定价不偏不倚的落入了苹果最新高端旗舰机(iPhone 13 Pro)的主战场。

由于当下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以及消费复苏的需求并不旺盛,加之iPhone高端产品定价的对比,价格可能依然是阻挡消费者尝鲜的一大阻碍因素。

有数码博主直言:当一款手机八九千上万的时候,这让无数人会产生联想,为什么不买苹果手机?当技术实力依旧打不过竞品的时候,用优质和低价继续走几年,可能是一种更好的策略。

从产品本身而言,虽然当前国产可折叠手机使用体验升级以及产品的打磨有了进步,包括基础体验中明显的痛点在逐步破除,但并不意味着用户对产品的长期使用的稳定性、质量品质层面的顾虑已经消除。

在存量市场,换机市场的刚需会考虑到耐用性、稳定性、品牌、定价、性能等综合诸多因素。在目前来看,基于产品的稳定性与耐用性考量,直板手机由于成熟度高,软硬件适配与兼容性更好,可折叠手机很难替换掉用户的主用机型,它当前的主战场或许依然是备用机市场,产品使用体验口碑还有待市场进一步验证。

不过总体而言,OPPO Find N新品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可折叠手机价格不断下探的可能性。笔者预测,可折叠手机的定价如果下探到4000~5000元水平,有可能会迎来销量拐点,但这个时间节点可能会在一两年之后。

此前不少文章分析了苹果为何不做可折叠手机。事实上,这些分析者更多是立足眼前,而不是展望将来。

可折叠手机走到今天,一个重大的变化是供应链技术在不断提升,也提升了消费者对这种形态产品的认知度与接受度,市场逐步打开是可以预见的。

可折叠手机是当前智能手机的一个分支,这个分支大概率不会取代当前直板智能手机的产品形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会成长到一定的市场体量,而且可折叠手机市场天然就是一个中高端市场,从产品BOM成本以及消费者认知层面看,它不会有低端可折叠手机的生存空间。

对于非苹果厂商而言,可折叠手机是它们站稳高端市场、展示技术创新实力的细分领域,一旦打开市场,也会冲击直板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

苹果不是不做,当下很可能是在观望市场成熟度。 库克治下的苹果,过去的策略一直是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是通过后人一步的时间差,以整合者的姿态入场,拿出体验度更加成熟打磨更加完善的成品来推动整个市场的热度,在适当的时机出现,收割市场。

它晚人一步对大屏手机的跟进以及5G手机的延迟推出,都是这种策略。

由于稳固占据高端市场用户心智的原因,苹果清楚的知道iPhone改变产品形态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可折叠手机新品会对其自身原有的iPhone产品线带来冲击,导致左右互搏。对苹果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其次它会给产品的稳定性与良率带来不确定性。

因此,苹果可能会尽量延长可折叠手机的推出时间,这其实一方面是让国产手机厂商有了更充足的时间打磨技术与产品,另一方面,苹果不参与,可折叠手机的爆发期可能会延迟到来。

因此,对于国产手机而言,当下要做好三件事:

其一是在产品的稳定性、耐用性、做工、品质等综合素质层面做到足够精进,持续破除产品体验痛点与门槛;

其二,价格持续下探,打破尝鲜门槛,点燃用户购机冲动;

其三,积累技术专利,占据技术上或者品牌声量上的制高点,迭代优化产品,进一步思考可折叠屏的创新方向,有足够的耐心,跟时间做朋友,慢慢等风来。

王新喜
针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热门事件、行业现象发表有意思的观点与评论,窥视本质与发展趋势。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