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烫手山芋依然烫手,摩拜带给美团的麻烦见底了吗?

王新喜 2021-09-10 阅读: 5,977 次

文/王新喜 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

自从被美团收购之后,摩拜早已经消失在公众视野,但不久前一则来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消息显示,正在对美团收购摩拜未依法申报开展调查工作。

这再度引发了业内对摩拜的关注。

据业内人士商行观察的观点认为,如果美团收购摩拜被认定为经营者未依法申报而实施集中,将可能面临停止实施,或者需要处置相关股份(可以理解为需要分立)。而从美团单车和摩拜单车的市场份额看,有可能被认定为经营者集中。

在笔者看来,收购摩拜可能是美团最失败的一次投资。

回到美团的2018年对摩拜的收购案,当时在2018年4月3日,摩拜召开股东会议表决通过美团收购案。这次收购的总价为37亿美元,除去10亿美元的债务,交易的实际价格为27亿美元。

也就是说,美团在当时花费37亿美元的巨款收购了摩拜单车,但并没有对相关的收购事宜,依法进行申报。

当时有市场推算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套现了15亿元离场,这引发了业内广泛的关注,甚至有一篇《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亿离场: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被刷屏,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当时的胡玮炜还说了一句:“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后,其实你都得还回去。”是很有情怀的,这句话中似乎隐藏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那种无奈。

但其实我们还能看出她终于松了一口气的那种轻松感,毕竟,“烫手山芋”卖了个好价钱,且在最高点甩出去了。

毕竟,相比当初ofo创始人戴威的境况,以及美团收购摩拜后亏损漏洞始终无法填补的窘境,胡玮炜无疑是最大的赢家——甩掉了摩拜,高位套现之后的胡玮炜四处投资,财务自由,再也不用面对那种看不见尽头的投入与亏损而焦头烂额了。

日前,美团在半年报中提到:“今年4月,有关部门依据《反垄断法》对美团进行了调查,截至报告期内,相关调查仍在进行,公司积极配合市场监管总局的调查,公司现阶段无法预测相关调查情况,公司可能会被要求改变商业惯例或被处以高额罚款。”

在美团当初收购摩拜的时候,看衰与看好的声音兼而有之。从前者来看,一直亏损的摩拜一直没有找到止亏的商业模式,业内普遍认为摩拜将成为美团的“烫手山芋”。但当时也有很多看好的声音。

不少声音认为摩拜未来的前途将大放异彩,一个重要理由是它可以跟美团的业务布局整合起来。因为美团真正要实现的是吃喝玩乐一站式服务,如今补齐了出行版块,美团的版图拼图就已经齐了。

在这些观点看来:你想去吃什么,美团搜到之后,直接就可以打一个单车,摩拜帮美团弥补的是2,3公里以内的出行需求。在当时业内人士雕爷看来,出行无非是去上班、去吃喝、去捏脚、去看电影、去K歌、去开房,美团在出行这一环补齐就将这些需求串起来了,形成了核心竞争链。

笔者曾经在2018年写了一篇《摩拜卖身后,留给美团的麻烦或许在后头》,当时就指出:

“这种想法更多是纸上的逻辑规划,并不符合现实情况下用户的单车出行需求。因为共享单车是基于地理位置网点覆盖下的用户用车需求。如果用户基于出行的到店、餐饮、娱乐的刚需下需要用单车,更多是基于地理位置上的就近原则来用车——即不是优先去找一辆摩拜单车,而是会选择当前某辆离自己最近的单车,无论是摩拜还是哈罗单车、青桔单车都行。”

“因为共享单车这个作为短途通勤接驳的业务在用户需求层面本质上其实是与吃喝玩乐是相互独立的,共享单车不具备随叫随到的特性,这决定它很难影响到用户与商户的决策,单车的线下流量也很难导给商户。”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摩拜被收购之后,几乎没有给美团的整个业务大盘带来任何协同效应,它依然是一项不断亏损的独立的业务。

2019年3月12日,在美团发布的2018年业绩报告中,也显示了收购摩拜单车之后的营收情况,而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15.07亿元,净亏损45.5亿元,占据了美团整体净亏损85.2亿的一半还多。

在过去的很多观点来看,因为王兴“九死一生”的创业史,王兴被包装成了一个战士,认为王兴的接盘,会让摩拜单车快速止损。但事实上,战士再强,但也无法违背市场规律让一个本身在商业逻辑上就站不住脚的项目起死回生。

从过去共享单车的竞争模式来看,它基本上就是一个资本黑洞,而且这种疯狂融资烧钱——造车——投放——丢失损毁、维修、维护——再融资烧钱——再造车——再投放的死循环的竞争模式很难打破,这个行业欠缺造血能力只能不断输血来维持生存,而且节奏根本停不下来。

尤其是共享单车的大趋势是免押金骑行,这意味着这个行业的资金链压力一直非常大,它需要持续的巨额资金来维持它的新车投放与大规模的旧车维护,亏损黑洞几乎无法填补。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摩拜在收购之后,并没有解决它的商业模式问题,在持续亏损中,也在美团体系中逐步边缘化,新车的投放也越来越少。

在2019年9月,橙色的摩拜单车就已经置换为“美团黄”新款单车。

在2020年底,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相继停止服务和运营。此后,摩拜单车接入美团APP,美团APP成为其国内唯一入口。

但在2020年,美团在单车业务的投入依然在持续。

根据其财报数据显示,随着2020年4月大量投放电单车,美团 2020 年全年在单车和电单车的采购投入猛增至69亿元。在2020年财报中,美团将“零售业务快速扩张导致的经营亏损增加”视作新业务负面表现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包含共享单车业务推出新单车、新科技研发投入等。

在今天,街头巷尾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摩拜单车,被统一置换为“美团APP扫码骑行”,摩拜这个品牌已经彻底消失了。

摩拜品牌的替换,或许是美团的一种品牌策略——共享单车的两个头部品牌摩拜与ofo的市场口碑并不好,也打上了共享单车失败者的品牌烙印,通过“美团”这个品牌的置换,相对能带来一种更好的、全新的品牌形象。

其次是,摩拜作为一项持续亏损的业务,将其美团化之后,可以弱化外界对摩拜这项业务的关注度。

但总的来看,换了logo与名字,被美团黄色单车取代,它的商业模式依然无解,烧钱与亏损还在持续。

根据晚点LatePost的报道,今年3月的财报营收会议上,美团创始人、CEO 王兴在财报会议上称共享单车、电单车业务的投资增加了亏损,但美团 “会继续在这一块投资,因为其将带来长远的价值”。

但从目前的境况来看,这一块的投资还能支撑多久,尤其是当下美团业务整体亏损还在持续,根据美团最新公布的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38亿元,同比增长77%;第二季度净亏损33.6亿元。上半年实现营收807.8亿元,净亏损82亿元。

而在亏损之下,又面临着市场监管的调查,在美团的财报中,它也提到,公司于现阶段无法预测相关调查的情况或结果,公司可能会被要求改变其商业惯例及╱或被处以高额罚款。

从目前来看,共享单车赛道基本上已经落幕,美团当前的营收状况也很难对单车业务不计成本的大规模投入,王兴曾经在营收会议上称美团将控制投放量、谨慎对待竞争。

毕竟,美团在外卖市场、社区团购市场还有许多场战要打,而摩拜改为美团单车,收缩边界,也基本丧失了再次崛起的可能性。

从摩拜当前的营收状况来看,未来可能还将持续给美团带来各种问题,包括现金流的问题,毕竟美团现在对社区团购大力投入,也是急需用钱的时候。也就是说,摩拜这个烫手山芋给美团带来的问题在一时半会还无法消停,且基本上很难指望它盈利了。

从高点接盘,到连年亏损,再到商业模式的困境始终无解以及与自身业务始终无法形成协同效应,到今天,这项收购又埋下了“未申报”这个雷,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可能是美团到目前为止最失败的一笔收购。

朱啸虎在ofo出问题之前就高点套现退出。在套现之前,朱啸虎极力吹捧共享单车:“我们第一天就算得很清楚:一辆自行车两百块钱,在校园里面,每骑一次五毛钱,每天能骑十次,就收了五块钱,两百块钱可能四十天就赚回来了。加上维护成本,以及偷窃啊、损坏啊,可能三个月时间,成本就赚回来了。”

但套现之后朱啸虎立刻变脸,表示:靠烧钱起来的,基本都是伪需求,我以后不再投烧钱的项目。并表示,投ofo的时候不知道这么烧钱。并称:“我们不会投一个拿了投资人的钱说失败了就当做公益的CEO。这没有对投资和钱的基本尊重。”

如果朱啸虎前期的算账是一种投资人式的忽悠,那么后期的说法倒也真实且振聋发聩。

彼时的美团是迫于资本压力而不得不收购又或者说对其接入美团的业务形成协同效应过于乐观了无从得知,从今天来看,它验证了笔者当年的预判——“摩拜卖身后,留给美团的麻烦在后头。”

不知道王兴是否有对摩拜的这项收购有过后悔,但无论如何,摩拜给美团带来麻烦可能已经超过了王兴的预期。

在业内一开始就不看好,而资本也终于认清共享单车商业模式根本不成立而纷纷止损退出的情况下,美团却大手笔收购,高位接盘,很明显王兴对这种重资产商业模式引发的恶性循环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如何将共享单车这个看起来越来越像是一个“持久的公益项目”做下去是美团需要思考的,如何将这项业务彻底止损,可能更考验美团的智慧。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我的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王新喜
针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热门事件、行业现象发表有意思的观点与评论,窥视本质与发展趋势。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