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成镜的成本为60.33元/副,镜片仅6.77元/片?
这家国内眼镜镜片生产商的招股书,揭开了镜片行业的暴利面纱!
7月8日,眼镜镜片生产商明月镜片顺利创业板过会。明月镜片招股书显示,2020年,明月镜片营收为5.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000.49万元。同时,一副成镜的成本为60.33元/副,镜片仅6.77元/片。
但在各大电商平台,明月镜片一副成镜价格在220—2300元!
镜片成本不足10元,售价却如此之高,你肯定想不到这家只靠卖镜片和成镜的公司赚了多少钱。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明月镜片营收分别为5.09亿、5.53亿、5.40亿元,从收入结构看,同期内,镜片收入占比均超过八成,成镜收入占比也一直在10%上下徘徊。
同期内,明月镜片的高毛利引人关注——2020年,其每片镜片的成本为6.77元,每副眼镜的成本仅有60.33元,如此看来明月镜片的成本可谓相当廉价,但其终端毛利率高达90%,这不免让黑池妹回想起之前配眼镜时看到的价格表,一副好一些的眼镜,就得超过1000元,到达2000元价位的也不少见。
在某电商平台明月镜片旗舰店可以看到,销量最高的一副非球面的400度镜片,折射率1.56(较薄)价格在248元,折射率1.61(薄)的价格328元,折射率1.67(超薄)的价格578元,折射率1.74(超薄)的价格最高,为1898元;从成镜价格来看,销量最高的一幅配置非球面镜片,折射率为1.56(较薄)的成镜价格348元,而配置智能变色镜片,折射率1.71(超薄)的成镜价格高达1498元。
既然如此,买眼镜究竟是不是贡献智商税行为?
首先要思考的是,回到实体店中,一副眼镜的价格构成表面上是:镜架+镜片,实际的价格构成是:镜架+镜片+验光+加工+配完调整镜架+售后服务。
因此,这就说明镜片行业存在特殊性,需要技术投入的不高,但更多在于高附加的人工服务,同时也存在行业对于定价的控制。
其次店面租金,店员工资,验光机器,店铺的日常维护和检测维修费用等,足以让67元的眼镜价格翻卖至数倍。为此,高毛利率也就理所当然了。
在证实卖眼镜”确实是门暴利生意后,网络上对于眼镜行业的“暴利”的谴责呼声也此起彼伏。
“眼镜行业太暴利了,配个眼镜各种折后还要8千”、“眼镜怎么会这么贵啊!!!!!”、“去配了副眼镜,花了近九千,镜框加镜片,不愧是暴利行业! ”.....
而面对高价眼镜,有网友直言,“谁愿意交智商税谁交”,不过,也有近视者们表示“没办法,谁让这是咱们近视眼的必需品呢”,还有消费者调侃:“我知道镜片成本低,但是我敢花低价买,奈何商家不卖啊”。
眼镜确实属于刚性需求,随着消费人群的不断扩大,“眼镜经济”引来爆发式增长。
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近视人口将达7亿。同时,艾瑞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眼镜产品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900亿元,镜片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350亿元。
而镜片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格局颇为分散。其中,明月镜片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仅为6.6%,依视路(法国品牌)、卡尔蔡司(德国品牌)市场份额分别为20%和15%,差距对比明显。
翻看明月镜片的招股书发现,明月镜片谋求市场份额的手段向来是重金营销寻求品牌推广。重营销的背后,是不突出的研发之殇。
明月镜片在营销上的花费确实很高,并且远高于研发费用。招股书显示,2017-2020年,公司的销售费用翻了一倍多,相比之下研发费用只是微涨。
招股书显示,2017—2020年,明月镜片研发投入费用分别为1520.44万元、1535.41万元、1626.62万元、1762.4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3.57%降至3.27%。
同时,明月镜片产能利用率也在不断下降,从2017的95.72%下降至2020年的77.01%。
如此庞大的眼镜受众群体,为何会被商家公开割韭菜?通过举例明月镜片的招股书部分数据或许就能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