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曾响铃
来源 | 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对娱乐社交行业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一方面,即时通讯、音视频、AI等技术的发展,助推娱乐社交的场景、玩法不断扩容,因此分化出众多细分赛道,带来了新机会。而人们对娱乐社交的需求增加,又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市场支撑,吸引了众多企业和资本进入。两者叠加,让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跑出不少明星企业。
日前,陌生人社交平台Soul递交IPO申请,主打游戏社交的TT语音也传出最快将于下半年赴美上市的消息。两者相继从陌生人社交、游戏社交等细分赛道跑出,是娱乐社交行业身处最好时代的一个缩影。而随着5G的发展,行业还将迎来下一波大爆发。
另一方面,娱乐社交行业的快速发展,也让行业竞争加剧。尤其是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对网络内容的合规化管理,让互联网娱乐社交业务面临的运营合规性挑战变大。这也意味着,以往在技术、内容储备和审核管理能力上有所欠缺的企业,其短板劣势将被加速放大,压力也随之而来。
因此,如何在这个危与机并存的新市场环境下,实现突围,成为众多娱乐社交产品需要思考的重点。
一、加速泛化的娱乐社交和加速进化的平台技术
纵观中国娱乐社交近20年的发展,艾媒报告将其大致分为五大阶段,即SNS时代——LBS+SNS时代——泛娱乐兴起——短视频爆发——万物互联新时代。
在响铃看来,娱乐社交不同阶段的发展,本质上由一明一暗两条主线在推动。
明线是人们的互联网娱乐社交需求不断释放和需要满足,倒逼娱乐社交不断泛化——社交形式、社交场景、互动玩法日渐多元化。
原因很简单,社交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只不过当社交被搬上网络之后,由于技术限制,很多原有需求被抑制了,但需求一直都在。
以最重要的社交互动为例。线下社交是动态的、零距离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跟朋友一起面对面聊天,能感知到对方的语调、动作和神情。但娱乐社交的发展,最初是从文字/图片社交开始,这是静态的。你无法感知与你交流的另一方的声音、神情,后来扩展到语音社交、视频社交,才慢慢接近线下社交的状态。
其它方面,如从熟人社交到弱关系社交,从以通讯为目的社交,到以兴趣为目的社交,都有类似的特点。
暗线则是应用于娱乐社交的即时通讯技术、音视频技术、互动技术等不断进化,逐渐拉近了网络娱乐社交与线下社交的差距——缩小距离感,还原真实性、强化互动性。
现实生活中跟朋友一边听歌、一边聊天很容易。但在网上实现却不容易——如何消除通话与听歌过程中的回声、啸叫与噪音就是个大问题。类似的还有多人同时在线聊天等场景。
但技术的进步,能让人们的社交愿望不断被满足。以网易云音乐推出的“一起听”功能为例。借助网易云信提供的RTC能力,“一起听”功能让听歌与实时沟通双场景同步进行,并通过网易云信的3A音频智能算法消除了通话与听歌过程中的回声、啸叫与噪音,从而让身处异地的用户能够同时清晰、流畅、稳定的听歌与互动,最终实现声音社交零距离——互动性变强、距离感变弱。
正是应用于娱乐社交行业的各种技术不断进化,让人们原本被抑制的娱乐社交需求被不断释放,并得到满足,一起推动了行业发展。
二、危与机并存的娱乐社交新时代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娱乐社交行业如今来到一个大机遇与大风险并存的新时代。
机遇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中国已进入全民娱乐时代,娱乐社交市场广阔。
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泛娱乐用户全网渗透率已高达97%,整体用户规模已经超过11亿。物质的极大丰富,正让文化艺术从“上层建筑”变身为新的“经济基础”。
二是5G、人工智能、AR/VR、音视频、互动等技术发展加快,将大大提升娱乐社交的趣味性、便捷性和场景化。这意味着娱乐社交行业在细分领域、创意玩法上将迎来新一轮变革,也加快了中国娱乐社交产品出海的步伐。
不过,娱乐社交作为人们自由交流及放松的平台,同样也是很多负面内容的宣泄口和聚集地。技术在助推娱乐社交互动性增强的同时,也给行业内容安全审核提出了新要求——管控内容风险,已成为娱乐社交产品发展的重头戏。
首先,从技术上看,娱乐社交从文字互动到音视频、直播互动,互动性不断增强、场景不断变复杂,对内容管控的技术要求也变高。相比文字互动,短视频、直播、语音群聊房等新的社交互动形式,对内容识别、实时检测等要求已经大大增加。导致娱乐社交产品的技术投入、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也相应变高。
其次,从政策上看,自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后,到今年3月再次加强对语音社交软件和涉深度伪造技术的互联网新应用安全评估,国家对网络安全和网络内容审核日益完善。
这意味着,达不到相关要求的产品,将会面临约谈、罚款、下架整改、加大内容审核、甚至关停等风险。数据显示,仅今年1到3月,网信办关于内容安全罚单总金额就在1亿元左右。
而随着6月1日新《著作权法》的施行,类似当年音乐版权一样,视频等内容权益保障将更完善,也将让娱乐社交产品的版权成本变高,侵权风险加大。因此,把控内容安全和版权风险,成为影响娱乐社交产品生死存亡的关键。
此外,全民娱乐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意味着娱乐社交赛道人口红利消失,行业用户争夺、体验比拼加剧。4月底提交IPO申请的Soul,两年多时间累积亏损13.6亿元,其中大部分支出都花在广告获客上,就是一个缩影。
因此,在这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新市场环境下,唯有管控住产品内容风险、从运营上进行降本增效,方能将风险最小化、机遇最大化。
三、从“娱乐”时代到“泛娱乐”时代,平台如何突围?
综上来看,娱乐社交的行业发展史,就相当于一部科技发展史。当娱乐社交的边界不断拓展,进入到娱乐社交时代后,凭借技术创新突围仍是当下最有效的手段。
首先是避免“内容踩线”、降低运营成本。
随着网络内容合规化监管日益完善,内容风控既是娱乐社交产品运营支出的大头,也事关产品生死。
单纯降低运营成本,或者加强合规化运营可能不是很难。难的是在保证合规化运营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不久前,网易智企将旗下网易云信(通信与视频PaaS平台)和网易易盾(数字内容风控平台)进行核心技术能力融合,推出新产品“网易云信-网易易盾一站式安全通信方案——安全通”,这是一个新的方向。
一方面,在传统解决方案下,娱乐社交产品的内容传输和安全检测需求常常是被分离的。即企业既要接入音视频的PaaS服务提供商,又需另找一家专门做内容安全和审核的服务供应商协作处理。
而网易智企安全通能一站解决内容传输和安全检测两大问题。让客户在一个后台、一次接入即可配置两套服务,且只需一次结算。不仅简化了技术接入、数据运营和结算,避免工作重叠。还因为产品能力的深度融合,给效果控制提供了保障,实现降本增效。
另一方面,网易智企安全通支持传输过程中的绝大部分数据类型,可用于娱乐行业标准的三大交互场景——IM、RTC、直播点播中,在内容风控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叠加其配备的多种选择方案,能让客户在不同阶段下按需选择,实现效果最大化下的成本最低化。以RTC场景为例,就配备了“实时审核”、“旁路审核”、“离线审核”三种内容安全审核方式,能够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其次是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
娱乐社交产品同质化已不可避免,产品体验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以娱乐社交产品出海为例。随着欢聚集团、字节跳动、赤子城科技、Yalla Group等在直播、短视频、游戏等+社交领域出海跑通后,中国娱乐社交产品出海已经迎来拐点,成为行业和时代新趋势,也是很多产品未来发展的重点。
不过,娱乐社交产品出海当下最大的难题在于数据传输和数据安全。即在长距离、复杂网络条件下,如何保障各种数据实时传输和用户体验,以及符合当地的数据安全政策。
这也需要技术升级来支撑。仍以网易智企为例,在发布网易智企安全通的同时,其旗下的网易云信还发布了业内首个独立于业务逻辑的传输层基座——“全球智能路由网络WE-CAN(Communications Acceleration Network)”,从数据传输质量和数据安全层面为娱乐社交出海加速。
一方面,凭借“分层解耦,分级服务,路径复用”等创新设计,WE-CAN能为99.9%的通话提供无卡顿的音视频服务,全球范围内延迟不超过250ms,让跨国通信接近专线质量。另一方面,WE-CAN已在印度,中东,欧洲,北美,北非等全球200+主要地区实现节点部署,且符合各个地区的数据安全政策。
与出海不同,娱乐社交产品在国内市场当下最大的痛点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用户争夺加剧、留客成本变高等。
举个例子,配音并不稀奇,但配音秀App却很特别。作为全球首款成功出圈的手机配音社区,最高12人同时在线畅聊的优质体验,以及美声、变声特效带来的新奇场景和玩法是其成功的关键。这背后,离不开网易云信利用深度学习与音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在AI降噪等方面进行的优化改善,保证了多人语聊时的高清音质。
可见,从“娱乐”时代到“泛娱乐”时代,娱乐社交产品不管是出海发展,还是在国内发展,通过技术突围,都是不二途径。
四、结 语
总的来说,对娱乐社交行业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但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属于科技创新的娱乐社交时代。
摆在娱乐社交产品面前的,要么加强技术自研,提升内功。要么选择专业第三方平台技术赋能,加强外援。而前者适合少数大企业,投入高、风险也高。后者则适合绝大数企业,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而娱乐社交的新红利,不仅属于娱乐社交产品,还属于类似网易智企这种产品背后的平台。深耕娱乐社交的网易智企,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安全通和WE-CAN,远非秀肌肉和表决心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一家头部技术企业,凭借自己的行业嗅觉,针对市场变化做出的本能反应——展现了其对产业未来趋势的预见,以及极强的业务迭代与进化能力。
而从娱乐社交发展史来看,无论是娱乐社交产品,还是为产品赋能的技术平台。在技术更迭上,谁能契合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又能跟上市场不断变化的步伐,谁就将率先赢得发展。如今,好戏才刚刚开始。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