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别开生面的中科创达(SZ:300496)技术大会在北京56文创园举行。与别的技术大会不同的是,这次技术大会的展示场所竟然搬到了文创园里的由新书店。
在一排排密密麻麻书架的衬托下,展示着中科创达的各种解决方案和产品:
一个旋转的托盘上放着待检测的电子元器件,通过摄像头,智能视觉检测系统能够快速检测到元器件是否为合格产品;一个黑盒子同时连接24个摄像头,能够智能巡查岗位人员的在岗、离岗情况,安全头盔佩戴情况,以及火情等情况;驾驶员监测系统则能够根据驾驶员脸部的表情检查出TA是否正在打哈欠、打电话、抽烟,并给予安全提醒。
现场还演示了中科创达为北京奔驰开发的智能机器人,它自动奔走在工厂车间里,将急需的零部件及时送到工人的手中。
而在书店外面,还停着华人运通前不久刚刚发布的超跑SUV——高合HiPhi X,其中的智能座舱系统,也是中科创达参与开发的。
在人文荟萃的书店,展示硬邦邦的科技成果,这难道不是一种不同学科和领域的融合?其实,这也是中科创达CTO邹鹏程希望达到的效果,因为他深信:
面对正在到来的智能时代,中科创达只有通过构建智能融合系统,实现与生态网各方的深度融合,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008年就加入了中科创达的邹鹏程,既参与、也亲历了公司12年来的发展和变化。作为一家以操作系统作为核心的技术型公司,中科创达涉足的领域一直都在扩展,从2008年的移动互联网设备,到2010年的智能手机,再到2014年的智能网联汽车,2016年又进军智能物联网,今年更是大规模进入边缘智能。
学自动化专业的邹鹏程,带领着他的技术团队,一直坚持系统化的思维模式。经过了12年的积累,他们正在打造一套完整的智能融合操作系统,从底层往上依次为智能模组TurboX SOM、智能套件TurboX Kit、智能中间件TurboX OS Ware;在其中的每一层,中科创达都能够提供丰富的产品,以适应不同行业、不同技术、不同平台的不同要求。
例如,中科创达的智能模组产品中,有些搭载了性能强悍的高通骁龙移动平台,还有一些则配备了低功耗、长续航的芯片,同样也有一些产品支持并内嵌NXP芯片。总之,只要是目前智能设备领域的主流芯片,总有一款智能模组能够与之相配。
在这次大会上,针对不同芯片厂商的开发板规范不统一、不兼容的问题,中科创达还专门联合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软件所等8家机构成立了开放板卡推进组,制定统一的开发板规范。“这样解决了不同芯片厂商拥有不同生态的问题,避免各种开发板和生态不互联互通带来的障碍,可以很好帮助客户提升产品推进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邹鹏程表示。
在丰富的智能模组之上,中科创达还打造了8套不同的智能套件,分别应用于AI(人工智能)、机器人、边缘计算、跟踪定位、相机、汽车、可穿戴设备、XR(混合现实)8大领域。今年6月,中科创达携手高通公司发布了机器人开发套件——RB5平台。该平台一经发布,就被新松机器人、猎户星空等多家机器人制造商看中,并广泛应用在乒乓球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产品一度供不应求。
而在更上层的智能中间件领域,中科创达的产品也同样非常丰富,包括用户界面、多媒体、分布式连接、协同、边缘计算、人工智能、设备、安全共8大类,每个大类之下至少还有3小类的产品。
邹鹏程透露,中科创达还在打造一系列应用广泛的融合技术,包括端侧智能、算力组网、多摄像头融合、基于SOA架构的智能驾驶舱等。例如,基于多摄像头融合技术,中科创达发布了全天候真无线智能摄像头,只有1毫瓦的功率,却能够实现7*24小时对外界图像的感知、收集、传输和分析,能够广泛应用于货架盘点、人流统计、家庭监控等领域。“当然还有一些我们想不到的应用领域,例如有些客户拿来做野生动物的寻踪。”
如今,拥有一整套智能融合操作系统的中科创达,已经拥有了打开智能世界的钥匙。
不过,如今的智能世界实在是过于丰富多彩,有着与智能手机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这里既没有统一的ARM芯片,也没有统一的Android操作系统,更没有统一的GMS服务,而是呈现碎片化、百花齐放的局面。
为此,中科创达想出的办法仍然还是两个字:融合。作为操作系统技术和产品提供商的中科创达,正在与各层次的技术厂商、系统集成商融合在一起,打通针对性的平台和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
在这次大会上,中科创达与亚马逊云服务(AWS)、施耐德电气一起发布了融合智能工业视觉平台TurboX Inspection。这个平台针对工业领域多样化、产品周期更新快等特点,提供目标检测、识别、分类、分割四大AI视觉算法能力,还有一站式的工业视觉整体解决方案。为了打造这个融合平台,中科创达将自己的边缘计算能力在云端与Amazon SageMaker算法框架实现深度融合,在终端与施耐德的各种工业自动化设备实现无缝对接。
其实在正式发布之前,这个视觉平台已经在多家大型工业企业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其中,一家国际领先的电子元器件企业,之前采用了传统机器视觉进行产品检测,可是,由于产品良品率高,不良品数据积累少,再加上产品换型速度快,传统机器视觉学习力有不逮。
采用了融合智能工业视觉平台之后,这家企业只需要提供较少的样本图片,就能够快速完成训练、验证和交付,从而将推理时间从超过50毫秒减少到低于20毫秒,将20%的过检率降低到了1.5%;更令客户惊奇的是,过去高达3%的漏检率,如今竟然直接降到了0。
“我觉得未来IT(信息技术)和我们OT(操作技术)的公司可以更深入地把所有的数字化技术融合在一起,为我们的工业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深有感触地说道。
在今年国庆期间的北京车展上,华人运通推出的超跑SUV——高合HiPhi X技惊四座,它竟然能够伴随着车内播放的《我爱你,中国》,驾驶舱前面的大屏幕自动播放国庆献礼的视频,自动打开和关闭车门和天窗,就像跳舞一样。
华人运通副总裁李谦透露,这辆车里的娱乐系统中间件就是与中科创达联合开发的,实现了将底层硬件和基础功能,与应用层完全区隔开。“我们通过一套计算架构,把车辆的计算平台跟云端的计算系统有机地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计算体。”
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极大地提升了应用的开发效率。就像这次北京车展的献礼节目,本来只是华人运通创始人丁磊临时想出来的主意。如果是常规的车辆,要实现这套功能,至少需要3个月的开发时间。而有了这套娱乐系统中间件,华人运通的团队实际上只花了一天时间,而且99%的时间都在做创意,真正开发的操作只花了4分钟的时间。
“未来,智能座舱将从驾驶空间演化到智能大脑,成为联通车、路、人、云的数据和应用,融合数字世界和实体世界的决策系统。”中科创达副总裁李维山表示。
这就是融合的力量,融合让中科创达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通各行各业应用的任督二脉,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
如今,中科创达的整套融合战略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并且体现在公司的业绩上。
从中科创达2020年半年度报告可以看到,公司智能网联汽车业务较上年同期增长64.83%,物联网业务较上年同期增长 91.56%,增速均远远高于公司整体营业收入42.78%的增速。今年上半年,这两块新业务所带来的营业收入合计为4.87亿元,占到了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46.4%。
融合战略,同样也为中科创达带来了更多的收益。今年前三个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40.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了88.05%。
“计算和通信在融合,云端和终端在融合,软件和硬件在融合……今天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在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找自己的定位。”在这次技术大会上,中科创达董事长兼CEO赵鸿飞已经在畅想智能时代的到来了。未来,不喜欢体检的他,能否在走进公司大门的同时,就能够通过融合的智能解决方案,马上拿到自己的体检结果?
为了应对这样的智能时代,他给自己的公司找到了足够简单的定位,那就是“在手机的时候我们把操作系统技术做好,在汽车的时候我们抓住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大的机会,在物联网操作系统这个领域我们做得更好。智能化行业来了,我们继续做好行业的操作系统。”
抓住智能时代的融合大趋势,专注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会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