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首发屏下摄手机的中兴,能否走出“other”队列?

懂懂笔记 2020-08-22 阅读: 7,311 次

或许谁也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的会是中兴。

近日中兴宣布,其将在9月1日正式发布全球首款量产的屏下摄像头智能手机 A20 5G。根据中兴目前公布出的官方渲染图可以看出,新机正面没有任何开孔,屏幕边框也较窄。

对于屏下摄像头市场用户是期待的,但说实话刚看到中兴首发量产机型时还是有些令人错愕,毕竟作为一家二线智能手机厂牌,中兴这两年在国内市场的确实没有太多存在感。而仔细回顾中兴过去几年的一系列产品又会发现,在这类“先进技术”的量产方面,中兴和它旗下的努比亚一直都相对激进。

可惜的是,这些激进举措以及技术概念并没能体现在中兴手机产品的销量上。在马太效应日趋极致的当下,中兴手机在C端的声音也变得越发弱小。那么,如今抢跑“全球首款量产屏下摄像头”,又能为中兴带来什么?

全面屏的“最后一步”

从2016年小米发布初代MIX首次推出全面屏概念后,如何打造一块真正四周窄边框,正面没有任何开孔的真全面屏智能手机,就成了所有手机产商的夙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例如缩窄手机下巴的COP封装技术、解决物理指纹识别按钮的屏下指纹技术等不断出现。技术的进步让手机屏占比越来越高,但直到今天,前置摄像头的处理依然是实现真正全面屏的最大挑战。

从“刘海”到“水滴”屏再到挖孔屏和升降摄像头,各手机大厂几乎尝试了所有的方式。其中升降式前置摄像头可以实现理论上的最理想全面屏状态,但由于升降式摄像头的机械结构会占据较多的内部空间,同时带来更多的机身重量等问题,始终没能成为主流。

这种情况下,像当年屏下指纹识别消灭实体指纹识别按键一样,用户和厂商都开始聚焦屏下摄像头技术。

关于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发展,相关通讯行业专家对懂懂笔记表示:“其实从基本的实现原理上来看,屏下指纹和屏下摄像头差不太多,都是穿透屏幕来进行拍摄。现在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就是通过光电式的指纹传感器来拍摄用户指纹,再通过算法与录入的图像进行对比,来完成对用户指纹的识别。”

不过上述人士也强调:“这也只是理论上的类似,二者在技术实现难度上差距是非常巨大的。”首先,距离上有很大差距,指纹识别是将手指直接按在屏幕上,但自拍时用户不可能把脸贴在屏幕上,跟手机屏幕之间还是有一段距离;其次,指纹识别最主要的任务是拍手指,并不需要考虑太高的画质要求,而前置摄像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证拍摄照片的质量。“不过,OLED屏幕虽然透光但透光率不高,凭借着高亮度可以满足屏下指纹的需求,但想要满足屏下摄像头的需求还是非常困难的。”

可以说,如何让屏下摄像头彻底摆脱屏幕的遮挡,是突破这一技术的最重要难点。

关于这次首发的屏下摄像头技术体验效果,中兴通讯消费者体验部部长吕钱浩也在微博中这样表示:“新机自拍效果不用担心”。或许,中兴首发这一技术让外界略感吃惊的原因,除了技术本身的难度以及中兴过去几年较低的品牌存在感之外,就是友商的“低调”。

此前小米、OPPO等友商均已展示过相关屏下摄像头的工程样机,另外今年6月屏幕供应商维信诺也曾宣布实现了全球首个可量产屏下摄像解决方案,并且已经完成批量交付。

OPPO此前展示的屏下摄像头工程样机

就在7月初,还有消息称维信诺已经和华为达成25亿元订单,当时这一消息传出后维信诺的股价也是迅速飙升。虽然维信诺并没有披露与华为的具体合作细节,但外界普遍认为屏下摄像头方案将是合作的重点。

因此,关于谁能率先发布搭载屏下摄像头新品的猜测,外界的重点一直都在这几家身上。至于中兴此次首发的屏下摄像头方案,有消息称正是维信诺提供的。

这里就必须讨论一下手机厂商供应链的话语权问题了。在智能手机市场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供应链企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一家企业对供应链把控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其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效率)。

此时,一家手机企业的市场份额往往决定了其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市场份额越高、体量越大的企业,话语权势能自然不言而喻。

高市场份额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供应链技术和产品的首发,甚至是拥有一定独占期。过去小米、OPPO、vivo这些头部企业已经多次使用过这些“特权”,但中兴显然不属于“头部“,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也不会有这些大厂的特权。

这种情况下,能拿到屏下摄像头这一技术的“首发“或许是中兴方面花了很大力气的结果。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其他友商如果愿意的话也能抢发,但它们认为技术尚不成熟所以放弃了。

不管怎么说,中兴拿到了首发屏下摄像头量产机型这个卖点,但这次抢跑能否借助这一市场期待已久的技术方案换来高销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招鲜难改变市场格局

回顾中兴以及努比亚过去几年手机终端产品线的发展,我们会发现一个特点:这种“首发”某某先进技术或者在某件产品上带来一些亮眼的设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从最初努比亚的“真正无边框”nubia Z9,到后来“前后双屏且后屏可以完全隐藏”的nubia x,以及可以“弯曲屏幕”的智能腕表nubia alpha,再到“智能折叠屏”的中兴Axon M等等,这些产品如果单从设计的差异化上来看,都可谓独特和成功。但最终,它们的销量和市场口碑又是怎样的呢?

就像一位网友看到中兴官宣屏下摄像头手机之后的评论:中兴每次都是起了个大早,看了看天色,懒得赶集又躺回去睡了。”

过去因为手机的同质化问题,很多业内人士都强调只有做出差异化的产品才能冲出红海。但事实证明,仅仅只有差异化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

优秀的用户体验是由产品设计、品牌、系统UI、售前售后服务等等一系列因素共同打造而成。同时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手机企业还必须拥有强大的供应链把控能力、完善的销售渠道搭建以及优秀的市场营销。而中兴手机在这些全方面的竞争中,一直显得有些后劲不足。

作为一位手机圈的老将,中兴手机的企业文化已经不是那么年轻,营销层面似乎也有些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照理说不管设计成功与否,过去中兴做出那么多极具差异化理念的设计和产品,总应该有些“声浪”,但多数新品发布之后市场反响始终小的可怜。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有人认为,那些差异化的设计本身并不成功,所以市场对其不敢兴趣。

这里我们不妨将其和前不久小米发布的“首款量产”透明电视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小米透明电视发布后,引起了极大的市场关注和讨论,小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认可。其实抛开那些赞誉,从电视产品本身来看透明电视的概念并不是首次出现,而且这款电视除了透明的特点之外,其他如分辨率等硬性指标要逊于其他电视产品。

但这些缺点并不耽误小米获得了巨大的市场认可。我们不否认透明电视本身足够惊艳,但这其中小米的营销策略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兴手机宣布首发屏下摄像头这一重量级产品之后,依旧没有引起媒体和舆论太多的关注和讨论。试想一下,假如是小米或者华为宣布发布屏下摄像头产品之后,又会上几个微博热搜?

如今,IT、互联网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触达用户,很多时候都是高管本人KOL化,亲自上阵冲在社交平台的第一线,吸引众多用户的眼球。反观中兴这边,显然没有能打的社交媒体“红人”。

没有足够的用户基础,企业自身又缺乏触达用户的手段,就很难得到充分的用户反馈、了解用户需求。这也导致过去很长时间以来,中兴手机无论是在硬件搭配还是系统UI方面始终没有一分亮眼的答卷。特别是系统UI上,相比较华米OV等头部企业越来越成熟的系统UI,中兴手机在软件层面始终都是用户吐槽最多的地方,甚至有用户直言“他们的系统不像一个国内公司的作品”。

面对5G时代,作为老牌的通讯企业中兴一直想拿出“翻盘”作品,似乎也对此充满信心。

中兴终端前任CEO徐峰在去年12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20 年中兴通讯将推出 10 款 5G 智能机,中兴通讯的总体目标就是成为 5G 先峰,重返销售市场流行。

但理想和现实总是会有出入。前不久,中兴通讯微信号官宣,努比亚手机总裁倪飞将接替徐峰出任中兴终端CEO,未来四个月内这“10款5G手机”不知结果又会如何。

如今2020年只剩下三分之一,中兴智能手机在市场中唯一的亮点,依然只是努比亚旗下的红魔游戏手机系列。但游戏手机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品类,而且即便是在这个相对小众的垂直市场中,红魔的市场份额也并不理想。根据个推大数据发布的《2020年Q1专业游戏手机品牌市占率分布报告》显示,截止今年第一季度,红魔在专业游戏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只有21.81%,而小米旗下的黑鲨则占比71.61%。

倪飞接任终端CEO之后,依然要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终端CEO这个位置在中兴内部可谓烫手山芋,尽管倪飞过去带领努比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未来依然会举步维艰。

如今的倪飞或许很难再有当年初创努比亚时喊出“三年成为全球知名品牌三步走”的那种豪情,毕竟今时不同往日,正如前魅族副总裁李楠说曾经强调的——智能手机的战场要消失了。无论这一观点是否夸张,至少从现阶段的市场格局以及过去几年市场走向来看,销量榜单中位列“other”的手机企业,确实已经很难看到突出重围的希望。

当然,作为一家老牌通讯服务商,凭借其他业务的支撑中兴手机业务或许依然能有一番作为。只是始终徘徊在市场边缘的滋味并不好受,如何让创新转化成销量,无疑是中兴以及倪飞首要考虑的问题。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

懂懂笔记
懂懂@笔记 自媒体人、行业分析师&特立独行的行业记录者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