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去“金融化”强“科技化” 360数科业务升级的必然选择

懂懂笔记 2020-08-22 阅读: 6,372 次

在《圣经》新约部分,有一句话流传很广:“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这句话用来诠释近年来金融科技行业的变迁,再合适不过。

从2018到2020,“去金融化”已经成为金融科技行业的大趋势,从京东金融更名“京东数科”到蚂蚁金服更名为“蚂蚁科技”,再到不久前360金融更名为“360数科”,互联网企业正在加速“去金融化”过程。

但“去金融化”并非只是一个口号,也不止是改一下名字这么简单,它对一家金融科技企业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苛刻。360数科之所以在不久前才正式更名,更多是得益于自身业务不断升级,以及技术能力的持续增强。

尤其在近两年来,在承接360集团多年数据储备和安全技术储备的基础上,360数科在技术研发和实践上更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你甚至很难想象,360数科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在2019年一年就提交了382件发明专利,位列中国金融科技公司专利申请数量第三。

金融机构的核心资源是牌照和资金,而像360数科这样的科技公司优势则在拥有技术和客户:你主打金融,我主打科技,只有这样的配合,才能奏出金融科技和谐发展的“协奏曲”。

技术能力日臻成熟 是时候回归科技本源

今年5月9日,银保监会正式印发《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从风险管理体系、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贷款合作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由此,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的分工也更为明确:持牌的金融机构将加速新技术的应用实现数字化转型,而像蚂蚁科技、京东数科、360数科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则要加大技术服务的输出,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加速拥抱金融科技浪潮。

2019年是360数科全面开启战略升级的一年,这一战略升级主要体现在加速拥抱技术层面,也正是这一年的积淀,为今天360数科的品牌升级奠定了基础。2019年,360数科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双方在联合推进人工智能学科在金融领域应用落地的同时,也在聚焦顶级AI人才培养和招募工作。

继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成立后,360数科随即成立了隐私保护与安全计算研究院,引入联邦学习技术发力大数据隐私保护研究。尤其在原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蚂蚁金服人工智能资深算法专家张家兴博士加入360数科任首席科学家以来,360数科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搭建起了数据AI融合中台,完成了智能金融全链路的打通。

如今,360数科汇聚了来自各个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其中风控团队更是打造了一支AI算法专家的精英之师;而金融人才也多有在央行、平安集团、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从业的经验,可以说,360数科是一个由“最懂金融的技术团队”与“最懂技术的金融团队”组成的“黄金搭档”。

在这样的人才结构驱动下,360数科逐渐完成了一整套技术能力的构建,具体包括以下六大技术能力:1、动态风控策略指南针——Argus智能风控引擎,2、实时定价操控系统——宇宙魔方定价引擎,3、个性化智能服务平台——Cloud Bank系统,4、精准高效触达用户——RTA获客系统,5、数字金融时代AI利器——智能语音机器人,6、基于分割式神经网络的联邦学习框架。

随着人才体系和自我技术能力的搭建完成,360数科业务中越来越多比例由技术服务贡献。懂懂笔记认为,在这种情况下,360数科日前的品牌升级,可以看作是公司回归科技本源,推动业务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自2018年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都在积极通过拥抱科技、品牌升级等方式,加速“去金融化”进程,转变自身业务发展逻辑;但彼时的360数科并没有盲目跟风,毕竟相比较品牌的升级,技术能力和业务逻辑的转型升级才是核心所在。因此,今天360数科的品牌升级,既是顺势而为,更是水到渠成。

从自我应用到能力输出 技术体系已就绪

对于一家脱胎于互联网企业的金融科技企业来说,以科技之名行金融之实容易,但以科技之名行科技之实就没那么简单了。这不仅需要自身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还要对金融业务有着深刻的理解,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才有可能将这些能力融合在一起,实现对外输出。

金融业务方面,360数科自成立以来一直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持续完善,目前已逐渐形成了面向电商、小微、三农及个人用户的专业化、差异化金融服务。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三农小微累计授信四百多万人,累计借款近三百万人,累计借款金额逾703亿元。

而技术储备方面,360金融已经逐渐形成一整套成熟的技术体系,这里既包括提供模块工具、联合建模、业务咨询和系统架构搭建咨询等服务;还包括根据不同场景下业务和风控需求,提供对应的模型和策略方案。

凭借对金融服务的深入理解和技术的持续研发,360数科已经可以为持牌金融机构提供个贷和小微业务在营销、风控和客服等应用场景的分阶段的标准或定制化解决方案,具体包括营销科技赋能、风控科技赋能和运营科技赋能。

在营销科技赋能上,360数科开拓了全渠道精准投放RTA模式获客。RTA模式的应用,通过实时广告程序接口,发挥360数科与投放渠道双方的数据、模型能力,实现实时的广告优选,实现“人群筛选个性化,流量优选实时化”,很好地解决了个性化、实时性,以及数据安全的问题。目前,360数科已经与今日头条、腾讯、快手等开展该方面的投放应用。

在风控科技赋能上,360数科已经建立起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全生命周期精细化风控系统。贷前,360数科通过给客户进行打分,来发现其是否是潜在的多头客户;贷中,360数科则通过研究用户的行为模式等方式去更加精细化地去管理风险、预测风险;贷后,360数科则制定了不同的催收的策略,通过对用户进行客户和分群,来制定相应的催收方式。

其中,超高效全质检催收系统的应用,会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客群和不同的催收业务类型,设定差异化的催收场景和催收方式,同时严格保证整个催收流程的合法合规。借助360数科的智能语音技术,360数科语音机器人从客服、质检、催收角度规划了不同特长的产品,可以通过彼此间的配合,高效、标准的完成相关工作。到今年1季度末,360数科共研发143款智能语音机器人。

在运营科技赋能上,360数科的智能客户运营系统,可以将整个流程自动化,将过去几周的工作量降为几天,使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同时,通过模型帮助决策,可以让运营变得更精准。比如,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标签圈人群;投放结束后,实时获取数据分析结果等。

聚伙伴促生态 为金融机构注入科技新动能

凭借成熟的技术体系,360数科在原有的金融服务基础上,也逐渐成为技术能力的输出者,开始帮助更多的金融机构拥抱金融科技浪潮;这恰恰也契合了当下金融科技领域发展的大趋势。

尤其在金融与科技的日趋融合的今天,科技企业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和分工也逐渐明确。像360数科这样的科技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面向金融场景的科技能力打造,帮助金融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而金融机构则负责探索基于科技的金融业务创新,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科技企业为金融机构提供的助力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科技企业的科技能力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实现目标用户精准触达与高效转化,包括前端投放获客、客群圈定、建模和前置筛选等;二是科技企业通过大数据和精准建模,可以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识别用户,提高风控准确度,降低服务门槛,渗透下沉市场;三是科技企业在系统架构、产品运营、场景运营等业务环节,可以推动金融机构实现数字化、自动化,提升系统性能,降本增效。

这样一来,金融机构就可以借助科技为更多的用户提供金融服务,进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于那些在科技能力方面不强的中小金融机构而言,面对居高不下的获客成本,以及零售客户风险控制成本、效率等方面的挑战,选择与第三方金融科技企业合作,无疑是加速自身数字化转型的最优选项。

为此,360数科也在加大与金融机构开展联合建模、共同设立联合实验室等项目,协助金融机构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帮助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目前,已有多家金融机构在360数科的技术支持下完成自主风控的搭建,实现线上信贷业务全流程的打通。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360数科机构合作伙伴数量已增至近百家,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各类持牌机构。在360数科的助力下,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在业务流程上均实现了98%的全自动化审批。

由此,360数科也逐渐与这些金融机构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金融生态系统,一边链接亿万用户,另一边链接不同金融机构的多种金融产品。从接触潜在用户到最终帮助用户找到合适的金融服务,360数科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包括获客、客户经营、判定用户风险以及贷后管理等全链条服务,同时,在这一流程中更多了科技对金融业务的加持。

如今,金融科技监管的不断成熟,让金融与科技的业务边界日趋清晰,让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这一大背景下,360数科的品牌升级,蕴含的是其对自身科技能力的强化,以及寻求通过科技能力输出寻求新增长极的决心和行动。尤其在传统金融机构加速数字化转型的今天,360数科的科技能力不仅可以加速这一进程,还将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进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

懂懂笔记
懂懂@笔记 自媒体人、行业分析师&特立独行的行业记录者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