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疫情成智慧医疗“加速器”,巨头争相布局但新老问题交织

来咖智库 2020-07-08 阅读: 7,556 次

此次科技“战疫”中,智慧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场也在加速成长。

 
今年来,格力、阿里、百度以及京东等众多巨头公司,都先后注册新的医疗子公司,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医疗用品、器械销售等,布局医疗健康领域。不仅是新成立公司,还有更多公司通过增资、入股、升级架构以及与各地医院合作等多种方式,涉足或深化智慧医疗业务。比如搜狗,就通过入股春雨医生,以提升医疗相关的AI信息服务能力,未来将发展成独立业务以打造互联网数字家庭医生。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我国智慧医疗市场投资规模增长迅猛,从2016年的437亿元增至2019年的885亿元,预计2020年我国智慧医疗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
 
此次突发的疫情,极大地推动了市场对智慧医疗的认知,促进了众多应用的落地。而在5G和“新基建”的风口下,人工智能的智能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深度学习等领域,已经开始逐步地应用到手术智能决策、知识表达、智能规则引擎、临床知识库等方面,带动智慧医院、分级诊疗、远程诊疗等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医疗行业将向智慧化不断演进。
 
但对智慧医疗企业来说,如何解决医疗数据孤岛、商业盈利模式、人才培养以及落地等问题,仍是横亘在它们眼前的一些现实难题。
01
5G加持,智慧医疗各显神通科技“战疫”
此次疫情期间,同时当前也是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爆发的时间,互联网医疗以及智慧医疗主要包含医疗电商(网上药店)、健康服务(预约挂号、问诊、医疗知识百科)、消费医疗(预约体检、医美服务)、互联网医院(企业与公立医院共建互联网医院)、医疗云平台搭建(远程医疗平台、影像云平台、大数据云平台)、AI诊疗辅助平台(语音电子病历、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智医助理)等业务,这些都得到了更多实践和应用的落地。
 
疫情爆发之后,信息服务以及在线问诊成为智慧医疗抗疫的首发工具。比如阿里健康先是信息普及,在支付宝、淘宝平台上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指导页面;而后在线问诊,又在两个平台上线互联网医生免费问诊服务。还有企鹅健康小站,通过互联网与智能设备的融合,将健康新零售产品、健康检测、远程问诊及放松氧吧等功能融为一体,能够减少普通患者去医院就诊次数,降低线下就诊交叉感染的风险。
 
作为防控新冠的重要手段之一,CT影像诊断和评估以往会受限人力、时间等因素而影响效率。而智能影像技术的推出,不仅可以提高医生的阅片效率,以此帮助诊疗分析,还有助于减少医生的主观偏差,进而减少误诊。比如平安集团就自主研发了移动CT影像车,应用AI读片技术,可以智能量化病灶大小、CT值及肺部占比等,只需要一分半钟就能完成扫描,大大减少患者排队聚集;还有GE医疗,通过定制化研发肺部影像AI辅诊工具和算法模型,能够让系统在8秒之内对300张至500张片子进行智能检测,为医生提供病灶类型、病灶层面、病灶肺段位置等信息,现已在全国多家承担疫情防控的医院中投入测试。
 
而随着5G技术的不断普及,高清视频、5G+远程会诊、远程诊断、5G+热成像等更多智慧医疗的应用也在走向成熟。以远程会诊为例,在本次疫情战疫中,武汉协和医院、火神山医院第一时间就开通了5G远程会诊平台。借助华为云WeLink,北京朝阳医院与武汉首次进行了远程病例讨论,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与火神山医院的一线医务人员一同对病患进行远程会诊。之后,华为陆续支持重庆、浙江、福州、辽宁、广东、河南、山西、贵州、广西、海南等地的上线5G远程会诊平台。
 
另外,在疫情防控当中,因为推崇“非接触式”“智能”“数字自动化”等元素的医用器械,各种AI智能机械也渐渐进入了实践应用。尤其是在智能化管理方面,各种智能机器人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精准的数字统计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增强了防疫的安全性。今年2月,京东物流智能配送机器人上路,完成了给医院无人配送的第一单;还有中国移动联合产业链推出的5G医用测温巡逻机器人可进行巡逻测温。
 
有专家认为,未来,智慧医疗行业将会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学技术的基础上,在疫情预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并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中发挥重大作用,帮助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02

政策催化,医疗器械成巨头布局重点

来咖智库曾在《常态防控之下,核酸检测热背后的资本图谱》一文中,分析了疫情对核酸检测相关机构和公司带来的资本热潮。同样,智慧医疗在今年也掀起了一轮新的投资热点。
 
从整体趋势看,支持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的政策,正在从中央到地方逐步推进。今年,国家卫健委相继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家医保局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等。
 
与此同时,工信部发出倡议:全国各地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实施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宽带网络和5G领域)的通知》,在七项5G创新应用提升工程中,居于首位的便是“面向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5G智慧医疗系统建设”。
 
此次应对疫情,我国积极利用在人工智能、热成像、人脸识别、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和领先优势,针对疫情防控积极研发人体温度筛查红外热像仪、非接触式医用听诊器、防疫巡逻机器人、无人消杀巡检机器人、防疫消杀服务无人机等产品,并相继在多个省份的火车站、汽车站、机场、医院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为复工复产带来的人员流动和聚集筑起了安全屏障。而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医疗器械领域也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注意,未来智能医疗产品、应急防护类用品、体外诊断产品等需求将逐步提升,而高端医疗器械有望成为下一个热点。
 
比如今年格力、百度、阿里等新成立的医疗健康类子公司,都将医疗器械销售作为其重要的主营业务;而京东、腾讯则变更工商信息,将经营范围新增一类、二类以及三类医疗器械销售。
 
中国作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此次疫情正在推进国内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并成为医疗器械行业长远发展的催化剂与加速器。而随着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产业生态雏形已显现,下一步,国产替代如何加速,如何从短期利好变成长线利好,智能化程度如何提升,是未来发展的三大核心方向。
03
数据共享与商业模式成发展掣肘
 
此前,智慧医疗被认为是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尤其是大部分企业的盈利模式仍然不够清晰,仍处在探索阶段,即便需求刚性,未必能形成足够的规模及良好的盈利模式。
 
而此次疫情,也暴露出我国智慧医疗乃至医疗行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传统医疗信息系统相对封闭,存在大量数据孤岛现象;医疗设备联网能力不足、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难以互通,设备共享困难,资源利用水平偏低;医疗物资产业链数据存储分散,未实现互通共享和开发利用,无法基于大数据开展高效调度和分配,产业协同能力严重不足等。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此前也提到,我国医疗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加速,具体表现在:第一,传统医疗资源投入“重硬轻软”,信息化短板严重制约医疗整体供给能力提升;医疗信息化便民惠民基础较差,“信息孤岛”阻碍优质医疗的公平可及;医疗AI的审批创新相较市场发展和国际实践仍显不足,数字医疗工具的监管环境仍待优化。
 
目前来看,数据已经成为智慧医疗的核心,但是非标准化数据和数据孤岛问题在国内医疗行业依然比较明显。和国外不同,国内病人在不同的医院的诊疗数据并不互通,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生的诊断效率。而要让数据更有效的利用,则需要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完善,推动开放的数据共享,才能更好地推动行业发展。
 
在解决数据共享问题方面,网易公司CEO丁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需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对重特大流行性疾病的监测分析能力,比如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病患大数据分析中心”,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动态研判生化数据、医学影像等关键信息,确立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的机制。
 
此次抗击突发的疫情,智慧医疗领域的各个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给社会普及了这方面的认知和应用,但是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其商业模式,尤其是改变烧钱不盈利的模式,而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落地难。
 
总得来说,疫情过后,智慧医疗要获得更好的发展,还是要打破数据壁垒以及运营模式。而在未来,建设基于5G网络的智慧医疗系统,以及与新基建融合的医疗行业,也将成为医疗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选择。
来咖智库
财经圈里*科技,科技圈里*财经。带给你不一样的独特视角和深度分析。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来咖智库】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