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幅完整的平安智慧医疗图景,正在浮出水面。智慧医疗正在进入深水区,平安如何做到提前卡位?
文 | 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2011 年,由 IBM 研发的「超级电脑」Watson 在美国最受欢迎的智力竞猜节目《危险边缘》中击败了这个节目历史上最强的两名人类选手,摘得桂冠,成为人工智能历史上极具代表意义的一个里程碑。
就在人们猜测这种「神奇」技术将作何用处时,IBM 在第二天宣布,Watson 人工智能将首先被应用在医疗领域,成为一名「智能医生」。
现代医疗,作为一种为人类健康所服务的基础产业,兼具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也使得它成为前沿技术的重要应用阵地。所有人都相信,以 AI、大数据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将深刻改变未来医疗。
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中国平安掌舵人马明哲就有了将医网、药网、信息网三网融合,打通数据与服务的设想。随着平安集团近十年在科技、金融及医疗产业上的不断投入,一幅完整的平安智慧医疗图景已经浮出水面。
从版块划分来看,平安智慧医疗可以总结为建立在医疗科技底座上的 PPP 开放平台,所谓「PPP」,分别指的是居民与患者(Patient),服务提供方(Provider)和支付方(Payer)。
依次拆开,首先是在居民与患者方面,基于平安好医生的患者入口,由平安智慧医疗提供一体化的医疗服务解决方案。根据平安好医生财报,截至 2019 年 9 月末,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已突破 3 亿,用户活跃度和粘性位居行业第一。
对于服务提供方,则包括了医院、诊所、第三方检测中心以及药店,依托端到端的智慧医疗管理平台,平安能够为通过提供分级诊疗、专科转诊,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在支付方面,平安保险业务可以直接完成理赔闭环,平安人寿、平安健康险、平安养老险均参与联动,与此同时,平安医保科技也在对 2B、2G 两方面同时科技赋能,帮助商业保险公司与政府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更加有效地控费。目前,平安医保科技已覆盖全国 200 余城市,为8亿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帮助医保节约支出近4000亿元。
最后渗透到整个医疗服务链条中,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则都由平安智慧城市所支撑。
不难发现,平安正在构建的,是一个同时囊括患者、服务提供方和支付方的完整闭环。而谈到医疗闭环模式,恰好有一个特别典型的商业案例值得参考,美国凯撒医疗。
凯撒医疗(Kaiser Permanente)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奥克兰市,是美国最大的健康维护组织(HMO),目前已有 70 多年的历史。从成立初期只有 26 名医生、201 名雇员成长为拥有 2 万名签约医生、20 万名雇员,有约 30% 的美国人参保,被认为是引领美国未来的先进医疗模式。
凯撒区别于其他医疗集团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同时集合了医疗健康服务和保险保障,绝大多数患者的健康诊疗服务都能够在凯撒自己的网络中完成。这使得凯撒对于整个系统的管控能力很强,以便于集中化控制成本和医疗风险,控费效率很高。
回过头来再看平安的智慧医疗闭环,因为中国和美国在医疗系统现状上的差异,平安和凯撒模式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别。
单拿出最核心的一点来说,中国最强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公立三甲医院,所谓「千军万马上协和」,平安智慧医疗与这些大医院是通过合作方式连接,带来的好处是避免了完全自营的高昂成本,但相对地,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整体管控的力度。
再从三方诉求来看,患者的诉求是花较少的钱把病看好,服务提供方的诉求是要有稳定营收,而支付方的诉求则是控费,避免出现过度诊疗带来的不必要支出,并且尽可能将患者病程控制在支出较低的早期阶段,要实现这些,支付方必须依靠服务提供方才能达成。
但是因为服务提供方和支付方的诉求不是紧密咬合的,进而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平安的智慧医疗闭环为什么能够运转起来,形成繁荣生态?
秘密就在于平安的智慧医疗。
马明哲对科技的嗅觉一直极为敏锐。
早在 1988 年,平安刚成立不久,主流电脑还是 286 配置的时代,马明哲在央行来考察时就说要让平安所有人都用上电脑。进入新世纪,BAT 相继成立的时候,平安已经在马明哲部署下建立了 PA18 网站,试图结合保险和互联网电子商务。
平安的医疗科技布局始自平安的第三个十年。2008 年开始,按照马明哲的规划,平安开始探索「金融 + 科技」,这里面的科技就已经不止是 FinTech,而是包含了医疗应用的科技研发。
10 年间,平安投入 1000 亿,聚集了 9.9 万名科技人员,打造 8 大核心科技研究院、50 多个实验室,建立起集群化、矩阵化、原创化的科研体系。马明哲在 2017 年时就曾自信地表示,平安在医疗科技方面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在平安智慧医疗的生态之中,医疗科技至少发挥了至少三个主要作用。
首先是智能技术构成了平安与生态各方形成合作的重要桥梁。
2019 年,深圳市眼科医院与平安智慧城市签署合作协议,围绕打造智慧眼科医联体正式开展战略合作。而在此之前,深圳市眼科医院已经试运行了平安智慧医疗智能眼部 OCT 筛查系统。这一系统也是全球首款将 OCT 眼底检查和 AI 病灶筛查无缝结合的人工智能影像筛查系统。
与此同时,在 2019 年国际顶级医疗影像会议 ISBI 上,中国平安集团旗下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技术团队获得肺癌病理分割 (ACDC)、内窥镜影像质控 (EAD) 和病理性近视检测 (PALM) 三个竞赛的总冠军以及六项子任务世界第一。
通过在影像筛查和辅助诊疗等方面的智能技术应用落地,平安相当于获得了一块敲门砖,加强了与服务提供方的合作黏性和广度。
第二点是,与智慧城市相结合,从源头上提升了城市的疾病预防水平。
去年平安年中业绩会上,平安集团联席 CEO、分管集团科技创新及医疗健康业务的陈心颖透露了一组数据:
「不增加任何一家医院、医生,平安可以提高市民健康指数,对医生的依从率大幅度提高。平安和当地的卫健委会分析当地市民的健康状况,针对 40 种不同的慢性疾病,去做了预测模型,我们可以预测每个市民接下来一年、三年可能会得不同疾病的概率是多少,卫健委主动筛选让他们做检查。」
目前,平安智慧城市已经与超 111 个城市达成合作,而平安在医疗健康领域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人会为了看病而看病,能够在疾病出现前提前介入,既保护了每一个市民个体的健康权利,也符合政府对于《健康中国 2030》的规划要求。平安集团首席医疗科学家谢国彤表示,平安智慧医疗在甘肃、贵州、重庆等地区的应用效果非常理想,「医生觉得对他们有极大的帮助」。
2019 年 9 月 6 日,平安智慧城市发布西北五省眼科公益行活动,将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个西北省份试点我们上面提到的那款 OCT 眼底检查设备,在当地医院开展智能眼科筛查义诊活动。
同年 10 月 11 日,平安智慧城市带着「AI 医生」走进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让当地居民亲身体验了智慧医疗技术。本次义诊期间,共 157 名当地居民接受了眼部筛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王青教授现场坐诊,针对筛查阳性的居民进一步诊断,确诊白内障患者 47 人,青光眼 11 人,眼底病 22 人。在进行了血压等常规体征检测及个人疾病风险预测的 63 人中,仅 3 人血压正常。59 位高血压群众,有两人收缩压超过 200,最高达 220。还有低血压 1 人,心率>100 次/分钟的有 3 人。个人疾病风险预测显示,高血压高危 37 人,糖尿病高危 18 人。
先进的智能医疗技术正在迅速推广下沉。最重要的一点是,平安智慧医疗对于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有巨大助力,而这可能会是分级医疗推进的重要破局点。
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 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 30%又集中在大医院。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 80%左右的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己的一个感受是,平常有个头疼脑热,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去大医院,尽管每次都需要排长队,甚至连当天的号都挂不上宁可拖到第二天去看。
为什么分级诊疗年年提,但是大医院还是爆满?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患者不信任基层的医疗水平。事实上,基层医疗也确实缺少好大夫、好设备,最终形成了一种负向增强回路。平安智慧医疗开出的「药方」是,通过基于百万医学概念、千万医学证据的中文医疗知识图谱,为人工智能 + 医疗提供基石。目前,平安的辅助诊疗模型已经覆盖逾 1500 种不同疾病。
平安智慧医疗智能公共健康团队负责人,副总工程师李响博士与平安智慧医疗智能影像团队资深专家吕彬博士在去年 12 月登上了学习强国 App 中的《我是科学人》纪录片栏目,李响认为,中国医疗相对最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就是基层,「中国现在有三亿的慢性病的患者,2018 年据统计中国有一半的诊疗发生在非三甲医院。也就是说我们大量的慢性病患者真真正正被推到了基层医院,基层医院医生的时间和能力面临着非常大的考验。」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如果能够在疾病早期就发现这些高危人群,对当事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着巨大的价值。
根据周天财经了解到的信息,平安智慧医疗正在对贵州、安徽、青海等地的贫困村县捐赠 AskBob 医学智库账号,帮助村医提升专业的诊疗水平。培养一个临床大夫需要 8 年时间,但因为技术手段的介入,基层诊疗水平也获得了大范围提升的可能,为分级诊疗的落实提供了新的解法。
如果用数据来衡量,可以看去年 8 月平安公布的中期业绩:智能 AskBob 辅医工具支持 1,500 多种疾病的辅助诊疗,常见病准确度超 95%;AskBob 落地逾 1,3000 多家医疗机构,能够实践证明为医生大幅度节省诊疗时间。
「通过 AI 工具帮助基层医生,为他们提供决策支持,人机协同改善现有的治疗效果和效率是平安最想做到的事情。」李响表示。
科技与医疗的结合虽然想象空间巨大,但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2018 年,IBM Health 部门曝出大规模裁员,多家医院也与 Watson 停止了肿瘤诊疗相关合作。外界分析认为,Watson 医疗调整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市场宣传过于夸大,另一方面则是其主攻的癌症肿瘤方向过于非结构化,算法训练效果有限。
因 AlphaGo 名噪一时的谷歌 DeepMind,实际上也早在 2016 年就与英国 NHS(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宣布合作,后者同意与 DeepMind 分享 160 万名患者的医疗数据,因为引起英国社会的巨大争议,在 2017 年数据共享被叫停,去年 8 月,据《福布斯》报道,负责这一项目的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穆斯塔法已被停职。
智慧医疗正在进入深水区。信息安全、人身健康安全、道德伦理、技术成熟度、人才储备种种问题不一而足。这些都在考验着入场玩家的综合实力,对于平安来说也同样如此。
但马明哲一向敢为人先。
在谈到平安在第四个十年所选择的「金融 + 生态」战略时,他曾表示,「‘金融 + 生态’在全世界是全新的模式,而尝试这种做法,在世界范围也是极少的」。之所以选择布局医疗,也来自于马明哲的深思熟虑,根据他的规划,平安的生态选择标准包含五大核心要素:
- 第一,需要是入口,平安进入后可以在生态的上中下游有抓手;
- 第二,必须要有足够大的规模;
- 第三,必须高门槛,其他人不容易进入;
- 第四,建立生态后必须能够转换为金融价值;
- 第五,可以简单快速地复制发展;
结合五大要素来看,不难发现,平安入局医疗是一种结合自身能力的必然选择。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相比于其他纯线上的科技公司,平安拥有海量的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这是其入局智慧医疗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
一位科技业内人士曾向周天财经表示,BAT 等互联网企业的流量虽然巨大,但数据本身是有属性的,平安所积累的数据,特别是金融领域的数据质量很高。用户刷 100 个小时的短视频,这些数据也大多局限在刻画用户的内容喜好上,但是你购买什么样的保险产品,续费、报案的情况如何则能更真实地刻画出与用户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相关的画像。
而且从商业角度出发,疾病预测、智能诊疗等先进技术的落地,可以让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得到治疗,大幅减少医疗费用及保险赔付,就像谢国彤曾说的那样,「保险业务可以为医疗 AI 积累数据,数据产生的洞见又可以反馈到保险业务中,这是一个天然的业务闭环」。
谋定而后动,有投入、有人才、有场景与数据的平安智慧医疗,已经在无人区抢得技术先机。
2019 年,平安智慧医疗与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在肾脏病顶级期刊《美国肾脏病杂志》上发表有关 IgA 肾病患者的预后风险预测系统分析论文,且该系统于 2019 年 9 月正式上线;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平安智慧医疗合作研究的「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也已在心血管领域顶级会议——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 (ACC) 上发表。
按照联席 CEO 陈心颖所说的科技公司成长四个阶段来看,金融壹账通和医保科技进入了流量数据积累阶段;2019 年年初仍处于流量数据积累期的平安好医生,年中也已进入爆发式增长期。
和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以流量和用户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不同。医疗领域的特殊就在于是供给决定需求,不是需求决定供给。当圈内还在谈互联网正在转向「产业互联网」的时候,平安已经悄然完成了智慧医疗的阶段布局。
去年,中央宣布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文件中明确提到,要在深圳「先行先试前沿医疗技术」、探索建设全新机制的生命医学科学院、让深圳居民「病有良医」。
政策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利好因素,作为深圳标杆企业的平安有望凭风借力,探索出一条智慧医疗的实践路径。
人类历史上,推动医疗行业的改革和进步历来是充满困难的。
2500 年前,希波克拉底倾尽全力,将医学从神鬼桎梏中剥离出来,确立了正确的疾病观和医生的职业自律。
1848 年,塞麦尔维斯博士发现医生经常洗手可以明显降低手术死亡率,一些医生认为没有科学依据,感到受到冒犯就将其草率驳回。
最近几年,许多欧美国家出现「反疫苗浪潮」,一些已经消失的疾病种类死灰。可以肯定的是,智慧医疗的未来一定道阻且长,充满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它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又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英国数学家,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曾说,「虽然我们只能预见一小段未来,但我们已经发现有太多需要做的事情」。平安作为先行者的尝试和探索,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正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