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位老乡发了一篇文章《戛纳最耻辱一刻:AI伪造骗走12奖,DDB三作品被当场拉黑》,引发关注。
文章大意是,有一家名为巴西DM9的公司,利用AI生成虚假CNN报道、TED演讲、用户评价等内容,制作了一条巴西《家电换新·高效支付》的创意广告,这条广告感动了无数评委,居然在大名鼎鼎的2025戛纳国际创意节获奖。
后来因为匿名举报等原因,引发戛纳国际创意节组委会和有关部门重视,最终在各方压力下,DM9和其母公司DDB承认了错误。
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有人认为,DM9无耻,戛纳组委会愚蠢,这起事件是国际广告创意界的一起悲剧和耻辱,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严格禁止AI参与内容和广告创意参赛。
也有人认为,AI参与制作的广告项目,能骗过一众国际顶级专家评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I已经成长到了新高度,我们应该为此欢呼--未来AI将大大提升我们创意制作能力,应该鼓励让AI参与创作,并且参与各种竞赛评选。
2
这段时间也有人问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我的观点和上述两种都不同。我认为,讨论这个话题可能是个伪命题,就像一百年前人们讨论汽车要取代马车,是该支持马车还是支持汽车一样。
当时,有声音就认为,还是马车好,坐马车更环保,更能贴近大自然,而汽车有难闻的汽油味,也不安全;支持汽车的人则列举了汽车的诸多好处,比如效率更快、更不费人。
但现在回过头看,这个话题是不是很可笑?
当然,我这里说的是作为一种实用功能,汽车取代了马车。一些旅游景区把马车作为旅游特色项目,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从本质的基础层面来说,马车已经被彻底淘汰了。这就像电灯取代蜡烛一样。
回到当下人工智能参与创作的话题,为什么说十年后这会是个伪命题?因为十年后,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会超过99.99%的人类作者,甚至比99的人类顶尖作者写得更好、更自然、更流畅、更无懈可击、更完美。也就是说,人们将无法分辨内容是人还是AI创作的,讨论是否限制 AI 还有任何意义吗?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十年后,无论是图片大赛、征文大赛,还是广告创意大赛,你不可能派人到每个创作者家里安装监控,或者进行24小时监视。既然做不到,那么限制大家使用AI还有任何意义吗?
我们重新梳理一下这个逻辑:第一,人工智能的创作能与真人创作以假乱真,人们无法分辨;第二,无法对每个参赛者进行监控。如此一来,所有的限制都成了伪命题。
所以,未来,人工智能参与创作会成为一种常态,这是无法避免的,就像无法拒绝汽车一样,无法拒绝时代的进步。我的意思是,无论大家是否同意、是否认可,无论其带来的结果是好是坏,这都是任何人无法阻碍的。
讨论一个无法阻碍的自然规律甚至物理规律,就好比讨论明天太阳从东边还是西边升起来,不是伪命题吗?
3
想清楚了这一点,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天津,就大大方方宣布了一个重磅决定:允许甚至鼓励AI参加创作大赛!
你没有看错,天津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大赛,可以用AI创作了!
主办方发布的规则显示,鼓励创作者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如AI生成、智能剪辑、虚拟主播等),围绕天津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等主题,创作兼具科技感与人文温度的作品。
可以预计,天津的这项大赛在最终颁奖后肯定会引发争议,也一定会引发业界诸如“AI能否参与人类组织的征文大赛”“AI参赛不公平”“AI创作失去了征文大赛的灵魂”之类的争议,但天津就是这样做了,不得不服。
无论如何,天津的这份胸襟,无愧于“国际化大都市”的称号。
4
当时,我写文章盛赞天津市这场石破天惊的举措。
在这篇标题为《官宣了!这项重磅网络创作大赛,居然鼓励AI创作》的文章中,我是这样说的:“就像汽车来了要淘汰马车,我们不能因为保护马车车夫就禁止汽车发展。
随着AI技术的迭代升级,文学创作的“边界”将持续重构:虚拟角色可能成为故事的主角,算法生成的诗歌可能登上文学殿堂,人机协作的剧本可能催生新的影视形态。
天津的这场征文大赛,既是一次大胆的“技术试水”,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觉醒”。它打破了“人类创作至上”的思维定式,用包容的姿态接纳技术变革;它突破了“唯内容论”的评审逻辑,将创新维度纳入价值评判体系。
我们期待,这场大赛开启“人机协作”的创作新纪元,为网络内容创作的未来塑造新标杆。
天津给AI创作最高设了3万元的特等奖,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奖项的归属,更是一座城市对创新精神的极致追求。
天津的选择告诉我们,真正的与时俱进,不是抗拒变革或者停滞不前,而是在变革中寻找新的可能。”
5
倘若有人依然坚持这样的观点:我们就是渴望一个纯粹真实的世界,绝不愿让AI人工智能创作玷污这个时代创作的纯洁性。他们或许还会引用宫崎骏先生的话来佐证“我认为这种AI创作是对生命的侮辱”。
那么,我暂且不直接反驳这种看法,而是想提出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并非无稽之谈,而是基于一种哲学层面的思辨:我们当下所处的这个所谓“现实世界”,有没有可能是由某种更高维度的存在,无论我们称之为上帝、造物主,还是其他任何形式的超验力量,甚至不一定是生命体——所精心设计并掌控着我们所知的一切?
换句话说,我们引以为傲的独立自主意识,我们目之所及的花鸟鱼虫、山川日月,会不会都只是这个更高存在设定好的“容器”或“程序”之中的一串代码?
这种可能性,虽然听起来像是科幻想象,但谁又能彻底否定它的存在呢?
倘若这种可能性真的成立,那么,我们此刻所极力捍卫的“人的原创”、所珍视的“创作的纯洁性”,乃至对“真实世界”的笃信,从这个维度来看,会不会也显得有些……荒诞可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