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一轮的大模型热潮,降低了AI应用的门槛,加速了行业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过去8个月里,仅在中国市场,AI产生的Token数量就增长了33倍,付费数量增长了15倍。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7年,中国80%的企业将使用多模型生成式AI。
在创造新机遇的同时,这也给传统的ICT生态带来了改变。无论是华为这样的头部厂商,还是为数众多的合作伙伴,都需要在新的行业智能化推进过程中重新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进而赢得这一新的机遇。
在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上,华为公司董事、ICT BG CEO杨超斌表示,现在是抓住AI发展机遇、投资行业智能化、构筑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华为将重点围绕三大生成式AI场景、力推三大解决方案、构筑一个领先的数智基础设施,以此来使能伙伴,加速行业智能化落地。
新一代大模型开源、低推理成本的特点,为生成式AI在企业的全面应用创造了条件。我们可以看到,如今企业的CXO与业务部门,也在积极参与大模型的部署和应用,这为行业智能化的普及创造了条件。
杨超斌介绍说,在推进行业智能化的过程中,华为将围绕行业专属模型训练、大规模推理、轻量化AI应用这三大场景,携手伙伴打造坚实的算力底座。
在行业专属模型训练场景,华为打造了高效、易用的开发工具链,覆盖从后训练到推理应用部署的全流程,以服务化、组件化的方式供伙伴集成调用,使能伙伴为客户敏捷高效地开发大模型。比如,在后训练阶段,针对微调和强化学习提供了MindSpeed开发工具;在推理阶段,提供了MindIE加速引擎和相应的算法库和算法包。
在大规模推理场景,比如智能客服、辅助软件开发、辅助测试等,需要高并发、低时延的吞吐性能。华为发布了全新的Atlas 800 A2服务器和Atlas 800 A3 超节点,并向伙伴开放全新的大规模专家并行推理加速算法,实现在低时延下更大的吞吐量,让整个硬件的效能发挥到极致。
在轻量化行业AI应用场景,面向广泛的下沉市场和中小企业,一体机是大模型更好的部署方式。华为提供昇腾基础硬件、底层软件和工具链,伙伴基于行业理解提供匹配业务场景的不同模型和应用,并提供安装、部署、运维等服务。目前已经有80多个伙伴基于昇腾推出了一体机解决方案,并实现了对国内主要大模型的全面支持。同时,华为还与伙伴一起,打造了鲲鹏RAG解决方案,来对接企业内部的知识库,提升大模型对这些领域知识的覆盖面和准确度。
AI与数据相融合,才能带来更强的商业价值。行业智能化的普及,对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在数据的获取、存储、治理还是传输等流程,无论在大模型的训练还是推理等环节。
杨超斌重点介绍了华为助力行业智能化的三大技术方案:AI数据湖、数据中心网络、万兆园区网络。
华为AI数据湖解决方案,让企业的海量数据资产能够存得下、流得动、用得好,提升训练和推理过程的取用效率,并有效保障数据安全。面向行业训练场景,华为提供数控分离的创新架构设计,提高数据的供给速度;面向大规模推理场景,通过KV cache缓存机制,让token处理数量提升60%;通过网存联动技术引入六层防勒索方案,实现语料数据和大模型数据的安全;在存储节点上引入全局文件系统,帮助企业打破数据的孤岛,完成数据资产的全局可视。
高吞吐、高可靠的数据中心网络,是行业大模型的预训练、后训练和大规模推理的保证。华为独家的NSLB全网负载均衡算法,能够实时感知甚至预测流量和链路负载,通过智能化调度,将整网负载率提升到95%,训练效率提升10%;高集成度、高可靠性的星联光模块和端网协同,提高了数据中心的集群训练可靠性,实现月级不中断。
星河AI园区网络,用于连接末端设备和用户,保障车间、产线等作业现场的实时推理体验。华为在园区网络中引入了XNA网络切片技术,有效保障AI应用的高质量,把智能传递到每个末端节点;融合各种物联协议的的高性能Wi-Fi 7,则让企业内部真正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无处不在。
行业智能化的时代才刚刚开启,其基础设施产品生态仍处于构建过程中。从底部的网络和算力底座,到中间层的开发平台和基础大模型,再到上层的开发工具和行业应用,AI的行业应用落地,需要ICT产业各方的通力协作。
杨超斌表示,整个行业智能化的序幕刚刚拉开,华为仍将继续聚焦ICT根技术,提供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并围绕鲲鹏、昇腾打造坚实的算力底座。在此基础上,华为以开源、开放的形式,提供操作系统、异构计算架构、AI框架等基础软件,让伙伴使用好底层硬件;同时,提供全套的工具链、开发套件,助力伙伴和客户,高效完成模型和应用的开发和部署。
显然,虽然AI带来了合作方式与商业模式的变革,但华为的角色定位没有改变,仍坚守底层基础设施和平台工具领域,支持合作伙伴进行上层的应用创新。为此,华为今年进一步升级了“伙伴+华为”的合作体系,着力发展伙伴“同路人”,通过助力伙伴提升能力,将全新的AI技术与企业的业务场景相结合,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伙伴体系,为行业智能化提供强有力的方案与服务。
杨超斌强调说:“行业智能化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更迭,而是开启产业新纪元的磅礴引擎,将持续推动创新,释放千行万业新的潜力。华为将聚焦ICT根技术,构筑竞争力领先的数智基础设施,携手伙伴加速行业智能化走深向实,共赢时代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