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更加聚焦顺风车业务的嘀嗒出行,这次冲击港交所有戏?

丁道师 2024-03-26 阅读: 1,585 次

嘀嗒出行第N次冲击冲击港交所,引发关注。

相比之前几次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这版招股书更新了2023年的营收。数据显示,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嘀嗒出行营收分别为7.8亿元、5.7亿元和8.2亿元。

8.2亿,相比出行领域头部企业,不算是一个特别大的数据,但创造了嘀嗒出行自身历史最好年度营收数据。

有几位媒体朋友问我怎么看待嘀嗒出行再次冲击IPO,我先拿出来去年此时发表过的三点判断。

“1、科技、资本加速回暖复苏,一切正在回归应有的轨道。春节过后,至少有包括量子之歌、禾赛科技、飞速创新、优必选等在内的十几家科技企业成功上市或者开启上市,无论从政策引导还是市场需求来看,2023年是科技企业上市的极佳窗口期(估值处于低点,放量增长在即),出行行业自然也需要一个代表。滴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短期内无法再次IPO,而嘀嗒出行作为行业的另外一家代表企业,有望搭上时代的顺风车。

2、出行,是一个刚需行业,任何企业和个体都离不开。随着复工复产、消费复苏,出行领域的强劲需求再一次爆发出来,大出行产业的相关参与者,无论滴滴也好,嘀嗒也罢,都将迎来比过去三年更好的发展机会。

3、任何一种模式都不是完美无瑕的,嘀嗒模式也是利弊皆有。对于嘀嗒来说,出租车和顺风车是走量的业务,绝非能赚大钱的项目。所以,业界对嘀嗒“闷声发大财”的说法是不妥的,嘀嗒更适合“闷声发小财”,这也是其社会价值的体现所在。

看待嘀嗒出行这种公司,少看一些商业价值,多看一些社会价值。”

我们先复盘去年的这三点判断。第一点,科技互联网行业整体呈现复苏回暖态势,包括阿里、百度、腾讯、拼多多、京东、美团、快手等在内的所有主流互联网企业,均实现了正向增长。与此同时,年内有多家中概股成功上市;

第二点,滴滴和嘀嗒出行,确实将迎来比过去三年更好的发展机会,双方营收数据均创造各自历史新高(滴滴在2023年实现总收入1924亿元,成功实现盈利);

第三点,嘀嗒出行在2023年的净利润为2.26亿元,低于2021年的净利润,说明嘀嗒更适合“闷声发小财”,社会价值大于商业价值。

那么,2024年嘀嗒出行第五次冲击港交所,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次能否成功?或者,在这个充满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当下,嘀嗒出行还有多少竞争力?

01

迎接多重利好

不少业界人士对嘀嗒此次冲击港股市场持有悲观态度。一来,嘀嗒出行已经失败四次了,按照“惯例”这次也成功不了。二来,哈啰等企业的顺风车业务成长迅速,抢食了嘀嗒的市场空间。三来,嘀嗒的顺风车业务占收入比重达到95%,属于“严重依赖单一业务”。

确实,嘀嗒出行能否成功IPO还有很多困难,但同时也有多重利好,应该被我们正视。

从嘀嗒自身层面来看,营收从2022年的5.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8.2亿元,说明了嘀嗒的成长性还在,嘀嗒的业务还没有到天花板。

从港交所层面来看,自从去年3月以来,港交所进一步放宽了上市门槛。这几年,港交所变革的一个总体思路,就是降低上市门槛,让市场来决定一家企业的好坏与否。备注:去年2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港交所3月份将修改主板上市规则,允许无收入、无盈利的科技公司到香港上市。

从政策层面来看,顺风车行业与政策引导的绿色经济、共享经济等相契合。过去数年,无数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迎合政策导向的企业,可以走得更远。

02

95%的争议

在业界关于嘀嗒的质疑声音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一个数据--95%!

2023年,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为其带来了7.74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这一数字在总收入中占据了高达95%的比重。按照我们上文所言,这属于“严重依赖单一业务”。

回归理性,我们也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一问题。95%既可以理解为“依赖”,属于利空。另外一个层面可以理解为“聚集”,属于利好。

就像我们认可日本的工匠精神一样,我们被那些一辈子聚焦做一件事情的个人和企业所折服。同理,从消费者角度来看,顺风车业务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逐年攀升,反映了消费者对于嘀嗒出行顺风车服务的认可和信赖。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嘀嗒作为一家专注于出行服务的平台,始终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通过不断优化产品体验、提升服务质量,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和市场的认可。其顺风车业务的高收入占比,正是市场对嘀嗒出行专业能力和服务品质的肯定。

消费者用脚投票,决定了一家企业的收入和成长。这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嘀嗒一方面被批评严重依赖单一业务,一方面又实现了营收的高速增长。

换句话说,在评价一家企业依靠主营业务是好还是不好时,我们要看这种依靠带来了企业营收增长还是下滑。如果是前者,属于利好,如何是后者,当然属于利空。

当然,我们要动态看待这个问题,也要关注嘀嗒出行在2024年、2025年以及后续公布的营收。PS:我的总体判断是,短期嘀嗒出行的主营业务占比会居高不下(因为短期要夯实基本功,所有占比会更大一些),但中长期来看嘀嗒出行的主营业务占比是呈下滑态势的,越往后业务营收来源越多元。

03

未来新想象力

既然嘀嗒出行从更长远的未来来看,要进行多元业务的拓展,增加更多收入来源,那么具体该如何开展呢?

简单来说,就是将嘀嗒出行在顺风车领域积累的能力,加持到其他出行模式。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将嘀嗒出行已经验证过的成功模式和能力,进行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从而在新的出行领域中快速建立竞争优势。

这些能力包括“行前预防”“形成保护”“行后监管”的安全能力,包括综合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算法调度匹配能力,包括“平衡了增长与盈利”的高效运营与成本控制能力。其他出行模式,包括已有的智慧出租车业务,也包括被滴滴、哈啰等友商实践过的各类出行服务。总之,出行的另一头是“生活”,嘀嗒未来可以做“出行+生活”的业务尝试,只是步子可以更稳一些。

这些能力中,首先是嘀嗒出行在顺风车业务中锤炼出的“行前预防”“行程保护”“行后监管”的安全能力。这种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可以确保用户在任何出行场景下都能享受到同样高标准的安全服务。无论是现有的智慧出租车业务,还是未来可能拓展的其他出行服务,安全始终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此,将这套成熟的安全体系应用到其他业务中,无疑将迅速提升嘀嗒出行的整体合规力。

其次,嘀嗒出行在顺风车业务中综合运用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一套高效的算法调度匹配能力。这套系统能够根据实时交通状况、用户需求和行为模式等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预测,从而实现车辆和乘客之间的快速、精准匹配。这种能力不仅可以提升顺风车业务的运营效率,也可以为其他出行模式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例如,在智慧出租车业务中,通过引入这套算法调度匹配能力,可以进一步优化车辆调度和路线规划,提高出租车的利用率和乘客的出行效率。

再者,嘀嗒出行在顺风车业务中展现出的“平衡了增长与盈利”的高效运营与成本控制能力,也是其未来多元化拓展的重要基础。在竞争激烈的出行市场中,如何在保持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是每一家出行企业都必须面对的挑战。嘀嗒出行在顺风车业务中通过精细化运营和成本控制,成功实现了这一平衡。这种能力在未来的多元化拓展中,将帮助嘀嗒出行少踩坑,实现业务的稳健发展。

丁道师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媒体专栏作家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