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公认,2024年是AIPC元年。AI似乎给PC产业注入了一支肾上腺素,被业界视为新一轮的重要增长机遇。
但是我们发现,当下AIPC的概念仍比较混乱,不同厂商有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懂懂简单梳理一下,当下AIPC的这几个流派:
联想去年年底在AIPC上声量最大,不断为AIPC造势,并与IDC共同发布了《AI PC产业(中国)白皮书》。在今年1月的CES 2024上,联想集团一口气亮相了10余款AI PC。在AIPC这件事上,联想不仅声量大,还以产业引领者的姿态,认真地定义了AIPC。
按照联想的定义,AI PC具备五大核心特征:内嵌个人智能体,实现多模态自然语言交互;内嵌由本地大模型和个性化本地知识库构成的个人大模型;全面标配CPU + GPU + NPU的本地混合AI算力;开放连接丰富的AI 应用生态;提供设备级的本地化个人数据和隐私保护方案。
这个大核心的特征,包括了底层算力、PC硬件、交互模式、应用生态几个维度。在AIPC初期,算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这些说法似乎仍有些难以理解。
作为PC操作系统的王者,微软至今还在坚持做硬件,目的是给PC厂商“打样”,Surface的创新,对行业或多或少有些启发。
近日,微软携操作系统和AI两大优势亲自入场,发布了自己的AIPC:Surface Pro 10商用版和Surface Laptop 6商用版。
微软AIPC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配备了专用Copilot按键,用户可以随时一键开启AI助手。基于AI大模型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提升PC理解用户需求的能力:能越来越懂用户,并且可以主自主帮助用户处理任务。
其实,去年微软就已经陆续将ChatGPT等AI工具整合进全线产品,加之微软有操作系统的优势,目前微软AIPC的用户体验更为显性。
华为和荣耀的优势是手机,但是他们也在以自己的思路切入AIPC。
华为过去几年一直强调智慧PC。其智慧PC核心优势在于依托鸿蒙分布式能力,打破边界,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将各类设备随时打通、协同,还可以像变形金刚一样形成超级终端,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荣耀脱胎于华为,解题思路与华为很像,强调互联互通,只是将华为的超级终端换了个名字,称为“胖终端”。
3月18日,荣耀发布其首款AI PC-MagicBook Pro16。在这次发布会上,荣耀定义了自己对AIPC的理解,共分为四层:AI使能跨系统融合,AI重构操作系统,AI在端侧的应用以及AI的端云协同。“终端厂家应该踏踏实实做第一层、第二层,兼顾第三层部分的应用。” CEO赵明对此还明确表示,荣耀自己不会做通用的云端大模型,荣耀的核心还是聚焦在端侧AI能力的构建。
跨界而来,华为主攻轻薄笔记本+智慧PC,在轻薄本市场已经占有优势,对传统PC厂商造成了一定压力。相信华为和荣耀这样的跨界厂商,可以打破PC产业的刻板印象,带来更多新的思路。
苹果永远都是一个独立王国,强或不强,都是自己主导的世界。
3月4日,苹果发布了新款MacBook Air,最大的变化就是用上了苹果自研的M3芯片。根据苹果官方对新品的描述:“利用AI性能,macOS 可提供诸多智能功能帮助用户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如摄像头功能、实时语音转文本、翻译、文本预测、视觉理解、辅助功能等。”
苹果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软硬件整合能力,以及足够“封闭”的生态系统,用户体验更好。
虽然库克宣称:“目前市面上用于人工智能的电脑,没有比Mac更好的。”但这显然并不符合绝大多数用户的认知,在外界看来,苹果在AI上的动作有些慢了。3月初发布的两款新品,有一种高调抢跑的意思,看来苹果禁也不住AIPC“名利场”的诱惑。
不同厂商的出发点不同,优势不同,探索的方向也不同。能看得出来,联想、微软要做的是让PC更智能、更好用、更懂你;而华为、荣耀要做的是打破PC的边界。
在懂懂看来,各方核心的分歧在于:未来什么是AI的中心?
联想的观点是:AI大模型引领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浪潮下,PC将再次承担起为用户带来划时代的全新AI体验的使命,成为AI普惠的第一终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大模型时代的专属AI能力延伸。
荣耀的观点是:基于手机的AI的服务和呈现是更多样化一些,因为AI很多能力是基于它的数据来进行日复一日的训练,手机一定是最聪明、最懂用户的,也是AI服务多样化最好的承载体。而笔记本的算力会更强,当用户需要更强大算力支撑的时候,可以通过MagicRing的统一账号,来使用笔记本的算力。
可以看出,如果以未来AI核心入口来区分,应该是两大派:一是PC派,二是手机派。他们对AIPC的构想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今天来看这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在竞争中相互借鉴。因为当下无论哪家给出的AIPC定义,都还是初级的。十年后的AIPC可能会在他们的竞争、比拼、借鉴、融合中,达成一种理想状态。
以史鉴今,现在市场还处于AIPC的混沌期,这有点像2010年前后,业界都在探索未来的智能手机。大家还记得吗?最初很多传统厂商把手机上网当作智能化的标志,把很多创新都集中在如何用手机上网的模式上。
诺基亚(板砖砸核桃)、黑莓(按键式大键盘),都还有印象吧?那个时候还有蜂拥而起的手机浏览器,大家也还记得吧?但是发展到后来,人们发现手机上网跟PC上网完全不是一回事儿,而是一个全新的移动APP生态。浏览器不再是入口,而是APP。
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无论是产品形态、使用方式,还是生态系统,都发生了彻头彻尾的重构。功能手机时代,手机是通信工具。但是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手机,手机替了闹钟、手表、相机、MP3、录音笔、掌上游戏机、GPS导航、钱包、公交卡、门禁卡、车钥匙……种类还在不断扩大。
如果时间倒推15年,当年那些赤膊上阵的厂商,能想到今天的智能手机会是这般模样吗?终归有家企业叫诺基亚,有家企业叫苹果,还有华为、小米、OPPO、vivo,殊途也不同归。避免成为诺基亚,是当下所有AIPC玩家要守住的底线。
再说一个产业话题:AIPC已经被喊得很响了,真的会拉动PC产业再次高速增长吗?
IDC中国高级研究经理陈舒歆认为:AIPC的确会对整体市场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短期会比较难,因为整体市场大模型还没有落地,用户端的需求刺激还不足。长期看,随着大模型的落地以及生态的不断丰富,AIPC一定会带来换机的需求。相关的上下游需求都会进一步提升,包括对于更高的内存,更强的散热等等。
说白了,今天还是概念阶段,有点像2010年前的智能手机市场,吸引的是尝鲜用户。智能手机的真正爆发,是2012-2016年,那才是普惠时刻。
现在只是抢位赛,AIPC还没到排位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