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中国移动云手机助力算力普惠,三大重构发起行业变革

海峰看科技 2023-10-18 阅读: 3,318 次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近日我们奔赴广州和迪拜两地,在2023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和全球移动宽带论坛2023(简称“MBBF2023”)现场,通过探展、听会、现场交流,对中国移动的云手机业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相较517发布,体验有了明显提升,场景更加多元化,并且价值进一步释放。

作为5G时代又一标志性应用,中国移动云手机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上云,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也一并运行在云端,可以说云手机就是中国移动集“连接+算力+能力”多种能力为一身的“集大成者”。

如果你也好奇云手机在这两次大会上都有哪些精彩亮相,关心云手机能为你的工作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未来又将掀起怎样的行业变革,本文将一一解答。

云手机亮相国内外盛会,获得广泛关注

“云手机”大家或多或少听过,但究竟是什么呢?云手机作为实体手机的延伸,其实是在云端运行的虚拟手机,于今年电信日面世,用户只需要下载“中国移动云手机”这款APP,或进入“移动云手机”公众号以H5、小程序等方式,就可以获得一部由中国移动分配的云端安卓手机。

这部云手机的操作跟我们手中的实体手机完全一致,可以打电话、发短信,也可以拍照片、看视频,还可以安装各种APP应用。值得一提的是,云手机所有的存储、计算、渲染工作都在云端完成,不占用个人实体手机的存储空间,真正做到“加量不加价”。

在本次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现场,我看到中国移动和华为展台均展出了云手机业务,吸引不少观众前往拍照、了解、争相试用。我了解到,原来移动云手机是由中国移动和华为联合打造,中国移动发挥自有算网优势,进行业务运营,华为主要在云、5G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共同为用户带来越级体验。

这次逛展,笔者很深刻的体验就是,中国移动云手机历经半年时间打磨,其业务体验已经得到大幅提升,当前1080P 60帧的画质和跟手性已经可以和真机媲美,大家不妨试用下。

与此同时,在数千公里之外的迪拜MBBF2023上,云手机作为5G典型应用,广受全球业界关注,并获得了高度评价。据MBBF2023云手机展台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海外运营商了解了云手机以及中国云手机的商用进展,反馈对云手机业务很感兴趣,也认可云手机在商业领域的一机多用的价值,在个人领域性能更高的价值。

海外运营商希望多了解未来该怎么落地发展云手机,认可云手机业务是5G时代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新兴的应用,而且他们也认可云手机业务将在5G时代高速发展,因为5G网络是云手机发展的刚需,5G更低时延,用起来会更流畅,更大带宽,能够支撑更高数据流。

千元机媲美旗舰机,云手机带来五大优势

“云手机”能在两个重磅大会精彩亮相,说明业界已经充分认可其价值,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带来哪些便利?我们来为大家举几个例子。

场景一:游戏发烧友福音,千元机也能玩原神。对于游戏党来说,手机配置常常成为拉垮游戏体验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云手机借助云端算力和存储提升手机性能,如老旧款千元机无法正常运行原神等游戏,但安装云手机再运行原神则流畅丝滑,而且因无需调用本机CPU和GPU,省电近70%以上。

场景二:应用秒下极速体验,数据隔离确保安全。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常常为了下载太慢、内存不够而吐槽不已,但是云手机可以做到应用秒下,用户无需等待。根据实测数据显示,在相同网络环境下,实体手机下载速度为6Mbps/s,云手机下载速度为10倍以上达到70-100Mbps/s;不常用应用上传云手机,给实体手机“瘦身”;用户可在线扩存储,再也不用担心手机存储空间不够用;多部云手机之间及云手机与实体手机之间做到应用和数据隔离,确保用户隐私安全。

场景三:商务人士必需品,秒变身份管理助手。对于业务繁忙的商务人士来说,常常要在工作、生活、娱乐多个社交圈来回切换,出门要带至少两台手机,十分不便。但基于云手机带来的一机多机、多机多号、多号多身份这些特性,可带来高效但互不干扰的丝滑体验。

场景四:家庭成员远程同屏,亲情关爱好帮手。当年轻人出差在外,家里老人要出门就医或家中孩子辅导作业成了难事,基于云手机带来的异地同屏功能,可以为老人远程打滴滴、远程同屏了解孩子学习进展、远程为家人分享照片和视频,让相隔两地的家人实时同步关爱。

场景五:企业资产安全隔离,便捷移动安全办公。数据安全是企业和政府部门关心的头等大事,因此ToB/ToG领域可将企业应用安装在云手机,实现应用/数据等企业资产安全并完全隔离于实体手机,同时企业员工可跨终端访问云手机文件,与同事远程共享及修改文件。

从上述五大场景可以看出,云手机可以说是中国移动为用户在云端打造的“另一部手机”,目前已经覆盖个人、家庭、企业和政府等多种用户群体和应用场景。在5G发展的红利期,中国移动正在以“云手机”为支点,撬动消费者工作和生活使用场景中的无限可能性。

云手机时代已至,三大重构发起行业变革

云手机正借5G以及算力网络发展之势从运营商内部走入大众视野,在不远的将来,云手机将成为大家实体手机中的必备软件。见微知著,从今年云手机的频频亮相,我们可以借此窥见中国移动深藏在云手机业务下更深层次的布局,将带来面向公众业务能力底座、面向个人应用业务体验和自身业务商业模式的“三大重构”。

第一,重构能力底座。

“连接”向来是运营商能力的最长板,但随着数字化的深化和规模红利消退,要实现进一步增长必须重构能力底座。近年来随着东数西算战略推进,中国移动发挥5G网络等连接优势,推进算力网络技术演进和产业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利用智慧中台,构建AaaS共创共赢生态,积极探索移动云、梧桐大数据、九天人工智能,吸引优质能力入驻,推动自身“能力”向更高层级跃升。

云手机业务非常契合运营商重构能力底座的发展新思路。因为云手机的存储、计算和渲染等工作都在云端进行,必然加速运营商重构能力底座。可以说,云手机是中国移动从“连接”升级至“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从建设到落地的典型范例,将通过资源、要素的高效汇聚、流动、共享,推动实现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及。

第二,重构业务体验。

云手机业务并非新鲜事,阿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都曾发布过云手机产品,为什么直到2023年云手机才真正火了起来?这离不开5G、算力网络、云、AI等技术作为支撑的土壤,将从以下四方面重构个人用户业务体验。

其一,云手机驱动业务体验向端云协同升级,降低对终端性能依赖,未来实体手机更多的是“显示器”,通过把复杂算力上云,让用户的实体手机拥有无限性能和无限内存;其二,云手机通过虚拟化技术将所有应用和文件存储在云端服务器,用户可通过远程访问的便捷接入方式使用手机,实现算力跟水电一般的即取即用;其三,云手机不强依赖个人随身终端,而是任何屏幕都可以接入,而且业务形态多样,APP、H5、微信小程序、云应用等,真正做到anywhere;

其四,云手机可做到7×24小时云端在线运行,如业务应用托管,测试程序运行等,无需前台运行和监控,永不掉线,让消费者用的安心,做到anytime。

第三,重构商业模式。

运营商以往主要为行业提供通信、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和数字化服务,不是卖管道,卖流量,就是卖服务,一般按照网速、流量来计费。而随着云手机业务兴起,算力和存储将作为新的产品量纲,有助于丰富中国移动的商品体系,提供更多抓手,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面向未来,移动云手机可以依托中国移动现有7.5亿的5G用户规模,获得更多用户和资源支持,还可以借助中国移动广泛的合作生态,共同推动运营商云手机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所以,作为消费者端的入口型产品,云手机将为中国移动谱就消费者业务线上新的收入增长曲线。未来中国移动可尝试用户后向收费、数据共享、智能服务、广告变现等多种商业模式,借助云手机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和发展潜力。

笔者观察:运营商云手机成功,离不开三大优势

作为中国移动“3+2+1”算力终端产品体系的拳头产品,云手机响应的是用户“更轻巧、更快速、更安心、更便捷”的算力服务需求,也是中国移动为推出数字惠民服务而提供的“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算力应用产品。

行文至此,笔者在思考:相比OTT厂商,为什么运营商能做成云手机,其优势何在?

其一,网络优势,只有5G大带宽、低时延的特性才能完美匹配云手机极致体验需求,这是3G/4G时代的玩家没有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中国移动目前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开通5G基站近190万个,在5G发展程度上具备显著优势。

其二,计算优势,中国移动有遍布全国的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节点,可以保障用户就近接入,随时随地获取算力资源;此外,中国移动与华为合作基于ARM架构的云手机解决方案,指令翻译100%兼容、性能提升40%,运行更稳定。

其三,安全优势,数据安全对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来说都很关注,中国移动作为央企身份,也将安全视为第一要务,致力于以用户为中心提供安全、稳定、持续的服务。因此,在云手机业务上,也有理由相信中国移动能为用户提供企业级云上安全防护,保障端到端业务安全。

初绽微火慢升腾,照耀晶声昂远空。面向未来,期待中国移动云手机成为个人通往数智世界的新入口、企业开展数字化业务的新渠道、政务服务安全可控的新抓手。

海峰看科技
独立科技评论员,《海峰看科技》账号创始人,多次接受央视、环球时报、科技日报等采访。 ICT行业杂志前副主编,从业十多年,聚焦5G、手机、IoT、光、云、AI、互联网、智能汽车、机器人等。 每年与超100位科技行业企业CXO/VP/总监面对面交流。 多个年度《中国信息通信行业发展报告》特约撰稿人。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曾获十大通信行业自媒体称号。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