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产业齐聚新通话产业发展论坛,共话新通话未来星辰大海

海峰看科技 2023-06-06 阅读: 4,003 次

文/黄海峰

随着AI、语音语义识别、区块链、XR等技术逐步走向成熟,运营商语音通话业务也从“听得见”向着“看得见”升级。

由于新通话在传统通话基础上,叠加了超清、智能、交互等能力,为用户带来智能翻译、趣味通话、智能客服、内容分享、远程协助等新体验,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在一年多的发展历程中,产业各方积极推进新通话业务发展,在行业标准、网络设施、业务创新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初步成果。但新通话依然处于发展初期,面临诸多挑战。

业界该如何突破挑战,推动5G新通话快速发展?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产业携手同行,积极推进是关键。

6月4日,在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期间,举行的新通话产业发展论坛上,我看到运营商、标准组织、设备商、终端厂商等行业伙伴共话新通话,探讨新通话产业取得的成绩,以及发展趋势、商业和生态等话题,共助新通话产业走向繁荣。

多位嘉宾分享了干货观点,我们来梳理解读下。

明确路标:指明发展前行之路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任何行业想要快速发展,少走弯路,完善的行业标准是前提。我们看到,在新通话在发展过程中,产业各方积极推动相关标准制定。

3GPP在R16中引入了IMS数据通道,并在R18中正式定义了NG-RTC架构,为新通话打下了坚实的协议和标准基础。2021年8月,中国移动、紫光展锐、鼎桥、华为等伙伴,成立5GDNA VoNR+(新话音)工作组,推进VoNR+(新话音)标准技术及产业发展;GSMA也成立了新通话Foundry项目,推动新通话产业发展。

标准完善,大大促进新通话发展。但站在2023年6月这个5G商用4周年节点,有专家认为,新通话规模发展依旧有不少挑战。

为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携手产业伙伴推动新通话的技术标准和商用发展,繁荣终端、应用和内容生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强产业发展协同。

谈及具体措施,王志勤在演讲中指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从三方面助力新通话产业发展。第一,在5G和5G-Advanced的国内外标准制定中,推动新通话相关技术标准制订工作,在标准中形成合力。

第二,加强新通话产业发展协同工作,促进芯片终端、设备厂家、运营企业,以及应用开发企业做好新通话技术的协同和沟通工作。

第三,利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创新平台优势,促进新通话赋能行业、便利民生,提升公众和企业对新通话5G应用的获得感。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是我国开展通信标准研究工作的社会团体,支撑我国通信标准发展。在谈及推动新通话行业标准时,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代晓慧讲到,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新通话标准化与产业发展,引领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为此,代晓慧指出,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将明确新通话业务内涵与边界,明确新通话业务含义,重构通话标准体系,统一发展目标,形成跨专业的标准化工作合力,并分阶段做好互联互通,能力开放等对应标准研究;稳步推进新通话业务互联互通,适应新业务发展形势。

积极行动:运营商拥抱新通话

通话业务是运营商最根本、最核心的基础业务。它具有不可或缺且独特的商业和社会价值。从模拟语音到数字语音,从有线到无线,从语音到视频,运营商一直积极推动语音业务创新。比如,运营商在VoLTE、视频彩铃业务上的创新,为运营商带来业务增长。

5G时代,随着音视频通话向沉浸式方向发展,新通话作为运营商语音业务的新物种,成为各运营商5G时代布局语音业务的重点。同时,运营商积极推动新通话业务发展。

中国移动作为全球最大移动运营商,在语音业务探索中率先推出新通话业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计划建设部副总经理边燕南介绍道,中国移动在标准方面,主导完成十余项国内国际标准化立项;在网络方面,累计完成测试用例超6000个,全面验证网络侧商用能力;在终端方面,完成200余款终端的新通话业务产品测试。

在介绍中国移动新通话未来规划时,边燕南表示,今年初,中国移动已在部分省开展了趣味通话、通话字幕、中英翻译等业务友好用户体验试用,6月将在浙江、江苏率先启动上述业务试商用,10月将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实现规模商用。

中国电信增值业务运营中心总经理周文君介绍了中国电信在新通话方面的实践与规划。周文君表示,中国电信一直致力于构建开放、共赢、合作的5G新通话产业生态,并积极推动5G新通话业务平台建设工作。

我们看到,中国电信积极实施云改数转,加速5G网络建设和业务设施升级,为5G新通话业务发展打造坚实基础。

面向未来,中国电信将积极推动5G新通话业务平台建设工作,加强整体云网规划、完善业务运营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现从“现有终端+视频通话智能应用”逐步升级至“原生5G新通话终端+可实时智能交互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周文君面向行业提出统一行业标准、统一终端能力要求、加强运营商平台建设、培育创新应用场景四大倡议。

中国联通在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剑介绍道,中国联通推出5G新通信系列业务,从全场景视频通信能力叠加,到AI能力进一步叠加通信场景,再到新通话可交互入口,最后演进到元宇宙通信的四阶段发展规划。

今年,中国联通将推出面向开发者的星空计划,以及面向内容生态的海纳计划,从而有效拉通新通话各方。

中国广电作为进入运营商市场的“后起之秀”,没有过去的“包袱”,自然不会错过新通话带来的机遇。对此,中国广电移动网络有限公司技术部副总监李爽讲道,中国广电在2022年开网初期即发布了VoNR超清视话业务,并发布了《5G新通话白皮书》,并打造全新多媒体融合服务平台,实现从“声动”到“互动”的全新5G体验,从传统通讯能力运营向“内容运营和应用服务运营”演进。

携手同行:产业链各方积极行动,筑牢新通话基石

我注意到,在论坛期间,与会嘉宾不止一次表示,新通话发展,需要产业链各方积极合作,共同做大新通话蛋糕。

我们也感受到,新通话产业链各方均在积极行动,推动新通话产业走向繁荣。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网络设备商,在助力运营商构建新通话网络设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华为云核心网产品线CS&IMS领域总裁陈海永表示,运营商语音产业是商业+技术双轮驱动,华为作为网络设备提供商,是新通话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面对运营商语音业务进入新通话时代,网络设施需要原生AI算力、DC架构两大能力。

华为如何助力运营商建设符合新通话业务要求的网络设施?对此,陈海永介绍道,华为提出新通话1+3+N解决方案架构。该架构基于1个新通话平台,引入超清、智能和交互3大能力,支持运营商面向客户提供N种业务,如超清视话、点亮屏幕、智能翻译、趣味通话、远程协助等多种业务场景,让通话体验有趣、内容有料、交互有效,持续进行业务创新,使能千行百业。

在谈及助力运营商新通话业务部署时,陈海永讲道:“通过业、网分离,业务创新部署时间从6个月缩短到1个月。”

在助力运营商探索新通话业务场景过程中,华为也取得丰硕成绩。据悉,华为助力运营商在多地成功试点了5G新通话,推出“点亮屏幕”“无障碍通信”“趣味通话”等多种创新业务,助力运营商打造智能、开放、高稳的5.5G话音网络,使能业务创新,为用户提供优质体验的产品和服务。

未来,华为还将引入自身音视频处理方面的经验和算法等能力,为行业实现极致性能和极优的体验。

终端设备作为新通话与消费者连接的重要一环,是新通话业务落地的关键。小米手机通讯技术部副总监辛向磊表示,小米将5G新通话终端调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终端侧配合进行了一些功能验证;第二阶段,基于DC通道的调试,终端侧主要负责新通话小程序运行环境调试。

芯片厂商对新通话业务的兼容程度,决定了新通话终端普及的速度。紫光展锐资深专家韩亮介绍道,紫光展锐提供了5G新通话“Turnkey”级终端解决方案,除了提供Data Channel媒体传输协议栈和IMS协议栈实现外,还覆盖通话应用、操作系统(Android)框架,通过芯片与软件平台全栈式一体化服务的能力,高效支撑5G新通话生态建设。

如果说产业链构建了新通话发展的基石,那应用开发则是基石上长出的树木,决定了新通话产业的繁荣与否。科大讯飞运营商事业部新通话产品线总经理刘平平表示,科大讯飞依托源头核心技术,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发布七大核心能力,率先赋能5G新通话,打造通话中的智能助理,让通话更高效,加速实现“以上层创新应用带动底层基础通话”,成为“5G新刚需”。

笔者观察:凝心聚力,产业发展论坛开启新通话新征程

新通话对产业各方均带来价值。对运营商而言,新通话提升了运营商服务能力,以及应对OTT的竞争力;对消费者而言,新通话给消费者带来体验升级。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新通话产业发展依然布满挑战。从论坛上我们能清晰感受到,新通话产业想要加速发展,需要产业各方携手同行。

如何实现产业各方凝心聚力?我们注意到,在论坛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小米、紫光展锐、科大讯飞、讯众股份和华为等产业伙伴联合发起了新通话产业发展合作倡议。

倡议提出全球运营商、网络设备商、终端及芯片制造商、音视频及AI技术和内容提供方、行业伙伴积极参与到新通话产业发展中来,共同探索新通话业务场景和商业模式创新、制定全球统一标准、开展互联互通等关键工作,共同推进新通话产业成熟和生态繁荣,共创通话新未来。

在笔者看来,新通话产业发展论坛不仅为行业提供了交流、探讨的机会,更为行业注入新活力,凝聚产业各方力量,打通产业断点,共同推动新通话产业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相信在运营商、芯片、终端、标准和行业组织等伙伴的携手推进下,新通话将开启新征程,走向新未来!

海峰看科技
独立科技评论员,《海峰看科技》账号创始人,多次接受央视、环球时报、科技日报等采访。 ICT行业杂志前副主编,从业十多年,聚焦5G、手机、IoT、光、云、AI、互联网、智能汽车、机器人等。 每年与超100位科技行业企业CXO/VP/总监面对面交流。 多个年度《中国信息通信行业发展报告》特约撰稿人。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曾获十大通信行业自媒体称号。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