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互联网大厂跳动,与“强制性进步"陷阱

周天财经 2022-02-25 阅读: 6,068 次
互联网大厂跳动,与“强制性进步”陷阱

文 | 白雪

编辑 | 傅叶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过了数十个小时的抢救,28 岁的字节跳动视频图像架构师吴伟还是走了。

在一份网上传出的聊天信息中,吴伟的妻子表示,2 月 21 日晚,丈夫在公司健身房运动了一会儿后,感觉身体不适,出现头晕和呕吐的症状,后来被同事送到医院,但送医时已经在字节办公楼里「拖了一个小时」。自己怀有两个月的身孕,之后很长时间无法工作,也无力偿还每月两万的房贷月供,下个月就可能断供,询问是否能退房退贷。消息在脉脉发酵后,引起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互联网大厂跳动,与“强制性进步”陷阱

吴伟妻子当晚在业主群中所发信息

即使不是程序员群体,一线城市的「打工人」们也很难不为这个失去生命的年轻人和失去顶梁柱的家庭感到同情。

一位年轻工程师在深夜离世,他不是第一个,也很可能不是最后一个。

01 这样的不幸就像照镜子

在短暂的二月份里,互联网大厂员工猝死的意外已经发生了两起。

上一起就在不久前的春节期间,哔哩哔哩(B 站)内容安全中心员工「暮色木心」在家中突发脑出血,后因抢救无效离世。后据 B 站官方通报,该员工春节期间所带领小组为每天工作 8 小时,做五休二。通报强调「员工病发前一周内并未有加班情况」,但有人认为 B 站混淆了加班和春节假期工作的概念。

或许很多人对「润肺」还有印象。2021 年初拼多多社区团购业务部门的员工「润肺」,凌晨一点半猝死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身处新疆的她,曾戏称工作是「为多多守边疆」,但却难掩社区团购百团大战中一线员工全年无休超负荷工作的事实。

「大厂」员工的猝死往往会引发更多关注。

这些员工无一例外都很年轻,吴伟 28 岁,暮色木心 25 岁,润肺 23 岁,而活跃在消息来源的脉脉,乃至微博、豆瓣社区的用户其实多数也处于这个年龄范围内,往往激发了多一份的共情,他们或许和润肺一样刚毕业不久,就投身 996. 007,或许又和吴伟一样身上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强顶压力。过度劳累导致的心脑血管问题往往是猝死的原因。

物伤其类,人类最原始、可贵的同理心,便也能被年轻生命的消逝而激发出来。

当过劳工作成为普遍现象,每个人身上都好似背负了一颗身体健康的「定时炸弹」。这也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比如前段时间,企业微信产品部一名应届生就曾在内部群写道,「早一天晚一天上线真的那么重要吗?」、「连续工作 20 个小时成功保证页面上线」不值得宣扬,引发了高管的虚心反思和表态。

「大厂」的机制,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按照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的观点,私有制下的劳动是排斥、压迫工人的。因此,工人的头脑、心灵、意识并不能为自己所能控制的。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异化就产生了——劳动时,工人变成了动物;而在运用动物机能时,工人才是人,吃饭、睡觉变成了乐趣。

近两百年前的总结仍然振聋发聩。

02 员工倒下,大厂腾飞

信奉「大力出奇迹」哲学的字节跳动,也是近些年发展速度最快的「大厂」。

从员工人数来看,字节跳动员工在 2020 年年底达到 10 万人,而阿里达到这一数字用了 19 年,腾讯则用了 17 年,字节则远远短于这些前辈。在估值方面,去年年底胡润百富发布了《2021 全球独角兽榜》,字节跳动估值增长 1.73 万亿元,达到 2.25 万亿元,超过蚂蚁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独角兽。

互联网大厂跳动,与“强制性进步”陷阱

字节跳动超过蚂蚁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独角兽

这家公司素有「App 工厂」之称,有人戏称其核心技术,就是依靠算法,做内容分发。依照这条逻辑,字节投资和自有业务 app 超过 50 个,包括抖音、tiktok、西瓜视频、今日头条、懂车帝等等。

字节拥有一个公认的天才老板,而这家企业被人诟病的根源之一,在于它「太过聪明」的算法推送机制和「大力出奇迹」的战斗哲学。

按道理,在智能手机如此普遍的年代,更多元、多量的信息传递,应该代表着消除阶级之间信息差的妙用,但实际上,用户却困在各自狭隘的信息窠臼里,用平台推送的视频来 kill time,此时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所说的文化向技术投降,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现实。而在去年 11 月进行组织架构后,字节成立抖音、大力教育、飞鼠、火山引擎、朝夕光年和 tiktok 六个业务板块,更透露出全面进军游戏、大文娱等板块的野心。

大力如何出奇迹?即刻 app 用户黄岛主生动地写出了字节的闪电战技能,据黄岛主 2 月 11 日在即刻上爆料:字节对标 SHEIN 的独立站电商项目,立项 3 个月,就已经扩编到 400 人,其中 200 人是从 SHEIN 挖来的,根据这个量级的人力成本来推算整体预算,至少 2 亿美金起。以巨头的饱和火力,潮水般地去横扫毫无关联的不同产业,无限蔓延,小试顺利则变本加厉,遇阻则迅速止损收手,是其常态。

互联网大厂跳动,与“强制性进步”陷阱

无怪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一度强大到了和美国大厂分庭抗礼的地步,无他,我们足够拼命尔。这其实也是东亚各国腾飞的一个缩影。

强调拼命大干快上的企业文化一度在中国互联网大厂里蔓延,2020 年,一个从合肥前往杭州找工作的朋友跟笔者说,面试了一圈,几乎每一家都要求大小周、996。一项起源于字节跳动的制度,在杭州落地开花,其蔓延之广之快,令人诧异。

但真正令人担忧的是,把短期冲刺常态化的机制,实际上是把员工的透支日常化,来确保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这套吊打 meta、脚踩扎克伯格的算法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大踏步前进的步伐中,大厂们不希望在员工层面摔跤。在针对吴伟猝死的公告中,字节表示已承担全部医药费,全力提供后勤支持,尽力帮助员工家人渡过难关。但吴伟到底是何时离世,后续又会如何处理,仍有待进一步消息。

在暮色木心一事中,最终也以 B 站与家属沟通员工赔偿事宜,并在公司内扩招 1000 名相关岗位人员平息了事态。

这两年,年轻人的过劳工作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关注,人社部已明确规定 996 和 007 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有权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此背景下,去年 11 月字节跳动开始在内部推行 1075 工作制度,也就是早上 10 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每周工作 5 天。然而有字节员工在脉脉上表示「我这边的情况是,发了公告后至少可以稳定 10105 了」。

然而现实情况远不是几纸公文便能厘清,高绩效意味着更高的职级与收入,而现实生活的压力、同事同学之间的比较,都将这些社会意义上的「精英们」绑上了一架看不见的战车,前进似乎是唯一的方向。

尽管,字节跳动此前已经取消了大小周制度,但对此,内部争议很大,大量员工普遍每个月少挣了 1 万元左右,然而也有一些员工反馈,形式上的加班的确取消了,但实质上的加班并没有减少太多,「活儿还是那么多,只不过带回家做了而已」,当加班变得更加隐蔽,打工人们并不买账。

一位名为 misty 的微信用户在朋友圈中写道:死者吴伟和我同是字节产研 pdi 部门的工程师,不认识他,但物伤其类,我有一种照镜子的感觉,我的 leader 强制我晚上 9 点 30 才能下班,我拒不服从,于是 leader 的小鞋纷至沓来,不仅要求我给 2 个平级员工写工作日报,leader 也已经很久不搭理我了。

03 「离ICU的距离只有‘再一次加班’的距离」

不幸总是「随机出现」,但几乎没有人相信厄运会落在自己头上。

仍然有许多刚毕业的年轻人,踩着春招、秋招挤破头去大厂。只要打开小红书,就会发现在年轻人之中流行着「大厂焦虑」,生怕不去刚毕业大厂,就会落后其他人一步。在小红上搜索春招,年轻学生们排着队求好运「接 offer」,有的甚至愿意付费寻找大厂内推。

互联网大厂跳动,与“强制性进步”陷阱

收割大厂offer和接offer总是不变的关键词

新员工源源不断,大厂们永远年轻。

根据脉脉数据研究院发布的调查显示,字节跳动、拼多多的员工平均年龄仅 27 岁,而老牌 BAT 的员工平均年龄也仅 30 岁左右。在大厂中也有着 35 岁门槛的说法——公司需要的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只是少数,相比于给一半程序员涨工资,公司更愿意培养新一批年轻员工。

其实,这就约等于「大厂没有你,还是一样转,但家里没有你,家就垮了」。

就像那个企业微信员工在内部群所言「只需要大家在被迫加班的时候,好好的想一想,我们离 ICU 真的就只有再加一次班的距离」。因此,无论你身处围城内外,以身体健康为前提下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这里也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建议。

(1) 不要在加班之后健身

健身本来就是让身体去跳动,来适应你给它施加的压力,这样身体的机能能够得到锻炼。但如果身体已经长期处于高压、疲惫状态,再去承受运动的压力就会更容易发生猝死。因此加班后一定要先休息、调整状态。

(2 )向无效加班、过劳加班说不

目前在一些大厂里已经衍生出了,以实习生转正、员工加薪为目的的无效加班,这种加班以加班时间长短来判断谁更努力。但实际上效率没提升,却浪费时间。这种「自发内卷」、无效加班,可以说是出于房价、高昂生活成本的社会结构性压力,也许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但我们要有拒绝无效加班的勇气。

(3)生活还有更多选择

庄子曾经说过「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如果我们能平衡欲求与能力,其实不必只做单向度的选择。一些离开大厂的员工,他们有的选择换到压力更小的公司,有的干脆退居大理开冰淇淋店。不是逃离,也没有躺平,仅仅是不同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普通人,「到真正适合我生活的地方,去继续发挥创造力」可能也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公众号每日人物写道:强迫自我不断更新,看上去像是对自由的实践,事实上却使主体忽视了它的强迫性。的确,「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的底线」这句互联网人的口头禅值得我们反思,我们不总是非得一直自我迭代,一直进步,一直被迫进步,一直和「别的公司」、「别人家的孩子」去竞争。或许可以停下来想想,我们内心最感到丰沛的事情是什么。

周天财经
原36氪深度部资深记者,专注于深度报道、人物专访与战略分析,关注话题覆盖电商、新零售、等TMT 中的交易性赛道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