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IPO、融资、合并,共享充电宝上演大决战

罗超频道 2021-04-09 阅读: 15,442 次

4月1日,共享充电宝行业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件事情是街电与搜电官宣合并,合并后街电和搜电将作为同一集团旗下的两大子品牌,并保持原有的业务和团队独立运营,原街电、搜电的管理团队将与投资机构一起组建新的董事会,实行联席CEO制,共同决策两大品牌未来发展战略。

另一件事情则是怪兽充电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上市,最新市值超过20亿美金。

此前,共享充电宝市场也已密集传来融资消息:

成立最早的来电科技上一轮融资是2020年3月,投资方为富浙基金;

在与街电合并的同一天,搜电宣布完成连续两轮融资,投资方有前海母基金、东方富海、中信证券,两轮融资总额达到8亿元。

融资消息频密的背后,是共享充电宝市场在经过六七年发展后进入收割季的征兆。2021年,共享充电宝格局正在生变。

马太效应明显,市场高度集中

共享充电宝市场曾备受争议,资本与行业分歧很大,甚至有人认为其是伪需求,最终会跟共享单车一样一地鸡毛。时间证明了一切:2018年共享充电宝市场月活过亿,2020年行业用户规模达4.08亿。共享充电宝不断涨价,用户却心甘情愿花钱投票。

有人认为共享充电宝是伪需求,主要理由有三:一、手机续航在变长;二、为什么不自己带充电宝?三、押金导致门槛高。最终市场将华丽的数据摔在唱衰者的脸上,人们高估了手机续航进步的速度,低估了用户的“懒惰”程度。智能手机正在努力取代钱包,人们连钱包都不愿意带,很少人愿意每天带个沉甸甸的充电宝。小程序与信用分等应用的普及,则解决了App安装、押金等问题,降低使用门槛。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共享充电宝就算有用户需求,也可能像共享单车一样难盈利。这种说法存在认知错误,共享充电宝跟共享单车都有“共享”二字,却是不同商业模型。

共享充电宝的运作体系中,代理商和商家会参与到收益分成中。代理商扮演拓点和维护角色;对于商家来说,共享充电宝是其服务能力的加分项,同时可带来可观收益,因此不会排斥,且会帮忙看护,整个拓展和维护成本比共享单车低很多,到一定规模后盈利就很容易。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现在亏损,大都是主动战略亏损,投入资金用于市场扩张。

《2021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共享充电行业整体营收规模超过95亿元人民币,预计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0.8%,到2025年行业总体营收规模将达246.1亿元。已成为百亿市场的共享充电宝正在得到更多资本青睐,拥有商家资源的美团也在2019年全面发力。

不过,新玩家的大门已经关上,市场早已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三电一兽”是市场头部四巨头, 艾媒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三电一兽”市占率合计达96.7%,其中街电以40.5%的用户份额领跑行业。在沙利文和头豹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白皮书》中,街电、怪兽充电和小电被列为2020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整体梯队第一梯队,搜电则凭借近两年的快速发展,成为代理模式的头部玩家,TOP6玩家占据88%的营收和82.8%的设备。

如今街电与搜电合并、怪兽充电IPO等事件则表明市场已进入收割季,头部玩家更受资本青睐,有了更多弹药就能抢占更多点位、铺设更多设备、获取更多用户,非头部玩家则很可能被淘汰或被头部玩家收购。我认为这样的趋势本应在2020年发生,只不过疫情冲击线下商业一定程度延缓行业集中步伐,如今疫情阴霾散去,线下商业复苏,共享充电宝大决战上演。

街电+搜电如何改变行业格局?

此时此刻,街电与搜电合并进一步加速行业向头部集中,我认为这是识时务的抉择,体现出双方高管以及投资人的格局,合并对双方意义重大。

在2019年之前的共享充电宝市场中,“三电一兽”占据行业96%以上的市场份额,搜电只是3.7%的“The Others”中的一员。到了2020年,搜电进入行业前列。《2021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白皮书》显示,搜电设备占比仅次于“三电一兽”,官方资料则显示,其已在全国超过600个城市,以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货各类智能充电设备超100万台。

笔者长期关注共享充电宝行业,在2019年曾撰写《共享充电宝凭什么逆袭?》一文分析为何共享充电宝凭什么打脸唱衰者。不过,直到2021年搜电充电在我们办公室隔壁开立广州分公司前,我都未曾听闻过这家公司。搜电充电于2015年成立于深圳,低调耕耘多年,其采取独特的代理模式拓展城市,是行业唯一一家拥有自建工厂的品牌,2020年疫情期间逆势爆发,成为行业黑马。成立五年、凭借业务发展站稳脚跟后,搜电才首次公布融资信息,足见其风格之沉稳,以及成熟商业模式带来的稳定增长力。

作为后起之秀,搜电与街电合并,直接改变行业格局,对行业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首先,直接结果是双方份额提升,坐稳行业第一,成为绝对领导者。

此前关于市场份额孰强孰弱有争议。Trustdata数据显示,2019年街电以28.6%居首位,小电27%、怪兽25.1%、来电15.6%。街电官方数据则显示,截止2019年底其累计用户数突破2亿,订单峰值突破200万,已实现全国95%以上城市覆盖。怪兽则在招股书中自称其已占据34%的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一。

当头部玩家未能拉开差距时,就会有人出来“争老大”,各行各业都如此。如今街电与搜电合并,两者的市场份额、设备规模和订单规模,一下成为毫无争议的绝对老大,这不只是一个“名头”,更重要的是看得见的好处:

更加广泛的覆盖,更加完善与高效的租借网络;

更加丰富的场景,平台可获得更多数据,更好地探索租金外的商业模式,如广告;

更强的规模效应,运营效率、成本控制与议价能力等均可进一步强化;

更强的行业影响力,行业第一更能吸引资本、渠道、供应链等资源。

美团+大众点评、滴滴+快的、去哪儿+携程……诸多行业头部玩家的合并案,均有类似效果,合并后的企业没有绝对垄断市场,却拉开了与余下玩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其次,两种不同业态的融合形成了“双引擎”,增强壁垒,激发创新。

此前共享充电宝平台的商业模式趋同,均是代工+直营为主,如果“三电一兽”中的两家合并,就是以减少消耗为主。街电与搜电则采取不同模式,互补性大于同质性,两者合并是业态互补的新打法。

搜电是代理模式的头号玩家,与街电的直营模式可以互补;搜电是唯一拥有自建工厂的玩家,与街电OEM供应链可互补;搜电在B端市场有较强影响力,街电C端知名度高,两者在一起等于有了“双引擎”,在行业内算是一次“降维打击”,形成更强的竞争壁垒。

另外,在“三电一兽”中,街电成立时间仅晚于来电,五年多来已沉淀丰富的行业经验与资源。搜电低调耕耘多年后异军突起,活力焕发,两者合并将让彼此拥有更大的创新动能与潜力,基于行业最大规模的用户与商家网络加载新业务,探索类似于品牌联名、广告、新零售、IoT等商业模式,形成乘法效应。

再其次,两者供应链融合发展,减少重复投入,大幅降低成本。

行业多数企业均采取“自主研发+OEM生产”模式,即通过与上游供应商的合作,支付代工厂企业代加工费用的方式生产产品,比如怪兽充电就是小米代工。

搜电在2018年就成立了自有工厂,可以从原材料成本到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全面把控,有效缩减生产成本,沙利文与头豹研究院的统计报告显示,自有工厂企业毛利率为40-50%,相比代工厂毛利率高出5%以上。自建工厂也可以更好地应对“缺芯”这样的供应链挑战,2020年搜电通过与上游芯片供应商展开深度合作,获得相对充足的芯片供应,保障设备出货量,一定程度促成其在2020年异军突起。

代工有代工的好处,企业可避免前期大规模投资,轻资产运营减少资金压力与投入风险,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比如企业快速拓展城市出现共享充电宝需求激增时,自建工厂来不及,就算自建工厂,未来市场需求回到正常水平时,产能又难以被消耗,这时候,代工模式反而游刃有余,更具弹性、更加灵活。

街电与搜电合并后,相当于同时拥有自有工厂与OEM模式,既有自建的成本优势,又具备OEM的灵活性,可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在产能不受制于人的同时,形成了更强的成本壁垒,最终转化成市场定价权、渠道吸引力和盈利能力。“自建工厂+OEM”是共享充电宝供应链的最优解。

最后,“直营+代理”的渠道模式融合发展,有机协同,有利于抢占场景。

街电是直营模式,即自有BD和运维团队在各个城市推广与维护设备,可以更好地管控设备,更好地保障用户体验。街电是行业唯一配备专业运维团队的企业,其拥有24小时需求应答服务机制高效地为商家解决实际问题,在北上广深等重点运维城市甚至做到8小时内解决商家问题,可以做到基于动态运维体系可做到每天现场补充电池,根据客流情况预留仓位方便用户归还,如果不是直营模式很难打造如此完整的商家服务体系。

搜电则是代理模式,至今已发展超过两万名“搜电合伙人”。代理模式降低搜电规模化成本,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入驻下沉市场,再对高线城市与核心商圈“反包围”,一些难啃的特殊场景也可通过发展代理快速拿下。另外,这一模式在销售设备给代理获得一次性收益外,还能在每台设备获取持续分润。

街电与搜电合并后,“直营与代理”并轨发展,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场景可采取不同方式拓展场景,双方还可共享商家资源等,形成更强的场景拓展能力。

可见,街电与搜电合并不是像滴滴+快的这样的同业合并,而是两种不同商业模式的联合,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差异性, 搜电与街电合并后不会将业务简单地融合,而是各自独立发展,在集团层面又将协同作战。

街电+搜电市场份额已绝对领先,直接改变“三电一兽”的固有格局,更重要的是“双引擎”模式让街电+搜电拥有更强的竞争力与壁垒,接下来街电+搜电将进一步改变市场格局,留给市场余下玩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共享充电宝大决战,关键拼什么?

来电成立于2014年8月6日,街电成立于2015年11月24日,小电成立于2016年12月6日,怪兽成立于2017年4月28日,共享差不多用五六年时间证明了一个原创于中国的商业模式,2020年我去美国拉斯维加斯参加CES时发现美国已有“山寨”的共享充电宝。

现在,共享充电宝行业迎来收割季,大决战阶段玩家们比拼的重点是“铁人三项”:

首先是供应链 。

供应链决定成本,决定供给能力,在疫情、缺芯这些关键时刻供应链的重要性更明显。5G时代共享充电宝将成为城市基础设施,需求量会进一步爆棚,如果没有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品牌在品控、成本、创新上会存在软肋,甚至会受制于人,比如怪兽靠小米代工,如果小米盯上这一市场当如何呢?来电做电池出身,有自己的优势。搜电的自建工厂+街电的OEM模式协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供应链能力。

其次是场景覆盖。

2019年我在《共享充电宝凭什么逆袭?》一文就指出,共享充电宝的核心价值是对特定空间的场景垄断能力。场景决定共享充电宝的市场覆盖能力与整体盈利能力,共享充电宝“得场景得天下”,现在依然有一些场景看不到共享充电宝,这是增量。另外对于企业来说,友商的场景理论上也属于自己的增量。接下来,场景覆盖是共享充电宝竞争的焦点之一,基于自营+代理的双驱模式,街电+搜电接下来在场景渗透和反挖上将形成更强的竞争力。

再其次是效率。

互联网业务一旦涉及到线下,运营复杂度就会呈现出几何级增长。前些年共享充电宝们主要PK的是就是运营效率,正是因为运营效率的不断提升,共享充电宝企业在场景覆盖愈发广泛时,在成本可控时保障商家服务与用户体验,最大化每一个设备、每一个点位、每一个共享充电宝的ROI,共享充电宝企业才能够实现盈利。

精细化运营能力的提升没有止境。街电是行业精细化运营的引领者,这是其成为行业头部玩家的核心原因,其精细化运营体系一靠管理创新、二靠数据技术。2017年其首创精细化、网格化的运营策略,将市场网格化分格,以网格点为单位辐射测算,进行精准拓展,比如在市场层面,其会通过数据化的方法对点位进行科学评估,对商家和投入产出比进行精准预判,给地推团队提供精准策略方向和指导。

最后是场景深耕能力。

在拓展新场景的同时,共享充电宝企业要对已有场景进行深耕,不只是要最大化每个点位的ROI,更要在原有业务上叠加新业务、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挖掘用户与商户的商业价值。

共享充电宝就是一张庞大的IoT网络,每个充电宝、每台机柜都拥有自己的ID与联网能力,是平台与商家和用户接触的触点。扑面而来的5G时代也是IoT时代,线下商业场景正在批量数字化,消费业态正在不断升级,线上与线下融合正在加速,新消费时代,共享充电宝企业事实上手握着一个扎根线下新消费场景的入口,这个入口将会被加载智能屏幕、5G微基站、WiFi热点、排队叫号等新能力,基于此形成更多商业价值,换言之虽然现在共享充电宝企业主要靠租金盈利,但长期来看共享充电宝的价值将不止于此。

写在最后: 

共享充电宝市场六年来的竞争与变局,很好地验证了张磊在《价值》中提到的“动态护城河”概念,张磊认为,“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不断创新,不断疯狂的创造长期价值。”对于企业来说,不存在一牢永固的护城河。市场、用户、商家、技术、对手都在变化,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应对变化立于不败之地。

街电是行业开创者与领导者,搜电是行业后起之秀,两家本来就各有各的竞争力,各有各的护城河,在合并前状态都很好,牵手后,可以形成独一无二的模式、玩法与壁垒,撼动市场格局,形成乘法效应,拥有更广阔的空间,给行业带来更多可能。这种合并比 IPO更有意义,毕竟IPO最大价值是募集资金,两者合并后将更被资本青睐,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资本往往会青睐有壁垒的、有成长性的、行业一流的、疯狂创造价值的公司,街电+搜电拥有这些要素。

共享充电宝大决战正在上演,却一眼看不到终局,5G时代共享充电宝将不只是会成为解决人们续航焦虑症的基础设施,更大想象空间是,其将成为数字化时代线下新消费场景的入口,这是一个更加性感的故事。

罗超频道
专注于AI科技行业观察。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