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沸腾的AI医疗赛道,科亚方舟赴港能否一路绿灯?

港股研究社 2021-03-11 阅读: 6,126 次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疫情因素的影响下,医疗行业正加速向线上渗透。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正不断渗透进大众生活,各种以AI为基础的产品开始不断出现。而AI与医疗的相互结合也成为了未来医疗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

在这一热潮下,也使得AI医疗赛道上的玩家有了更多对资本市场的欲望。

近日,中国证监会国际部披露了北京科亚方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亚方舟医疗)提交的《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派生的形式)审批》材料。一旦获得受理,就意味着科亚方舟医疗或很快就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提起科亚方舟,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它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周亚辉,显然很多人并不陌生。曾任昆仑万维董事长的周亚辉,有着“独角兽挖掘机”的称号,他投资的趣店、映客、如涵控股、Opera等多家独角兽企业都已成功上市。

近期,周亚辉再发豪言:“科亚医疗将作为AI医疗估值最高的准独角兽企业,有望第一家登陆资本市场!”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周亚辉如此有底气?

图源自摄图网

近年来,AI在医疗影像识别、病情分析、健康管理等方面发挥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2020年,疫情的爆发使得资本处于寒冬,而以心血管AI为主打产品的科亚医疗却在这样的环境下履获融资数亿元,还传出即将赴港上市的消息,着实让人惊叹。那么,按照当下的情况,未来科亚方舟的上市之路能否一路绿灯呢?

一年融资四次,科亚方舟为何博资本青睐?

据相关资料显示,科亚方舟是致力于用AI赋能影像和医疗大数据信息的AI医疗器械平台,也是全球首家同时拥有中国NMPA、欧盟CE、美国FDA三重认证产品的人工智能医疗影像企业。

其自主研发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计算软件“深脉分数”获得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三类许可证”。正是靠着“深脉分数”这款市场最前沿的技术,即使在资本市场处于寒冬之下,科亚方舟也获得了不少著名机构投资者的加持。

截至目前,科亚医疗累计获得6次融资,尤其是在2020年,更是一鼓作气完成4轮融资,资金近9亿元人民币。其中投资方包括昆仑万维,IDG资本,雅惠资本等资本巨鳄。可以说,技术优势成为了科亚方舟赴港上市的底气。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呈持续攀升态势,现患人数2.9亿,这为我国公共卫生及健康事业带来严峻挑战。而“深脉分数”可以用于冠心病早期诊断,减少患者治疗费用,这意味着拥有这项技术也为科亚方舟实现多轮融资助了一臂之力。

站在行业的角度来看,科亚方舟所处的领域也是当下最火的AI医疗。自2006年开始,国家就多次颁布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涉及人工智能渗透的各个领域。2019年,在《深度学习辅助决策医疗器械软件审批要点》发布后仅半月,药监局再次展开了AI器械审批相关的会议,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推进会在京展开,大会之上,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合作平台在此成立。

图源:艾瑞咨询

换句话说,多项利好政策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医疗的发展。尤其是2020年,疫情的爆发,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同时,国内医院对于创新模式下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的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特别是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优质的医疗设备和医护资源大多集中在发达城市与地区,使得大量外地患者只能集中涌入大医院,导致某些医疗机构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医疗工作人员也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因此,这一需求也刺激了医疗AI行业的加速发展。

而如GGV纪源资本等资本巨鳄们也从前年就开始积极地选择人工智能辅助诊疗领域的好公司,不得不说,科亚方舟正是站在了资本关注的风口上。

行业市场问题卡脖子,科亚方舟仍面临多重挑战

虽然科亚方舟站在AI医疗的风口上,也被各大资本巨鳄相继看好,但是不得不承认,随着医疗AI行业的困难逐渐显现,科亚方舟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自2018年以来,国内也出现了不少质疑AI医疗的声音。特别是医疗安全问题,是其中关键的一点。

虽然医疗AI具有准确、高效等安全,但是由于医疗AI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密切接触患者或直接作用于人体的器官,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目前,国内医疗AI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产品性能和安全性也有待考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试和改进。同时,虽然医疗AI产品具有智能性,但毕竟还是机器或软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行为,只有依赖医生的操作做出最终决策。而这或许在应用之初,医生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成本去了解不同机器的复杂性,才能保证正确的使用。

另外,回顾医疗AI医疗产品商业化历程,还有一个问题不可忽视,那就是中国、美国还有欧洲各个审批标准的不一致。由于医疗AI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品,拥有一定的智能,但是国内之前并无审批此类产品的经验和标准数据库,现阶段国内的医疗AI企业的产品还在打磨阶段。

2018年,FDA批准通过了IDx公司研发的首个应用于一线医疗的自主式人工智能诊断设备——IDx-DR 的软件程序,它可以在无专业医生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查看视网膜照片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诊断。而这个看似简单的诊断,却整整走了21年。

而美国的监管体系是FDA分三类监管医疗设备,其根据是设备的可能使用及其给病人带来的风险。第一类class I是低风险设备如医用手套;第二类class II是中等风险设备如CT机;第三类class III是最高风险设备如支架。

美国近期批复的几款AI产品全都是走的ClassII的认证流程,通过跟传统CDSS(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做等同对比证明安全有效性。中国药监局的法规相对来说,对临床评价的路径控制更严格,按目前法规,基本上国内的AI产品都得走临床试验这条评价路径,耗时较长。

这也意味着,同样的临床方案,在欧洲是没有问题,但到美国就不行了,或者说美国经过FDA讨论过了一个临床方案,到国内就行不通了。因此,不断地根据规定标准去适应调整也是科亚方舟在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AI医疗投资热潮持续,科亚方舟能否讲好故事?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颇受市场关注。在疫情冲击的2020年,更是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不论是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这些已经登陆二级市场的企业,还是春雨医生这些玩家,都获得了不错的增长。

事实上,尽管互联网医疗依然面临着譬如盈利难的问题,但发展趋势却已成必然。而站在AI风口之下的AI 医疗赛道同样如此,也引发资本们对其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势。

数据显示,2020年医疗融资总额到达历史最高的40亿元,其中,新药研发是今年最热门医疗AI融资领域,占已披露投资额的54%。AI+影像占融资额的比例连续三年保持在20%左右,成为另一热门融资领域。

对比2019年与2020年的融资项目轮次,其中天使轮、A轮与B轮占融资项目的比例由85.7%降低到70.6%,说明市场成熟度有所提高。同时笔均融资额从0.39亿元/笔上升至1.14亿元/笔。目前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随着市场融资集中度增加,艾瑞咨询认为,未来拥有医疗牌照或技术领先的优质标的公司会更受资本市场青睐,能吸引更多的资源与资金。

站在这一角度来看,作为国内已经拿到牌照的科亚方舟也意味着拥有了更过抢占市场的可能。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也是一个不乏竞争对手的赛道。

随着全球关于AI+医疗赛道的创业大潮席卷,创新技术层出不穷,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对手拿到同样的牌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近期,推想医疗、Airdoc等公司纷纷传出拟赴科创板上市的消息。2020年,推想医疗公司研发的肺结节AI产品获批国家药监局(NMPA)医疗器械三类证,成为首个获批的肺部AI产品。这也使它成为了全球首个拥有中国NMPA、美国FDA、日本PMDA、欧洲CE四大医疗市场四证齐全的AI医疗公司。

在推想医疗探路之后,Airdoc也不甘落后,其研发的糖网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成为中国第一批获批上市的眼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除了这些国内的对手,国际市场上也有诸如美国药物巨头辉瑞公司联手IBM共同开发AI产品,虽然这一产品是聚焦在对阿尔茨海默氏病的预测,但随着AI医疗逐步在市场渗透之后,也难免辉瑞不会与科亚方舟在产品上存在交集。

总的来说,整个AI医疗赛道已经处于一个黄金时代,随着种类越来越细分,将会有更多的创业公司脱颖而出,但是,相比互联网行业,医疗创业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间。而科亚方舟虽然被资本看好,但是目前产品单一且研发时间长等问题是急需解决的,未来能否在市场角逐激烈且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持续推出优质的技术或者产品将会是获得二级市场看好的重要因素。

文章来源:港股研究社,转载请注明版权。

港股研究社
立足全球视野,关注未来,聚焦港股科技企业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