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逆袭”的嘀嗒出行

博望财经 2020-09-12 阅读: 7,903 次

文|第七笔画

来源|博望财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行市场,贝恩咨询预测,2020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将达到720亿美元。

市场大不代表创业易。网约车于2012年在中国兴起,历经八年的厮杀争斗与快速发展,有数百家网约车品牌诞生,也有数百家网约车品牌倒下。如今,在中国网约车战场上,终于要诞生第一家网约车上市公司,它不是行业老大滴滴出行,而是李斌投资的嘀嗒出行。

9月初,有消息称,嘀嗒考虑在香港进行5亿美元IPO。

事实上,嘀嗒出行早就开始谋求上市。2019年8月,嘀嗒已开始寻求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资金需求是3亿美金。只不过当时嘀嗒预想的上市地点是美国。或受中美关系,以及中概股赴港上市潮影响,嘀嗒出行将上市地点更改为香港。

那么问题来了,嘀嗒出行为什么能在网约车赛道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嘀嗒出行又为什么急于上市?上市后嘀嗒出行的想象空间有多大?

01

守正出奇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由宋中杰、李金龙等人创立。在创业之前,宋中杰曾担任Google中国销售总经理、普元软件COO,中国惠普副总裁兼软件部总经理、服务销售部总经理、制造业行业总经理、全球客户部总经理。

在创投圈有一个常见的现象,许多创业者本来想做的是A,但慢慢的却做成了B。宋中杰就经历了这个过程。

初次创业,宋中杰本来看好的是团购赛道,并创立品牌嘀嗒团,无奈嘀嗒团业务失利,宋中杰只能带领嘀嗒转型,当时正赶上北京市政府发布了鼓励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指导文件,宋中杰认为,这代表了政策的风向标,也符合私家车城市出行的趋势。所以带领团队征战出行市场,成立嘀嗒出行的前身——嘀嗒拼车。

转战出行市场后,嘀嗒融资异常顺利。

经朋友引荐,宋中杰与李斌相识,二人吃了一顿饭,聊了一个小时后,李斌便决定投资嘀嗒。

继2014年11月19日获得IDG资本1000万美元融资后,2014年12月31日,嘀嗒拼车获得了易车领投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5年5月6日,嘀嗒拼车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由崇德投资领投,挚信资本、易车网、IDG等跟投;2017年3月1日,嘀嗒出行获得了李斌创立的蔚来资本的D轮投资。

不仅在资金上支持嘀嗒出行,2018年4月,蔚来资本、蔚来汽车董事长和CEO李斌正式出任嘀嗒出行的董事长。

嘀嗒出行与滴滴出行虽然都属于网约车领域的玩家,但两家的战略路线相差较大。滴滴像是淘宝,不断的构建自己的生态,而嘀嗒更像是网易考拉(考拉海购),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

目前,滴滴旗下已经有滴滴出行、礼橙专车、青菜拼车、花小猪打车、快的打车等多个品牌,业务线覆盖快车、专车、顺风车、出租车、代驾等多个服务。嘀嗒出行则只专注于顺风车和出租车业务。

在网约车混战阶段,嘀嗒出行此举不可谓不明智,顺风车既不像快车那么烧钱,也不像快车那么难以盈利。这使得嘀嗒在网约车大战中,得以存活下来,并在2019年实现盈利。

“我们是全球范围之内都盈利的公司,因为我们还有广告业务、增值业务,服务后市场有加油、维修保养、保险、车辆金融服务,新车、二手车买卖的对接通道。所以我们营收是多方面的。”嘀嗒出行CEO宋中杰如是说。

官方数据显示,嘀嗒出行整体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8亿,注册车主数突破1900万。其中,嘀嗒顺风车业务,已经覆盖359座城市,累计共享座位超24亿。出租车业务已开通86个城市,达成战略合作有21个城市。累计注册出租车司机190余万,累计认证通过出租车司机80余万。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嘀嗒出行方面表示,嘀嗒出行2020年的目标是单量翻倍达到200万单。

02

急于上市

从数据上看,嘀嗒出行的表现并不差,已经成为国内第二大网约车平台。今年5月,嘀嗒出租车还与美团展开了合作,嘀嗒出租车业务正式入驻美团。用户可以通过美团来打“嘀嗒出租车”。

但嘀嗒的隐忧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嘀嗒虽然是网约车老二,但与老大滴滴的实力相差甚远,无力较量。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2020 年 6 月,滴滴出行月活跃用户数量(MAU)达到 7768 万,是排名第二的嘀嗒出行的 3.7 倍。

网约车格局基本已定,这直接促使投资机构不愿意将新钱投入到嘀嗒出行上,只靠自身盈利的那部分钱,嘀嗒出行很难再上一个量级。

其次,滴滴留给嘀嗒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最近几个月,滴滴大力烧钱推广花小猪打车品牌,并邀请郭麒麟作为代言人,花小猪打车虽然并没有直接打着顺风车的名号,但其一口价的模式,对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造成了较大冲击。只不过,花小猪目前还没有推出城际服务。

除了顺风车业务外,滴滴对嘀嗒出租车业务也正在进行阻击。

前不久,滴滴对快的打车进行了重大架构调整,任命石东海为总经理,向程维汇报。石东海于2015年加入快的打车,曾担任快的出租车技术负责人。

此次架构调整是为快的品牌升级做准备。2020年9月1日,滴滴宣布旗下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将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为乘客发放出租车打车券,拉动消费。

网约车市场没有用户习惯。如果快的新出租的车费低于嘀嗒出租车的车费,用户会毫不犹疑转向快的。

嘀嗒出行想要摆脱滴滴的阴影,最需要的是资金。有了资金才有向更广阔边界拓展的机会。有了资金才能抵御来自滴滴方面的压力。

如果不能尽早融到钱,嘀嗒出行最好的结局可能就是被滴滴收购。最坏的结局可能像电商界的聚美优品一样——曾一度辉煌,最终只剩下“寂寞”。因此,不难理解,嘀嗒出行为何如此急于上市。

03

上市,然后呢

上市只是一个公司的发展节点,但不是终点。很多问题在上市之后,仍然需要面对。

对于嘀嗒出行来说,第一个要面对的是合规问题。虽然嘀嗒出行一直在为合规做努力,比如2017年3月,杭州交通运输局向嘀嗒颁发了《杭州市私人小客车合乘信息服务平台备案证明》,嘀嗒成为全国首家获得政府备案的拼车合乘平台。

但嘀嗒不合规事件依然存在。

比如,据媒体报道,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嘀嗒出行曾违反北京市有关“疫情防控期间,暂停出入京顺风车业务”的要求,被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责令立即整改,关停该业务,罚款15万元行政处罚。

通过收购其它网约车公司也好,还是通过常规申请途径,取得更多网约车运营牌照,并且紧跟政府对网约车的规定动态,是嘀嗒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嘀嗒出行需要面对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安全问题,顺风车对司机、车辆的审核不如快车严格,如何通过技术或者其它手段,避免恶性故意伤害、伤亡事件发生,以免走滴滴顺风车的老路。

顺风车只是滴滴的一个业务板块,所以当年叫停顺风车,对滴滴的影响不大,只是将它的盈利周期拉长了。但顺风车是嘀嗒出行的核心业务,如果因为恶性事件被叫停,到时,嘀嗒能否继续生存下去,都将成为一个未知数。

上市之后,嘀嗒需要面对的第三个问题是如何拓展边界。专注于顺风车、出租车业务,让嘀嗒出行在早期阶段避开了与滴滴等竞争对手的正面冲突,得以在一个相对安稳的大环境下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第二大网约车平台。

但嘀嗒出行现在面对的市场环境是——新对手不断入局,老玩家分食顺风车、出租车业务。靠烧钱补贴能够守住目前的行业地位,但然后呢?

纵观当下国内小巨头,无论是美团还是字节跳动,都没有只专注于某个垂直细分领域。滴滴出行早就开始布局出行生态,嘀嗒的天花板仅仅是网约车中的顺风车和出租车吗?嘀嗒出行如果想有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当然,无论上市后嘀嗒出行发展如何,李斌都是赢家。

博望财经
泛财经深度内容解读,*前沿的财经新媒体。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