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科技公司的陆续入场,让互联网消费金融几乎是以几何倍的增长速度,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中来。
即便是疫情给互联网消费金融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消费金融产品不仅稳住了阵脚,甚至开始让更多机构意识到,中国消费金融产品潜力也许被低估了。
过去一年多以来,消费金融持续向监管合规紧密靠拢,但同时,以银行、保险及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三方巨头,继续保持了较高进场意愿,尤其是互联网科技公司,据Wind统计,年初至今,蚂蚁、360金融、京东、度小满金融、小米等多家互联网公司都发行了ABS资产支持计划,这些行动足以表明行业热情仍在。
各方力量陆续入场,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规模也被持续推出新高。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贷款规模,目前已突破13万亿元,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已呈现三分天下,进入巨头夺金的时代。
规模不可能永远大下去,分化则势在必行。
其中,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表现格外耀眼,借助日趋完善的技术,业务布局优势逐渐凸显,令行业玩法愈发多元。这些分化和场景深耕,让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提前进入“群雄逐鹿”第二赛段,从“蓝海”到“红海”,各方均已做好了用产品+技术抢占排位的准备。
提前消费,在当下的中国,已不是新鲜事,相反,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正在因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渐渐走出自己特有的步调。
北大光华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科技企业在消费金融领域投入或超过200亿元,其中,针对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核心技术的研究投入,占比均比较靠前。
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也因此日渐成熟。技术方,资金方,及场景方更加开放,多方协作的局面逐渐形成,一些产品模式更加多元,更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行为。
比如,席卷了全球的疫情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但也给消费金融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以云端为依托的新消费场景,成为了消费金融的新战场,引来各方积极布局。
腾讯旗下微众银行联合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推出消费信贷产品小鹅花钱,支付宝借呗推出全场景消费卡“借呗卡”。小赢科技将信用消费产品“小赢钱包”升级为“摇钱花”。
实际上,小赢科技曾于2018年8月开始入局新赛道,并于2019年9月完成升级,面向有授信记录的年轻消费群体提供信用消费产品,通过将信用消费和交易场景结合,平台确实触达了更优质的客群。小赢科技目前已在美股成功上市。
除科技让消费金融的场景更加多样之外,也让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潜力,继续被机构持续看好。
早些年电商曾为了争抢下沉市场,针对二三线城市,做过系统的互联网消费习惯的启蒙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三线对于网络消费行为已经有了具体接触,继而引导这些人群接入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似乎也成了顺其自然的事。
可见,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尚未触及顶部,仍然具有增长的潜力。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报告预计,按照每年8.7%的增长速度,到2024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三万亿元。
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六成的成年人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消费信贷服务,消费金融行业至少还有五年的高速发展期。
在此背景下,因传统借贷业务格外看重资产所限,市场对消费金融公司的需求将会持续加大。互联网消费金融凭借审核快,授信灵活等特点,将会在未来几年的消费金融市场中大有作为。
提到金融,人们必然会想到“风险管控”。互联网消费金融,也不例外。然而,由于移动互联网科技的加入,市场玩法变得似乎更加灵活。
过去几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飞速发展,确实存在共债人群与债务不良率的攀升。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82%、1.24%、1.93%和2.08%。
如何在运营升级、服务升级的背景下,同时又提升风控升级及创新升级,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必须面对的问题。
各家公司均有不同的玩法。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出色的趣店,与大量持牌金融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其建立的开放平台生态让所有参与方受益,价值愈加凸显,to B业务或成为公司未来主打的业务方向。
苏宁消费金融旗下的任性贷在2019年入驻旅游APP驴妈妈的“借款”板块,开始在旅游消费场景进行对应拓展。
基于场景消费的小赢科技则借助公司自身资源,依靠其近几年累积的经验,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不同以往放款之后,无法继续追踪款项去向的做法,「摇钱花」率先打通了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在内的大部分移动支付场景,实现了场景全覆盖的可能。
比如在绑定开通「摇钱花」的过程中,该产品通过绑定支付环节,可以及时获取资金流向和支付行为,借助算法,大数据及机器学习等技术,建立一个更加精准高效的用户数据库,再借助算法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精准判断用户授信及偿还能力,从而减少共债人群及借贷不良率风险问题。
对于公司而言,只有及时在乎用户体验及并主动满足场景需求,才能有真正所谓的“产品驱动市场”的策略。
易观中国表示,科研和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优势会更加明显,这体现在消费金融企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已有用户进行精细化运营、强化自身风控能力、针对B端企业进行科技输出等方面。
眼下,谈消费金融市场胜败过于有些早,但不妨碍我们去判断要胜利必须具备什么因素。
除了科技及抢占场景之外,融360大数据分析师李万斌表示,银行在布局消金业务时,有着资金成本方面的优势,存量客户较为优质,在消费金融产品上可以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利率水平,但银行存量客户相对资质水平高,在客户下沉、风控优化和场景渠道上有局限性。
也就是说,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相较传统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市场要继续发力,除了依靠自己的技术及玩法多元优势之外,也必须解决其短板——资金后盾问题。
进入2020年后,持牌消金、小贷们获得资金的方式,主要是股东及机构增资,发行ABS等等,且机构资金逐渐成为许多金融科技公司的生命线。比如,今年4月份,苏宁易购给苏宁消费金融产品提供了获客―流量的支持、股东存款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在2020年2月份连续发起的京东白条ABN2020-2期和东道二号2020-2期ABS,发行金额均为10亿,共计20亿。
周天财经发现,金融科技公司通过提供信息技术或获客服务等与金融机构展开多种合作,合作机构也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不断增多。通过对几个头部平台近几个季度数据的追踪,机构资金占比均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包括小赢科技、乐信、信也科技在内的多家平台机构资金占比已达100%,这反映了金融机构对头部平台基础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实力的信任。
疫情发生以来,银保监会多次表示,将着力推动稳定居民消费和加快释放潜在需求,通过消费信贷支持新型消费和消费复苏。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场景依托的消费金融贷款或将可能迎来政策的“蜜月期”。对于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科技公司而言,只要继续坚定“产品驱动”+“科技助力”战略,一旦大环境复苏,或将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
正如小赢科技总裁成少勇所言,当中国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准备好从纯粹的金融服务提供商过渡到了更全面的商业服务提供商,必将可以继续受益于中国普惠金融的巨大增长机会。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