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只是改变线上,同时也在对线下产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旅游业自驾游成为主流,再比如出行行业私密性更强的两轮出行比公共出行更受欢迎,小牛、雅迪等两轮出行公司的股票爆发式增长,共享单车行业率先复苏,3月复工复产一开始,一些城市的交通部门就主动倡议市民中短距离选择共享单车出行,哈啰在4月宣布整体业务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八成,5月已全面恢复。
2020年上半年,共享单车行业出现了许多变化。
一方面,城市在加大管理创新的力度,包括厦门、珠海与兰州在内的多地出台共享单车管理办法并实施,在供给管理层面越来越多城市不再只是倡导与引导共享单车投放,而是创新供给管理模式,通过招标准入或者试点运营模式对单车供给进行严格管理。
另一方面,“定点还车”渐成主流,共享单车使用变得更加规范。4月在试运营的基础上,7.5万台支持“定点还车”的哈啰单车登陆深圳;5月,上海联合企业应用蓝牙道钉,采用“GPS北斗蓝牙WiFi”多重精准定位系统实现定点还车;6月,部分共享单车企业宣布全面适配北斗,目前多地共享单车相关管理办法均在鼓励“定点”模式。
不论是城市对供给侧的管理,还是定点还车模式的推行,其目的均是要确保共享单车与城市和谐相处,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毛细血管级交通基础设施,这一点正是共享单车3.0的特点。“共享单车3.0”这个说法最先是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李开逐提出来的,如果已成为行业的共识。什么是共享单车3.0?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共享单车的发展脉络:
2018年前还属于共享单车发轫时期,资本驱动的补贴大战,竞争相对粗放,催熟了共享单车供给,培养了用户习惯,普及了移动支付,然而平台运营、商业模式与城市友好等环节均暴露出不少问题,产业虽然繁荣却不成熟也不健康,多家头部平台轰然倒下足以说明。
1.0时代则是2018年兴起的信用免押时代,行业不再靠用户押金“资金池”获利,共享单车不再有“割韭菜”的嫌疑,用户更加信任;2019年行业从粗放竞争转向对成本控制和精细化运营,这是2.0时代的标志,行业聚焦效率和质量,寻求自身盈利;3.0时代,共享单车有机融入城市公共交通生态,成为公共交通服务的一部分,企业与城市共建共享是最大特点。
今年3月国家提出要加速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发改委的解释中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重要范畴之一,两轮共享出行则是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接下来两轮共享出行势必会被各地更加重视,3.0阶段全面来临,游戏规则将发生剧变。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游戏规则,共享单车早期PK的是资本,1.0时代PK的是征信能力,2.0时代PK精细化运营能力,3.0时代PK什么?
首先,要对城市更加友好,有机融入城市交通体系,离不开新技术支持。
共享单车早期的“随取随停”模式给城市交通治理带来不小的挑战,乱停乱放的单车干扰了车行、慢行与人行交通,甚至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如今,基于新定位技术,定点还车在技术层面已可实现, “定点还车”或将成为各地管理共享单车的重点手段。
而要实现诸如“定点还车”这样的核心功能,就离不开移动物联网技术,注意,不是互联网,是物联网。共享单车企业近年来将大量的研发资源放在定位能力上,比如哈啰单车就掌握了蓝牙信标电子围栏精准定位技术,这一技术的定位精准度在亚米级别的测试成功率高达95%以上,近期获得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精准定位算法类专利授权,为业内首家,在近期举办的2020年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哈啰出行展示了全新的共享单车“定点还车”应用,其单车基于“GPS北斗蓝牙WiFi”实现了多重精准定位,与电子围栏、蓝牙道钉等技术结合,可支持定点还车。
在定点还车模式下,用户要到固定点自助还车才能完成订单,这一理念跟共享充电宝相似,对于城市交通来说单车管理更加规范,对于平台来说可以大幅降低运维成本,对于用户来说找到车的确定性更高,哈啰出行的“定点停车”已在上海奉贤奉浦街道落地测试,在深圳投放的7.5万台新车硬件层面也已支持,这一模式未来会成为共享单车行业的标准,这对企业的技术要求更高。
定点还车只是城市创新共享单车管理的一环,3.0时代,共享单车的云端、终端、App端在AI、IoT等技术加持下将形成全新协作机制。
其次,城市会有新的管理模式,政府企业共治共管趋势下,将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运维要求。
3.0时代共享单车有机融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跟公车、地铁、出租比,共享单车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市场,却具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特性,因此城市与企业共治共管是大势所趋。
各地城市对共享单车管理形式更加多元化,既有广州这样的采取招标制的城市,也有深圳这样的采取试运营“严进严管”的城市。普遍来说,各地城市对于共享单车准入进行管理是趋势。在准入基础上,会有后续的系列考核制度,比如我所在的城市广州,就制定了“四步走”的投放总量管理工作计划,包括压减存量车辆、车辆置换更新、优化市场竞争和实施动态配额,在公开招标确定哈啰、摩拜、青桔三家企业与各自份额后,再进行“协议管理”,在今年上半年的两次季度考核中,对排名第一的哈啰奖励份额,对排名靠后企业削减份额,完成“四步走”计划;再比如隔壁的深圳,虽然不是招标而是试运营制度,但依然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做得好的企业会被奖励份额。
“公开招标”+“协议管理”这样的制度,对共享单车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只是要具备基本的准入条件,同时要在后续的运营中对城市、政府与用户友好,证明自己才能获取更多投放份额,否则只会被缩减份额甚至被禁入,这对共享单车的运维管理能力,特别是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共享单车企业要投入更多的运维资源,不只是人力物力财力,更要具有技术硬实力。
一个趋势是,共享单车企业在运营层面要全面数字化、智能化。一方面要基于智能的共享单车终端,实现云端与终端的智能协作。另一方面,共享单车运营管理平台要与整个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融合到一起。
智能运营在共享单车行业不是什么新的故事,重点在于落地能力。在WAIC上,哈啰单车展示了两个系统均表明,其已将AI等技术实实在在应用在业务中。
Hermes(赫尔墨斯)路面安全系统以AI、大数据分析及物联网技术为核心,从车辆骑行状态的前期、中期、后期,分别对用户及车辆进行骑行前的“故障自检”、骑行中的“风险提示”、骑行后的“紧急干预”进行安全识别,保障用户用车安全;
非机动车安全管理平台则以物联网、云计算、视频AI技术作为数据收集、态势分析工具,以数据空间技术作为可视化呈现路径,通过多层次、多粒度的大数据挖掘,实现非机动车乱行、乱充、乱停、乱改造等“四乱”行为的智慧化监管。这意味着,基于自有单车的智能运维管理的经验,哈啰可以输出运维管理能力,帮助城市做好整个非机动车管理,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
能够实现这些应用,不只是要有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求每一台终端都是智能的,哈啰出行已构建一张庞大的基于出行的地面物联网,此前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CEO杨磊曾表示,预计未来五年左右哈啰会成为一家拥有超过五千万台智能硬件的物联网公司,目前哈啰有超过300人的硬件团队,围绕着物联网做场景与服务的落地,同时探索5G等新技术机会。
最后,单车企业一定要有自我造血能力,资本补贴模式不可能走得通了。
任何行业的资本补贴都难以为继,共享单车企业更是如此。3.0时代的共享单车,对技术能力、运维水平与资源投入等等都有更高的要求,经营成本会更高,没有可持续商业模式很难玩下去。商业模式是否健康可持续,也是各地城市衡量共享单车企业准入的重要因素。
2019年,多家共享单车企业涨价或者酝酿涨价,原因就是因为共享单车运营成本变高。在提高价格外,共享单车企业要实现正向现金流,一方面要真正实现精细化运营,在这一点上,规模越大的企业、技术越强的企业越有优势;另一方面则要探索多元化的商业模式。
哈啰出行在今年媒体沟通会上曾透露,哈啰单车和助力车2019年已获得一些毛利,2020年实现整体盈亏平衡是可预期的。能够在共享单车企业中率先接近盈亏平衡,一方面是因其重视AI、IoT等技术投入,另一方面则是多元化的商业化探索,在单车与助力车两轮出行外有顺风车等出行业务,同时布局生活服务,上线“吃喝玩乐”、“酒店”等生活服务类应用,进化成为以出行为基础的生活服务平台,未来两轮出行收入占比将下降到10%-20%,目前该比例超过50%。
共享单车3.0时代,在新的游戏规则下,市场只会属于少数头部玩家。
一方面,不论是对AI、IoT等新技术的高度依赖,还是城市招标等全新的管理方式都对共享单车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门槛一下被拉高了不少,就像玩儿牌贵宾室的筹码要求非常高,一般玩家都不能参与,同样,今天的共享单车游戏,一般企业已经没什么机会。
另一方面,共享单车要实现自我造血,其利润一部分来自于精细化运营,另一部分来自于出行这一高频入口的增值服务。不论是要基于数据与AI等技术实现精细化运营,还是要基于入口级能力提供增值服务,都离不开平台规模的支撑,而且理论上来说平台规模越大,平台效应越明显,平台运营效率就会越高,增值服务也更具落地基础。可见,规模越大的共享单车企业,距离盈利越近,在整个竞争中,将会更有胜算。
正是因为此,3.0时代的共享单车会成为极少数高段位玩家的游戏,其中已经领先的玩家会继续领先,竞争优势会进一步巩固,强者恒强的效应已不可避免。这一现象手机、电商、搜索、游戏等等市场都有发生,而且有平台效应的市场最终的竞争格局都会进入人们熟知的7-2-1格局,这一说法来自吴军的《浪潮之巅》一书,最早提出者是苹果前 CEO 斯考利,其认为信息科技某个领域发展成熟后,一定有一个老大,斯考利把它比喻成一个猴王,它是主导者,它一定会遇到一两个主要的挑战者,也就是老二(也许还有一个老三),剩下来的是一大群小商家,就像一大群猴子。
老大是这个领域的主导者,不仅占据着超过一半,通常是百分之六七十的市场,并且制定了这个领域的游戏规则。老二有自己稳定的百分之二三十的市场份额,有时也会挑战老大并给老大一些颜色看看,但是总的来讲是受老大欺负的时间多。剩下的一群小猴子数量虽然多,但是却只能占到百分之十甚至更少的市场,它们基本上唯老大马首是瞻。老大总是密切注视着老二,并时不时地打压它,防止它做大。老大和老二通常都不会太在意剩下的小企业,这样就让这一群小的企业能有挣一些小钱的地方。
我认为,共享单车最终很可能会形成70-20-10的格局。
如今广州、深圳等头部城市不论是招标还是试点模式,均将机会给到了少数几家头部共享单车平台,接下来头部平台要争夺的是“猴王”的位置,拉开与对手的差距,哈啰背靠阿里商业生态,率先意识到共享单车3.0时代的到来,积极布局技术、管理、运维与产品等等,后来居上、厚积薄,不过,能够成为共享单车领域的“猴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我们才能知道答案,这是一个持久战。
欢迎添加 luochaozhuli (备注:进群)分享交流。
关注罗超频道(luochaotmt),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