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陈泊丞
即便是数字中国建设这样的宏大叙事,在长期的行业实践与业务聚焦之下,未来的发展路径也将会越来越清晰。日前,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拉开序幕,各大论坛、企业、机构、组织等纷纷围绕数字中国建设事宜进行思想碰撞和方案探讨。
其中,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聚变)秉承“共建智能体时代”愿景所带来的一系列关于算力基础设施与服务、城市与企业数智化、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等业务成果,正好从算力服务的角度为市场进一步理清了数字中国建设的重点与具体路径。
在这里,「智能相对论」想起超聚变董事长兼CEO刘宏云在此前超聚变探索者大会2025上对智能体时代的思考:多形态智能体涌现,进而形成城市智能体、企业智能体和超级智能体,而多个智能体的出现将汇聚形成超级智能体时代。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刘宏云
这种由小及大的实践推理,反过来或许便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具体路径。如果说数字中国建设过于宏大,那么我们就应该思考接下来的智能体时代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和创新,进而一步步落实,直到达成数字中国建设目标。
对于企业而言,基于通俗的理解与认知来推动具体业务实践,更能展现企业在时代洪流与国家建设中的价值。
智能体时代的技术原点确立:智、算、数、能四大坐标轴勾勒新蓝图
数字中国的议题由来已久,在这个建设进程中,市场的探索从云计算到大数据再到人工智能,以及各种新兴技术领域如区块链、量子计算等,似乎逐渐模糊了大众的认知——在这场宏大叙事面前,究竟什么才是未来的终局?
实际上,抛开进程中的一切讨论不谈,未来的终局必然是数字中国建设落地。而在此之前,随着技术的创新突破与行业的实践发展,阶段性的重心调整和时代特征变化无可厚非。
时至今日,随着AI技术的突破,智能体逐渐成为行业用好AI大模型的重要载体,随之到来的智能体时代也以更清晰的面貌展现在大众眼前。由此,基于智能体的打造与应用,超聚变确立了未来二十年产业的四大技术原点,即AI、算力、数据以及能源。
不同于过去对技术的单独讨论,这四大技术原点在智能体的打造与应用中已经很好地协同融合,逐步形成一个系统性较强的产业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AI是智能体的核心引擎,赋予智能体“思考”能力,使其能理解、推理并执行任务,是智能体实现自主性和适应性的核心。数据是智能体的生产原材料,其质量、规模和多样性直接决定智能体的性能。算力是智能体的动力源,负责支持AI推理、数据处理等,是智能体运行的关键。能源是一切系统的基础保障,没有能源,智能体将陷入瘫痪。
围绕智能体的打造,智能、算力、数据以及能源缺一不可。而四者之间又相辅相成,具备显著的协同效应,比如数据喂养 AI 模型,算力训练并运行模型,能源支撑算力基础设施,AI 反哺数据处理和能源优化等等。
这种完整的技术闭环进一步突显技术原点的基础价值。四大关键驱动因素的平衡与创新将成为决定智能体时代乃至数字中国建设进程的核心命题。
对此,超聚变面向智、算、数、能四大技术原点进行技术与业务重构,从而勾勒未来智能体时代的蓝图。
那么,随着技术原点在行业实践中被抽象出来,并为企业提供具体的业务发力方向,也让智能体的落地与规模化普及有了更多可能性。
行业实践的进阶议题:有了面粉,是做包子还是法棍?
如今,AI以惊人的速度重新勾勒着未来的边界,算力、数据与能源等技术更是成为重塑生产力格局的核心力量。在智、算、数、能四大技术原点被确立的基础上,行业实践如何进一步服务具体的业务场景和市场诉求,依旧值得思考。
刘宏云曾把相同的技术底座,不同的行业实践比作是用面粉,在东方做馒头、包子,在西方做法棍。这种把枯燥技术范式或宏大叙事用生活化的比喻描述出来的做法,是一种智慧。简单来说,哪怕是同样的技术体系,在不同的行业需求、业务需求下,将呈现出不同的实践结果。
而实践结果的不同也就非常考验企业对技术的布局与运用,类似刘宏云提到的面点制造,不管是包子还是法棍,结果导向不同决定了其风险更多来自过程。那么,企业如何来进行评估,主要在于三点。
一、流程是否一致。面点制作具备完善且一致的流程,和面、调味、包制、烘焙等流程讲究一气呵成。在智能体时代的行业实践中,城市和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对技术的应用同样如此,从算力基础设施到AI数据平台、再到L1水平核心商业智能体,以及变革与业务设计咨询,也同样讲究一站式解决方案,注重流程的完整性。
对此,超聚变算力BU围绕企业AI应用部署落地和数智化转型打造双生态算力坚实底座,并发布聚智A-in-One解决方案。其中,通过一站式智算底座完成全场景算力布局,依托归一化智能中枢,保障一步到位构建AI应用,基于一体化智慧应用联合合作伙伴深度融合技术与行业场景,进一步加速AI应用落地。整个方案涵盖从基础设施到生态共建的全链条创新,赋予企业AI应用一致的流程体验。
此外,超聚变还发布了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在智能监测、智能运营、智能协同等方面不断提供更多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并积极打造绿色高效、系统安全、严格品控、高效运维、平滑演进、电网友好的FusionWatt系列高质量产品,充分保障流程一致。
二、经验是否成熟。面点制作是一门手艺,经验成熟的老师傅更能保障出品良率。城企数智化转型也是如此,长期实践所积累的项目经验转化成为更稳定、高效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流程规划与应用落地中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客户带来更良好的体验。
例如,超聚变自身便是7*24小时的全场景实验场,具备从0-1的完整实践,能满足企业从业务咨询到核心商业应用的一系列流程需求。基于过去从业务设计到IT实施的全场景成功实践经验,超聚变不仅可以提供xIBT业务变革与数智化转型服务,还提供了4A架构等成熟的方法论、模型、工具包等,涵盖财经、研发、制造等领域业务变革、流程设计、IT规划与实施,深度助力城企数智化转型。
即使是能源领域,超聚变同样凭借在高效电热管理的多年技术沉淀和场景积累,正式推出分体式智能直流充电主机、快充终端、超充终端、液冷枪线、CDU等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新产品,全面为智能体时代发展保驾护航。
三、味道是否对口。不管是包子还是法棍,符合客户口味,让客户满意是最关键的。同样的,对于城企数智化转型而言,能解决客户需求与痛点,带来实际性价值的解决方案是第一考核标准。
对此,超聚变在城企数智化转型上深入融合自己三年多业务设计和数智化实施实践,打造了xERP企业核心经营系统、x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xDRM数字资源管理与服务三个企业核心应用,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更贴近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结语
回过头来看超聚变所展现出来的观点,不管是智、算、数、能四大技术原点的确立,抑或是基于行业实践在流程、经验以及结果上的深入探讨,都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些动作在推动AI的发展落在实处。
或许,数字中国建设也当如此,不能总是停留在顶层设计的探讨,更要聚焦到每一项关键技术、每一个城企客户的身上,把他们的具体需求解决好,不断带来实际性的结果,进而才能实现未来的宏大叙事。由小及大、见微知著,一直都是中国人的智慧。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AI产业新媒体;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